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4层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宝权  刘亚静  康洁 《河北医药》2011,33(16):2418-24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考虑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图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综合运用各种后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肋骨隐匿性骨折。重建以CPR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42例胸部外伤患者共确诊59处肋骨隐匿性骨折。结论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图像显示清晰,满足对肋骨隐匿性骨折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是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诊断价值的角度对肋骨骨折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提升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5例肋骨骨折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VR、MIP四项技术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四种骨折数据对比(P <0.05),在四项后处理技术中CPR诊断准确率最高,MIP最低;在完全与不完全骨折检查显示中CPR诊断准确率依旧最高,MPR次之,VR和MIP显示较差。结论在肋骨骨折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得出,CPR诊断效率显著优于MPR、VR和MIP,其中MIP的诊断效果最差,因此在肋骨骨折诊断中首推CP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临床怀疑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后重建,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MPR)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判断16层螺旋CT诊断胸廓骨折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发现肋骨骨折259处,锁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CPR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MPR像能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判断解剖关系,而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结论:16层螺旋CT利用容积再现及曲面重建图像和多平面薄层重建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胸壁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邵寅珠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1-30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2例胸部外伤患者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8处,肋骨骨折35处。结论MSCT肋软骨成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用于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法50例有胸部外伤患者在完成胸部X线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6层螺旋cT扫描,同时实行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的技术成像而显示骨折。结果经16层螺旋CT确诊37例肋骨骨折、5例胸骨骨折;8例肩胛骨、锁骨及肱骨骨折。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造成的骨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及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有明确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胸部X线平片检查阴性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共检出肋骨骨折58处,均无明显的骨折移位;轴位像检出骨折50处、VR像检出骨折43处、MIP像检出骨折16处、MPR像检出骨折56处及CPR像检出骨折58处.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理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显示能力及各自的优势。方法对58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各种后处理,并对其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9.3%、93.1%,21.3%;对内膜片、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内膜片,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78.3%。MPR、CPR较VR发现破口的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MI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鼻骨骨折的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行于眶耳线(OML)横断位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方法,以评价16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本组58例鼻区骨折均明确诊断,诊断率100%.结论 MSCT结合MPR、VR等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 CT,MSCT)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胸部外伤患者64层CT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由具有胸部CT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在肓法下分别对A组图像(CT图像)及B组图像(CT、重建图像,即VR、MIP及MPR图像)进行骨折检出和定位诊断,记录结果.结果:共179处骨折,A组检出肋骨骨折156处,骨折检出率87.2%,B组173处,检出率96.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判断肋骨骨折形态及程度,并能了解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对隐匿性骨折及肋软骨骨折检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即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R、三维CT及骨重建平扫CT回顾分析196例临床疑为肋骨骨折患者。结果 196例患者中,DR平片发现肋骨骨折175例;三维重建184例见肋骨骨折;MSCT骨重建发现196例肋骨骨折合并3例肋软骨骨折。CPR、MPR及VR像不仅可以显示肋骨骨折成角、错位、分离和重叠,并立体显示骨折形态,MSCT骨重建能发现隐匿性骨折,减少遗漏诊。结论MSCT骨重建与三维重建联合应用是诊断肋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三维重建是复杂性肋骨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46例骨盆伤患者扫描,在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建,同时与X线平片、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VR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盆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保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80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CTA显示正常表现者12例,脑血管病变68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结果 12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68例脑血管病变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诊断明确。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子林  汪大武  殷文兵 《安徽医药》2011,15(10):1275-127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检查,将图像传输至东芝Vivrea2后处理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1例患者均取得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单侧输尿管结石29例,双侧结石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94例临床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38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 通过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示效果,诊断准确。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诊断中,快捷、方便、准确,尤其是骨折立体影像显示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64层MSCT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经MSCT横断位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和CT仿真内镜(CTVE)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1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异物为米粒4例,花生衣1例,开心果2例,瓜子仁2例,果冻2例,葡萄干1例,不明异物2例。异物发生部位在右主支气管开口处5例,右主支气管5例,右下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3例。64层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大小,有异物所引起的支气管的狭窄和异物阻塞产生的间接征象。结论64层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异物。对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