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6例重型TBI患者中:65例(19.34%)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3周~6个月之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TBI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年龄(OR=1.070,P=0.020)、去骨瓣(OR=5.530,P=0.032)、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42.512,P=0.001)、硬脑膜缝合(OR=30.276,P=0.035)、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2.993,P=0.000)。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敞开和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膜缝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可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伤患者 33例 ,均予脑脊液压力 (CSFP)监护及自动置换 ,明显降低了残死率。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4岁。2 .发病情况 :本组到院时均呈深昏迷 ,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7~ 8分 2 0例 ,5~ 6分 9例 ,3~ 4分 4例。头部CT扫描提示 :硬膜外血肿 15例 ;硬膜下、脑内血肿 14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4例。全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手术均予血肿清除及去大骨瓣减压。3.监测情…  相似文献   

4.
5.
脑池偏密征及其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首次CT确诊率及其与其他颅脑损伤的相关认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颅脑外伤有TSAH的CT资料218例,手术证实79例,其余均经CT复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218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207例)最多见,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大多数TSAH(167例)为局限性少量积血。TSAH并有其他颅脑内损伤203例。首次CT检查漏诊42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脊液置换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将 174例外伤性SAH随机分成腰穿组和对照组 ,治疗过程中给予格拉斯哥评分 (GCS)。治疗后腰穿组的GCS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认为脑脊液置换对外伤性SAH病人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7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5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305例,其中伤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24.6%)。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颅内高压、呼吸障碍等,病情危急死亡率达30%~50%。如何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和相应的其它救治措施,并对此种救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应用于中、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年来具有完整资料的4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脑脊液分时段压力测定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应用于中、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颅内压,并可减轻颅椎管间脑脊液压力波动、防治脑疝形成。充分置换血性脑脊液可减少积血对软脑膜的刺激,防止血管痉挛。此方法简单、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0.
11.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江卫,吴萍嘉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内皮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内皮素(ET)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收缩血管的作用,为探讨内源性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24例的临床资料(后期转入或合并严重其他脏器伤除外),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SAH,分为SAH组和无SAH组,探讨创伤性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计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96例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4.2%和(14/18)77.8%;致伤原因中以交通伤和摔伤多见,分别为(65/140)46.4%和(10/21)47.6%。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病情加重,tSAH的发生率增加,预后越差。结论创伤性SAH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15.
梁春燕  高梅  王淼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162-1164
目的:应用细胞玻片离心仪和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了不同时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常规抽取脑脊液,经FMU-5细胞玻片离心仪直接离心制片,进行MGG染色,进行细胞分类。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白细胞在不同时期的细胞特征是:急性期:大量红细胞及高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期,嗜中性粒细胞比率在70%以上,48~72 h达高峰,一周后逐渐消失。吸收期:激活单核细胞增多,可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及特征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持续2~3周。恢复期:主要以激活单核细胞为主,持续数周或几月。结论:应用该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给临床提供一个直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病理学监测、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类型,现将我们收治的30例自发性SAH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再手术原因,寻找预防再次手术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34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脊液心钠素,精氨酸加压素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脑外伤后48h和6-10d CSF中A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伤后2-3周CSF中AN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VP水平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GCS≤8分者CSF中AVP含量高于GCS>8分者;CSF压力≥1.96kPa者AVP含量高于CSF压力<1.96kPa者。ANF的含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年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13%).结果:伤后有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采用雷尼替丁等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并无预防作用.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应重视原发脑伤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的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87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措施。认为重度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血肿、严重并发症等是其主要致死原因。迅速控制颅内高压、及时清除血肿、有效防治合并症和并发症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