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VS)病人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03-07-2006-07,采用综合康复和护理手段治疗植物状态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VS诊断标准。应用高压氧、中药、音乐、光电刺激、体外反搏促醒治疗、按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结果该方法治疗植物状态5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8例能生活自理,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结论通过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VS)病人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03-07~2006-07,采用综合康复和护理手段治疗植物状态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VS诊断标准。应用高压氧、中药、音乐、光电刺激、体外反搏促醒治疗、按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结果该方法治疗植物状态5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8例能生活自理,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结论通过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多模式神经电生理(EEG、BAEP、SEP)的总评分与颈髓电刺激(cSCS)促醒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cSCS促醒治疗的PVS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评分、治疗1年后的疗效,并与同期保守促醒治疗5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总评分与cSCS促醒疗效的等级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促醒治疗1年后,研究组48例患者中脱离PVS18例(37.5%),显效11例(22.9%),好转10例(20.8%),无效9例(18.7%);对照组50例患者中脱离PVS 3例(6.0%),显效4例(8.0%),好转30例(60.0%),无效13例(26.0%).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的Ridit分析显示,研究组R值=0.6077,对照组R值=0.3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S促醒治疗的疗效优于保守促醒治疗.cSCS促醒疗效与神经电生理总评分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电生理总评分与cSCS促醒疗效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s =0.854,P<0.05),即神经电生理总评分越高,cSCS促醒的疗效越好.结论 (1)cSCS促醒技术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脱离PVS的比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促醒PVS.(2)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总评分与cSCS促醒疗效存在正相相关性,对临床选择cSCS促醒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423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综合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发病后到开始康复时间和康复持续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诊断,经CT或MRI证实;除外康复时间<28天、肌力>3级、感觉性或完全性失语、严重脏器并发症和高级脑机能严重障碍等脑卒中患者423例,运用现代医学康复技术(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术综合运行、心理康复和康复护理),由专业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地进行,每日1次的45分钟治疗:配合针灸,推拿等祖国传统康复疗法,以上总称为综合康复治疗。以Brunnstrom六级标准、手功能评定的5个动作、步行能力4级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入院7日内初评,以后每个月评测1次,直至出院。结果:将423例脑卒中患者的ADL进行康复治疗前后比较,P<0.05。将发病后到开始康复时间分为0-29天(简称1组),30-89天(简称2组)和90-180天(简称3组)三组,经康复治疗后,1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与2组对比,P<0.01;2组与3组对比P<0.05。将上述三组根据康复治疗持续时间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又分别分为三组,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进行对照,1组和2组康复治疗3个月与康复治疗2个月、康复治疗2个月与康复治疗1个月的总有效率对比,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是显著的,发病后开始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植物状态8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病人在原发病急性期后3个月接受电生理评估,15例病人在满足电生理评估标准后接受高颈段SCS治疗,余9例未接受治疗。结果所有病人随访9个月,接受SCS治疗的15例病人中清醒9例,GOS评分: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5例;刺激后脑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了36.6%(t=2.775,P〈0.05)。未接受SCS治疗的病人均未清醒。结论高颈段SCS是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病人较为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氟西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方法 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检查治疗无效而转来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入组共69例,分别每日给氟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9例中轻度、中度抑郁占73.9%,重度抑郁占26.1%,有81.2%的初诊患第一主诉是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经服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痊愈67.3%,显效24.5%,进步4.9%,无效3.3%。治疗前后HAMD量表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显意义(P<0.01)。结论 心理咨询门诊抑郁患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利于患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防止脑卒中后抑郁发作的效果。方法:对99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34例)和对照组(65例)进行6个月的对照研究,康复治疗采用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康复组Barhel指数在第3、6个月的评定时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分别显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有8.8%、对照组有26.2%被诊断为抑郁症(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防止脑卒中后的抑郁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醉酒后颅脑损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醉酒后颅脑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醉酒后颅脑损伤的53例患者,从外伤因素、患者结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GCS 3-7分3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3例(41.9%),中、重残者7例(22.6%),植物状态生存1例(3.2%),死亡10例(32.3%);8-12分22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77-3%),中残4例(18.2%),死亡1例(4.5%)。总死亡率达20.8%(11/53)。结论醉酒后易掩盖颅脑损伤的典型症状,增加了误诊率和死残率,而及时行头部CT检查,早诊早治,防治并发症,重视康复治疗等措施可降低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寻求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住院的外伤性脑梗死56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外伤性脑梗死56例中小面积梗死(直径小于3cm)25例(44.64%),中面积梗死(直径3~5cm)18例(32.14%),大面积梗死(直径5cm以上)13例(23.21%),手术治疗20例,颅骨牵引颈部制动6例,药物治疗30例,疗效:良好38例(41.45%),中残12例(21.42%),重残2例(3.57%),植物生存1例(1.79%),死亡3例(5.36%)。