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人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临床角度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2例正常者(对照组)血清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08±2.44)∶(2.32±1.23) mg/L、(15.51±3.54)∶(11.56±3.28) 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CRP、IL-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与IL-6显著性相关(r=0.55,P<0.01).血清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均P<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CRP、IL-6水平增高越多,血清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娜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748-749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及IL-6的表达水平。方法检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A组,n=32例)、脑梗死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B组,n=35)和门诊健康体检者(C组,n=30例)血清CRP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B两组患者血清CRP、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且A组血清CRP、IL-6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血清CRP表达水平与IL-6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及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β的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血清IL-1β、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内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内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IL-6水平变化在AECOP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共计7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选取78例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祛痰、抗感染、氧疗以及平喘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变化情况、不同程度病情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变化情况以及CRP与IL-6诊断AECOPD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CRP与IL-6水平变化与病情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仍高于轻、中度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程度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L-6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RP,且CRP与IL-6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诊断的特异性(P<0.05)。结论:血清CRP和IL-6均属于敏感指标且参与了患者疾病的发生、进展,对AECOPD患者进行检测不仅可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还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对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孙希明 《内科》2013,(5):461-462,47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6%羟乙基淀粉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1次/d,晚睡前口服,连用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I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幅更显著(P〈0.05)。结论合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辛伐他汀可能对CRP、IL-6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瞿浩  李玫  代宏  张华 《山东医药》2010,50(35):73-7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收治的ACI患者150例(ACI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两组均抽取(ACI组于入院第1、7、14、21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RP及IL-6;入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后21 d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定.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观察血清CRP、IL-6与BI、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血清CRP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有意识障碍者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大面积梗死者>中面积梗死者>小面积梗死者(P均<0.05);血清CRP 、IL-6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治疗后GOS评定为病情好转者入院初期血清CRP、IL-6水平低于病情恶化者(P均<0.05),且随住院时间延长好转者呈降低趋势、恶化者呈升高趋势.结论 血清CRP及IL-6水平升高在ACI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转归预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张璐  李秀 《山东医药》2014,(6):38-4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IL-6、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AECOPD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2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6、CRP水平,分析IL-6、CRP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CRP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重度者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高于轻度及中度者(P<0.05).结论 血清IL-6、CRP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判断COP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血浆CRP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RP较治疗前分别地降低18.8%、46.7%,IL-6浓度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2.7%和9.6%,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苦碟子可通过降低CRP及IL-6水平来发挥保护脑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选择ACI患者118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C3水平。结果ACI组血清CRP和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进展及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随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进展型ACI发病率升高。结论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在ACI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ACI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6例),脑出血组(4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CRP、IL-1β和IL-6的浓度。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将患者又分为轻度损伤组(32例)、中度损伤组(48例)和重度损伤组(16例)。结果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1β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随着脑神经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CRPI、L-1β和IL-6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与脑神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的变化,探讨HMGB1与ACI病情的关系。方法测定128例ACI患者、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MGB1水平,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对发病后48h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清HMGB1水平〔(9.05±2.03)μ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0.59)μg/ml〕,且HMGB1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亦明显升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患者。结论 HMGB1一定程度上是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166例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的测定,按TOAST分型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46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40例,心源性脑梗死(CE)组20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40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E)组20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E组CRP阳性率最高,CRP水平亦最高,其次为LAA组及OC组,SAO组及UE组最低。以CO中毒为主要危险因素者,其CRP阳性率最高,CRP水平亦为最高,其次为冠心病者。高血压与糖尿病者间比较,无论是从阳性率,还是从CRP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脑梗死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s- CRP、FBG及HCY的关系。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斑块组25例,非斑块组35例。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观察ACI组和对照组以及斑块组和非斑块组hs- CRP、FBG及HCY水平的差异,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组患者的hs- CRP、FBG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hs- CRP、FBG及HCY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TC、HDL-C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hs- CRP、FBG 及HCY水平作为自变量,将ACI患者是否合并斑块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 CRP、HCY水平是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4.315、5.208和4.553)。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与hs- CRP、HCY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ACI患者6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按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分析,对照组体检时,脑梗死组入院第1、3、7天用ELISA检测血清SOCS-3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第1、7天血清IL-6与TNF-α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第1、3、7天SOCS-3、IL-6和TNF-α明显上升(P0.01),大梗死体积患者IL-6和TNF-α表达较中、小梗死体积患者明显上升(P0.05)。入院第21天Barthel指数与SOCS-3水平呈正相关(r=0.810,P0.05),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72,-0.822,P0.05)。结论 SOCS-3可能参与ACI炎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观察SOCS-3的变化,对ACI病情评价及预后分析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梗死灶亚组、中梗死灶亚组及大梗死灶亚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IL-2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23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大梗死灶亚组IL-23水平高于中梗死灶亚组和小梗死灶亚组(P0.05)。IL-23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梗死面积和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脑梗死患者、65例对照组外周血进行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测定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IL-6、IL-10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度狭窄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IL-6mRNA、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