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5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液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DNA的含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为37.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P<0.05);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但肝肿大<4 cm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 cm的患儿(P<0.05),高白细胞计数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白细胞计数与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R-ALL)患儿(P<0.05)。在观察组p16蛋白阴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阳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40.90%,P<0.05)。结论:p16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16蛋白缺失可能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临床高危因素与p16阴性表达者DNA异倍体发生率升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ALL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骨髓样本,DNA和RNA抽提后用RT-PCR检测p73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p73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p73基因阴性表达,阴性表达率为34.38%,其中9例第一外显子区域均发生甲基化(81.82%);21例p73基因阳性表达,32例ALL患者中,仅1例发生甲基化(4.76%);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p73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p73基因的阴性表达与ALL患者的高年龄(≥60岁)、高白细胞数(≥30×109/L)及对治疗时间延长(4周取得完全缓解)有关。结论:p73基因异常表达与成人ALL的发病机制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其甲基化可能是p73基因在ALL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p16基因部分启动子和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的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结果: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16基因的甲基化;1例p16基因纯合缺失;39名患者p16蛋白表达阴性;p1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p16蛋白可能是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抗及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法检测7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其中T淋巴细胞型(T-ALL)26例(35.6%),B淋巴细胞型(B-ALL)43例(58.9%),T/B混合型(T/B-ALL)4例(5.5%)。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分别为21.9%及65.75%。My^+ ALL中CD^+34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My^- ALL(59.65%)(P〈 相似文献
5.
p16和p15基因已被公认为肿瘤抑制基因 ,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负调控调节机体代谢 ,维持自身稳定 ,控制着肿瘤的发生 ,作用较Rb和p5 3更直接 ,特异性更强 ,在多种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及利用抑癌基因的治疗中引起关注。现就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p16和p15基因的发现 ,定位 ,结构1993年底Serrano等在研究与CDK结合的蛋白质时 ,发现一分子量为 15 845kD的蛋白质 ,定名为p16蛋白。 1994年 ,Kamb等在对近 30 0种肿瘤细胞系进行普查时 ,在染色体 9P2 1(约 40kb)发现了两个肿瘤抑制基因 ,分别命名为多种肿瘤抑… 相似文献
6.
7.
p16基因位于染色体9pZI,它编码含有156个氨基酸残基、15.8kll的蛋白质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阻滞在G;/S期交界点,一旦P16功能失活,细胞将发生无序扩增,可导致肿瘤发生,因而为一重要的抑癌基因,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频繁发生p16失活问)。本课题对p16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系列研究,现将对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斤16基因缺失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病例根据FAB分型标准,结合细胞免疫表型,确诊36例ANLL,其中M;2例,M。16例,M。6例,Mi4例,MS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26例非白血病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血病组bcl-2蛋白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组中,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bcl-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P16gene变异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差别PCR分析了30例ALL骨髓DNA和15例非恶性血液病骨髓DNAP16gene纯合缺失。结果:30例ALL患者骨髓DNA有10例P16gene Exon2纯合缺失,纯合缺失率为33.3%。结论:P16gene变异可能是ALL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突变 p5 3(mp5 3)及N ras蛋白在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p5 3、N ras蛋白在老年ANLL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mp5 3、N ras蛋白在老年ANLL表达率分别为 (5 6 .12± 2 1.38) %、(5 3.77± 18.4 6 ) % ,在青壮年组的表达为 (45 .37± 18.4 6 ) %、(44 .2 5± 17.36 )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mp5 3、N ras蛋白在老年ANLL未缓解组的表达率高于完全缓解组。结论 mp5 3、N ras蛋白的高表达与ANLL的发病有关 ,是老年ANL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p15基因第二外显子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缺失与甲基化。方法 用常规PCR及酶切技术研究33例成人AML中p16/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与甲基化情况。结果 统计学分析p16 E2的HapII、SacII和NruI各位点之间以及p16 E2和p15 E2的HapII位点之间的甲基化状况无相关性(均为P>0.005),成人AML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16 E2甲基化状况在。HapII位点无显著差异(P=0.078),在SacII和NruI位点有显著差异(P=0.037)。