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忠厚 《安徽医药》2010,14(3):343-343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I级、年龄6月-5岁,行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I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Ⅱ组(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min,两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min,Ⅰ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Ⅱ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组。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Ⅰ组单纯用氯胺酮维持麻醉,Ⅱ组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维持静脉全麻。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循环波动大,而Ⅱ组血压、心率平稳。麻醉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Ⅰ组术后1例躁动,1例术后呕吐。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不延长苏醒时间,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各类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KD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麻醉,KP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K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手术前、切皮时、手术中、手术结束时、手术后5、10min MAP、HR、RR、SpO2、PETCO2的变化;记录停药至苏醒的时间以及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K组麻醉后与麻醉前及KP、KD两组相比MAP显著增高,HR、RR显著增快,组间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KP、KD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KD组与K组、KP组相比,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等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苏醒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氟哌啶加杜冷丁分次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Ⅰ组静注氟哌啶0.05mg/kg、杜冷丁1~1.5m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丙泊酚剂量2~4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幻觉以及记录清醒时间。术后24h记录术中有无恶梦、知晓和其他异常心理,询问病人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出现呼吸抑制:Ⅰ组6例,Ⅱ组无,两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及呕吐:两组都无。麻醉恢复: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晕等现象。病人满意率:Ⅰ组8例,Ⅱ组18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组)和B组(丙泊酚组)各34例,观察比较术中各项指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氯胺酮组)手术时间为(103.21±4.25)min,术中SPO2为(89.46±5.12)%,B组(丙泊酚组)手术时间为(102.54±6.21)min,术中SPO2为(88.95±4.28)%,两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而清醒时间中A组(氯胺酮组)为(49.35±6.85)min,B组(丙泊酚组)为(15.26±3.54)min,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A组(氯胺酮组)麻醉后总计发生不良反应8例,占23.5%;B组(丙泊酚组)麻醉后总计发生不良反应3例,占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选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与氯胺酮相比清醒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HR与MAP值变化不大,与给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HR与MAP值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8例(8.0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1例(21.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快、麻醉效果确切,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轻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修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40 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地西泮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Ⅰ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Ⅱ组.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手术比氯胺酮加地西泮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患者麻醉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使用异在A组基础上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使用后麻醉情况,麻醉后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其手术期间各项指标较A组患者指标更加平稳(P<0.05)。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其手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指标均显著优于使用丙泊酚、氯胺酮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并可稳定循环,呼吸影响较小,术后苏醒速度快,副作用小,能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3岁以下患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3岁患儿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KPS),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麻醉前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而KPS组麻醉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的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阑尾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3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0.2mL/kg,术中以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阑尾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外科医师更满意,在小儿麻醉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恶心呕吐、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即刻,手术开始后5、10min对照组的HR、SBP、DBP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而观察组仅手术开始即刻时的SBP与术前有差异。两组患儿手术开始即刻时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10min时的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躁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小儿麻醉,术后苏醒快,生命体征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50例1—5岁患儿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B组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术中氯胺酮用量,镇痛及肌松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开始后0、5、10min,B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而呼吸的抑制程度则A组低于B组。手术开始后5min表现最为明显。手术开始后15min则2组各参数接近基础麻醉后水平。镇痛效果:A组25例均为I级;B组16例为I级,9例为II级;肌肉松弛效果:A组25例均为优,B组11例为优,8例为良,6例为差。2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氯胺酮总量明显少于B组。A组无头痛及脊神经损害等症状,B组中有5例发生喉痉挛;苏醒期A组2例躁动,1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呕吐。B组7例躁动,4例出现精神症状,3例呕吐。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少、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60例(3-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组(Ⅰ组)、丙泊酚组(Ⅱ组)和氯氨酮组(Ⅲ组)各20例。Ⅰ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Ⅱ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Ⅲ组静脉注射氯氨酮。分别记录三组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麻醉复苏的时间。结果Ⅰ组诱导后和手术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P〉0.05)。U组在诱导后心率和血压下降较Ⅰ组明显(P〈0.05),且Ⅱ组术中心率和血压波动明显(P〈0.05)。术后患儿自主睁眼和随意运动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Ⅲ组(P〈0.05)。结论面罩吸入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麻醉平稳,效果确切,苏醒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60例行日间手术的患儿,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丙泊酚结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行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不同阶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5 min、手术结束时,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5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10.20±4.1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95±2.57)min、睁眼时间(7.86±2.3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6.40±4.20)、(13.02±2.84)、(12.54±2.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的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苏醒快,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适用度较高,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P)、芬太尼(F)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组I:P+F;组Ⅱ:P+K和组Ⅲ:P+F+K。麻醉诱导:静脉注射(iv)注丙泊酚(1.5±0.3)mg/kg,2min后组Ⅰ iv芬太尼3μg/kg;组Ⅱiv氯胺酮1mg/kg;组Ⅲ iv氯胺酮0.4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恒速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组Ⅱ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组Ⅲ。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江海  徐韶怡  王萍 《海峡药学》2011,23(5):105-10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Ⅰ组),对照组(Ⅱ组),n=40。Ⅰ组丙泊酚2mg.kg-1和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麻醉,Ⅱ组丙泊酚2mg.kg-1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中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宫颈松弛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丙泊酚用药总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定术后6h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术后出血、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AS评分术后6h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异丙酚用药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宫颈松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RR、SpO2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腹腔镜患者应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1,Ⅱ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记录拔管时间,术后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Ⅰ组比Ⅱ组的拔管时间早,术后2 h VAS、BCS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h Ramesay评分Ⅰ组比Ⅱ组低,Ⅰ组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早。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但地佐辛镇痛持续时间较短,舒芬太尼比地佐辛可能会引起拔管时间晚和更深的镇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拉地尔对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23例)和对照组(Ⅱ组,22例)。当CO2气腹后血压升高时,Ⅰ组采用乌拉地尔治疗,Ⅱ组根据血压变化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麻醉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即刻(T2)、给乌拉地尔后5 min(T3)、15 min(T4)、30 min(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患者苏醒期呼吸恢复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经乌拉地尔治疗,术中维持血压正常平稳状态;Ⅱ组通过加深麻醉获得相似的降压效果,但HR在T3~T5时慢于Ⅰ组(P<0.05),拔管时SBP,DBP和HR高于Ⅰ组(P<0.05)。Ⅰ组术后呼吸恢复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Ramesay评分均小于Ⅱ组(P<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乌拉地尔能有效治疗CO2气腹高血压,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80例(4~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七氟醚吸入联合合布比卡因局麻组,Ⅱ丙泊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组。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SpO2的变化、麻醉并发症、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Ⅰ组诱导后心率、血压、SpO2基本保持稳定(P>0.05),Ⅱ组诱导后心率、血压下降较Ⅰ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快捷、术后镇痛效果好。结论:面罩吸入七氟醚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麻醉平稳、效果佳、苏醒快。  相似文献   

20.
陈仲群  陈龙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14-161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未插管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分别靶控输注(TCI)丙泊酚1.0、1.5、2.0μg/ml.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0 min(T0)、局部阻滞麻醉(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结果 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 Ⅲ组术中各时点的MOAA/S评分均低于Ⅰ组(均P〈0.05),但术中3例出现呼吸抑制 Ⅱ、Ⅲ组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未插管全麻中,采用丙泊酚1.0~1.5μg/ml TCI镇静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