结论认真观察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及时复查脑CT,早期发现外伤性脑梗死并早期恰当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影响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6年1月~11月期间住院大于2周的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2-R诊断标准)148例,按疗效分为两组:近期疗效好(痊愈及显著进步)者100例(67.6%),差(进步及无效)者48例,占32.4%,均曾经至少一种抗抑郁剂系统治疗,以17项Ha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对脑内胶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7-68岁,平均30.8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27例,丘脑及基底节区22例,脑干2例,小脑2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7例,Ⅱ级5例,1Ⅰ-Ⅱ级18例,少枝胶质瘤4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Ⅳ级2例,Ⅲ-Ⅳ级13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周边剂量为12-22Gy,平均为16.5G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42个月,平均为23个月。36例低恶度胶质瘤的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6例(16.7%);有效14例(38.9%),微效5例(13.9%),无变化6例(16.7%);恶化5例(13.9%),有效率为55.6%。21例高恶度胶质瘤中2-3个月及远期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3.8%。6,12,24,3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2%(20/21);81.0%(17/21);47.1%(8/17)和33.3%(3/9)。15例病人(26.3%)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的低恶度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恶度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生长和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患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绝经1年以上患ATCI的妇女(A组),平均年龄65.5岁,41名绝经1年以上的健康妇女(B组),平均年龄63岁,以及47名健康育龄行径妇女(C组),平均年龄38岁,进行血清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血脂谱测定。结果:A组患血清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而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较高,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性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雌二醇与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质代谢异常,其中血清雌二醇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尾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报告191例马尾肿瘤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方法:191例病例中男性116例,女性75例,年龄从4月~67岁,平均年龄35.2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102例(53.4%)。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61例(31.9%),皮样囊肿60例(31.4%),脂肪瘤23例(12.0%),室管膜瘤14例(7.3%)。结论:手术是马尾肿瘤首选治疗,对不能全切的肿瘤术后应给予放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73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男48例,女25例,年龄60~81岁,平均66.7岁。有高血压史53例,糖尿病史7例,冠心病史13例。临床表现:眩晕59例(80.8%),头痛53例(72.6%),呕吐53例(72.6%),共济失调47例(64.4%),言语障碍29例(39.7%)。体征:眼球震颤31例(42.4%),强迫头位24例(32.9%),凝视麻痹22例(30%),面瘫23例(31.5%),克氏征(+)22例(30%),巴氏征(+)21例(28.8%)。CT检查:外侧型出血42例、中间型14例、混合型17例,血肿直径≥3cm21例,四脑室受压变形23例,三脑室及侧脑室积血11例。内科保守治疗52例,痊愈40例,好转4例,死亡8例。手术清除血肿21例,痊愈15例,好转3例,死亡3例。提示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抢救老年人小脑出血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lop年至lop年收住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年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手术治疗比例增加,但手术治疗时机对患者康复情况有密切联系,现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收住100例病人中,其中内科保守治疗功例,手术治疗m例。在手术病人中,男%例(ffi%),女24例(40%);刀岁以上6例(10%),硼岁一月岁40例(67%),40岁以下14例(刀%),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28例(46.7%),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12例(对叽),血肿穿刺抽吸20例(刀.3%);6小时以内32例(53.3),6至48小时2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抉择。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A/3D-CTA或DSA/3D-DSA确诊。治疗:动脉瘤夹闭术92例,其中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开颅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13例,全部采用GDC栓塞手术和/或支架辅助。结果统计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治疗效果。手术治疗72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53例(73.2%),轻度残疾7例(9.8%),重度残疾6例(8.9%),植物生存2例(2.8%),死亡4例(5.3%);介入治疗83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63例(75.3%),轻度残疾13例(15.1%),重度残疾4例(5.4%),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4.2%)。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均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并依此指导手术,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均是有效的方法并且各有其适应证,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采用,而后循环动脉瘤则首选血管内栓塞。Ⅳ-Ⅴ级患者行介入治疗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巨大动脉瘤的患者应果断早期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有关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预后国内尚无详尽报道,现我院内科病房1982年1月一1988年12月底收治的62例本病患者通过做随访调查研究,对其预后分析如下。1资料及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国际神经系统传染病及卒中协会1978年制定的标准做出诊断。11一般资料优例中,男对例,女39例,男女之比1:1.八年龄3个月一78岁,平均匕.4岁。其中14岁以下28例(45.2%),15一刀岁门例(刀.4%),刀岁以上门例(刀.4%)。发病时间:7-8月份发病46例(74.2%)。12临床资料121前驱症状: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42例(67.7%),其中腹泻22例,发热12例,其他感…  相似文献   

19.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银杏达莫25mL及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d,两组均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泼尼松、抗病毒药及维生素B族治疗。治疗后1、3和4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周银杏达莫组患者痊愈率为48.38%(15/31),改善率为25.81%(8/31),总有效率74.19%;丹参组患者痊愈率为25.81%(8/31),改善率为16,13%(5/31),总有效率41.94%。治疗后4周,银杏达莫组痊愈率为74.19%(23/31),改善率为19.35%(6/31),总有效率93.55%;丹参组痊愈率为45.16%(14/31),改善率为22.58%(7/31),总有效率67.74%。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好于丹参。  相似文献   

20.
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凡属结脑急性期,或因间断治疗、治疗中恶化又出现明显脑症状而入院者均作为观察对象,共38例.年龄自1岁2个月至14岁.其中脑底脑膜炎型(II)型15例,脑膜脑炎型(III)型9例,恶化复治14例.入院后按实用儿科学结脑治疗常规给予治疗[3]。2.方法:患儿子入院时、入院后4~6周及出院时各描记一次脑电图。3岁以内多描记睡眠脑电图:4岁以上为清醒脑电图,采用睁闭眼及过度呼吸诱发;少数息儿采用睡眠诱发.二、资料分析1.人院时脑电图所见:因1、巨型急性结脑的脑电图未见明显差别,故合并为一组进行分析(表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