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晓华  金黎  刘瑶  陈云霞 《吉林医学》2011,(21):4351-4351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5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0.5 g,阴道上药,每隔3天1次,共2次。联合治疗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用法相同,加用盐酸多西环素片0.1 g口服,2次/d,连用14 d。治疗后7 d、30 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假丝酵母菌镜检。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念珠菌清除率及治疗后30 d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混合感染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易复发及难治愈的原因之一,治疗支原体感染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反复发作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学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从脾虚肝郁、湿热蕴带,肾虚血瘀、湿瘀结带,脾肾阳虚、寒湿凝带,肝肾阴虚、冲任虚损四个方面来探讨VVC反复发作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复发性VVC的发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失常是其发病的内在条件,湿邪留滞带脉为其中心线索。脾肾气虚为本,湿邪兼夹热、瘀、寒等病理因素结带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该病的重要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称为霉菌性阴道炎)的原因,探讨对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 对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定期复诊,选择2种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束、治疗第6月结束时停药3-7天后复查白带10项.结果 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例(51.7%)因为发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后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15例(25.9%)因为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10例(17.2%)因为用各种洗剂反复阴道灌洗;3例(5.2%)因为患糖尿病.复查白带10项结果 显示,在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81%对制霉菌素片敏感,70.7%对克霉唑栓敏感.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症状体征评分都比初诊时有明显好转.治疗3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75.9%(44/58),治疗6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67.2%(39/58).结论 ①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另外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反复阴道灌洗和患糖尿病也是反复发作的原因.②在治疗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要选择单一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研究患者的感染途径以及患病机制.结论 治疗原则是积极去除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vaginal carididiasis)曾被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阴道炎症之一,常合并外阴炎同时存在,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女最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多由白色假丝酵母菌所致.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此菌寄生,但菌量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全身或阴道内菌群失调、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阴道局部组织细胞免疫力降低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呈菌丝相时才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6.
梁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154-154,156
目的探讨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方法。方法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上药,A组上药两次,B组上药两次后,在每次月经净后3d阴道上药1枚,共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克霉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在每次月经后巩固用药,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疾病.本文分析了假丝酵母菌微生物学特点及其诊断,并详细研究了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具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约3/4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一半的妇女经历过多次发作。过去误称霉菌性外阴阴道炎。"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  相似文献   

9.
曾见玲 《大家健康》2013,(11):84-8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20例妊娠合并VV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以及C三组,3组分别采用凯妮汀阴道片、保妇康栓以及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C组自然流产、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且复发率低,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张岩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5):18-1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以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吉林医学》2010,31(32):5796-5797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20例患者,予达克宁栓配以达克宁霜局部涂搽外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具有传染性及易复发等特点,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做好日常预防,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维持阴道正常的生态平衡,避免阴道炎复发,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婷  赵芳 《疑难病杂志》2009,8(5):315-31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WC)是一种由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据美国统计约75%的女性一生至少患病1次,而其中50%重复或反复发作。VVc的病原体80%~90%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但近年有向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变迁的趋势,其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多见。妊娠期WC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若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一年内发作四次或以上称RVVC。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RVVC的治疗体会颇深,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妊娠期孕妇的VVC发病率明显升高。妊娠期VVC常见致病菌种主要有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病机制则主要是局部的防御机制受损。同时VVC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导致宫内感染、流产、死胎、早产、低体质量儿出生等。VVC的分类主要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并且妊娠期VVC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国内外也有一定的新进展,为临床上处理妊娠期VVC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RVV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按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RVVC患者20例,单纯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纯VVC组)3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30例,经显微镜镜检或培养确诊,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2,IL-4,IL-10,IL-12,IFN-γ浓度。 结果 IL-2浓度测定:RVVC组(167.89±91.47) pg/ml与对照组(103.40±50.17) pg/ml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单纯VVC组(184.21±86.77) p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浓度测定:RVVC组(259.23±92.56) pg/ml,VVC组(314.13±99.83 )pg/ml,二组均与对照组(92.04±63.72) pg/ml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二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FN-γ浓度测定RVVC组(172±136.26)pg/ml,较VVC组(265±213.48) pg/ml和对照组(317±122.64)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IL-10,IL-12浓度测定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RVVC发病可能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阴道局部Th1/Th2失衡可能是RVVC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临床对本病的治疗重点还是使用抗真菌药物,直接消灭病原菌。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日益普遍的今天,抗生素治疗可加重菌群失调,使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上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防治一般以抗真菌药局部与全身用药相结合(孕妇及患有严重肝肾疾患的病人除外)。现将常用抗真菌药物及选用原则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5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宫颈局部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了解其混合感染状况,为恰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患者,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同时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在150例假感染的患者中,uU阳性者116例,占77.33%,较对照组的40.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丝酵母菌。结论: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存在合并UU感染,有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便正确使用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系统回顾近两年在门诊就诊的12例诊断为婴幼儿VV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VVC的婴幼儿先采用中药洗剂外洗联合咪康唑霜(达克宁)局部涂抹,2—3次/d,连续1周,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对经上述治疗后真菌检查仍阳性的患儿予以伊曲康唑(斯皮仁诺)100mg口服,2次/d,连用2d。结果12例患儿在采用中药洗剂联合咪康唑外用1周后,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患儿真菌检测仍阳性,对此6例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后复查真菌检测全部转阴。经随访,本组12例VVC患儿11例治疗有效,1例失访。结论中药洗剂联合咪康唑局部使用对婴幼儿VVC有效,能有效缓解婴幼儿VVC的临床症状;对持续真菌检测阳性的患儿,小剂量口服伊曲康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