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张林 《四川中医》2000,18(5):45-46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70岁左右的高龄患者。由于年老体衰,骨质极度疏松,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本病的发生,且女性多于男性。愈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临床上不愈合者罕见。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持续牵引、中医辨证用药以及功能锻炼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资料共收集28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3岁;右侧股骨15例,左侧13例;骨折类型:顺粗隆骨折12例,顺粗隆粉碎形骨折11例,反粗隆骨折5例,骨折有移位者17例,无移位11例。病程最长时间5天,最短2小时。均经X…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本科自1999年-2003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2000年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及可折断螺钉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顺转子型)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68~87岁;原有疾病:老慢支23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25例.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本科自1999年-2003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参照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住院时间、术后自行坐床边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住院患者。在“C型臂”电视X光机下闭合复位。采用夹板、髋人字石膏固定。拆取固定物后用TDP电磁波理疗。中药口服和外敷,积极康复治疗。随访6~42月。结果: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交流会”制定标准,分优、良、差;优37%、良58%、差5%,优良率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并实惠。可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7年~2002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阃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配合中医3期辨证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3.5—6月(平均4.3月),对照组4—8月(平均6.2月),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配合中医3期辨证治疗,骨折愈合时间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折局部病情,采取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主的保守治疗和以角钢板固定和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为主的手术治疗,均辅以中药治疗。结果非手术组28例,优良率为82%;手术治疗组37例,优良率8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西医手术以及围手术期中医中药治疗。统计本组治疗的优良率,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患髋功能。结果:治疗效果优25例,占75.8%;良6例,占18.2%;差2例,约占6%。本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4%。患者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1.53±7.61)分;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6.25±9.94)分,治疗前后患髋功能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行手术复位治疗后,结合中医活血化瘀膏外敷剂中药治疗,观察患者的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40例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的的症状积分明显比治疗前大为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其中有20例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有显著的改善,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标 《中医临床研究》2014,(14):114-115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试验组老年艾滋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老年艾滋病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两组患者对比分析之后,试验组患者中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患者平均体重增加、患者的CD4细胞上升,不良反应消失,试验组老年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高于观察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试验组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艾滋病,能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宁 《中医临床研究》2014,(35):106-107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各项基础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5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1、3及6个月的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结果: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增强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6周后的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我院2013年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10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向分别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60例),治疗4周,观察两组病例的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次数,记录并分析.结果:两组结果分别用统计学处理,可见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两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脑室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治疗,4周后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个月后统计并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住院天数、死亡病例.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住院时间、自理率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脑室出血能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自理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之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救治之肝硬化腹水患者7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药及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对比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的患侧无法正常的闭目、皱额头、皱眉以及鼓气和噘嘴等动作,西医主要以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消除水肿为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如中药和针刺均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现通过对3例面神经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总结面神经炎的诊断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保障母婴安全,本文就中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5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先兆流产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