结论 成人AML中p16/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不是主要失活方式,基因编码区位点甲基化的发生可能是随机的,p16E2的甲基化在成人AML基因诊断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法检测了45例儿童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73 mRNA的表达,并分析了p73 mRNA阴性表达与影响儿童ALL预后的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儿童ALL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p73 mRNA阴性表达,且与高危年龄、高白细胞数、高肿瘤负荷、髓外浸润、高危临床分型显著相关。结论 p73 mRNA阴性表达在儿童ALL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73 mRNA阴性表达者与预后不良因素相关,p73 mRNA检测可能对评估儿童ALL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SC散点图设门方法,对92例初发性B-ALL患者的骨髓幼稚细胞表面及胞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明显特征: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TdT最为常见;髓系抗原CD11b、CD13、CD15和CD33亦可见明显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6.7%、42.4%、17.4%和37.4%.不同亚型比较,前前B-ALL中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的表达率均在90%以上,而不成熟B-ALL不表达CD10,CD11b、CD13、CD33主要在前前B-ALL上表达,CD15则在前B-ALL中多见.儿童B-ALL的免疫表型与成人B-A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LL的异常骨髓细胞具有明显的本系列特征、原始细胞标记和跨系表达.且不同免疫亚型的B-ALL具有一定的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中国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正常核型为40%,染色体数量异常占42.5%,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7.5%,特异染色体异常包括有t(9;22)(q34;q11),t(4;11)(q21;q23)和t(8;14)(q24;q32)及环状染色体等.分析了2例急淋患者初发和复发时核型的变化,显示复发时有附加异常。研究认为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分析(MIC)有助于急淋的诊断和分型。此外,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急淋白血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成人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ALL)中CD34和伴系抗原表达的情况及两者是否有所不同。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10 8例初治成人B -ALL及 5 3例初治儿童B -ALL的免疫表型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成人与儿童中 ,CD34 的B -ALL伴髓系抗原 (CD13或CD33)表达 (My )的比例明显高于CD34-的B -ALL ;而两者之间无论是CD34阳性的比例还是伴系抗原表达的比例 ,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My B -ALL ,均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初治儿童与成人B -ALL比较 ,它们的免疫学表型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跨系表达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跨系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35例ALL(111例B-ALL,24例T-ALL)患者幼稚细胞表面及胞质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在ALL中,髓系抗原(M)表达64%,T和B亚型中髓系抗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D13表达最为常见(40%),其次是CD33(37%)、CD11b(20%)和CD15(16%),CD13和CD33在CD34^+病例中的表达均高于CD34^-病例。B-ALL中,T系抗原CD4、CD2和CD7分别在19例、2例和2例中表达,CD4^+和CD7^+病例通常共表达CD13和(或)CD33;T-ALL中2例CD19表达者均伴CD13/CD33表达。结论 ALL伴髓系表达的频率较高(B^+M^+,T^+M^+),偶尔出现B系,T系和髓系共表达的表型(B^+T^+M^+),B系T系共表达但不伴髓系表达的表型(B^+T^+M^-)极少,跨系表达多存在各未成熟的阶段,髓系抗原表达与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平均3年零3个月后作了随访小结。结果:19例放弃治疗(38%);断续治疗1年者8例,其中2例已自动停药2~3年并且无病生存,余6例失访;23例能长期坚持治疗,其中3例死于感染,11例持续完全缓解至今,9例复发。在接受治疗的病例中,3年零3个月生存率为42%(13/31)。统计结果表明,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低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和探讨4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强化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1998年3月收治的45例ALL,其中坚持治疗者39例,标危型ALL(SR-ALL)32例,高危型ALL(HR-ALL)7例;22例按新华(XH)88方案治疗,5例早期治疗按荷兰改良方案治疗,12例按中山医科大学97方案。【结果】45例4周内完全缓解(CR)率SR-ALL组为97.14%,HR-ALL组为80.00%;6周内CR率SR-ALL组为100%,HR-ALL组为90.00%。HR-ALL组1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和3年CCR率分别为85.71%(6/7)和71.43%(5/7);SR-ALL组1年和3年CCR率分别为96.88%(31/32)和85.00%(17/2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寿命表统计预期5年CCR率和生存百分率分别为80.30%和83.21%。【结论】早期联合强烈化疗缩小了HR-ALL与SR-ALLCCR无病生存(EFS)的差距;白细胞数的高低不能完全决定其预后;如何更准确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59例初治ALL患者资料,中位年龄26 (14 ~ 76) 岁?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ALL 73例和阴性表达MyAg- ALL 86例?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59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5.9%,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和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阳性率高于MyAg-ALL组(75.3% vs 60.5%,P = 0.046);T-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B-ALL(66.7% vs 42.8%,P = 0.04);MyAg+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ALL(0%)?VDLP?VDCP?MA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2%?75%及62.5%,三组间CR率无显著差别?MyAg+ALL组CR率低于MyAg-ALL组 (74.5% vs 88%,P = 0.047),但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 25.8%,P = 0.803)?【结论】 成人ALL髓系抗原表达与大多数临床特征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采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CR率并不高于VDLP?VDCP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