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张××(住院号863),男性,已婚,河南人,无职业,于1957年10月14日入院。主诉:一年余来胸骨上端出现一逐渐长大之肿物,二月来左胸上部近胸骨左缘处出现逐渐肿大之两个肿块。病人自1956年6月间,不知不觉发现胸骨上端长出一个小肿物,起初如扁豆大,不痛不痒,以后逐渐长大。至56年10月间已如鸡蛋大,以后仍继续增长。于57年6,7月间,在瘤之右及左下方亦迅速长出两个鸡蛋大小的同样肿物。57年8、9月间,又于左前胸部长出两个互相连接的圆形肿物,大小亦如鸡蛋大。自出现胸部肿物后,肿物部有隐隐作痛及麻木感,病后有程度咳嗽及气喘现象,逐渐又发生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鉴别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胸片发现可疑上纵隔肿物并拟诊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并分别行CT扫描、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处理,依据术后病理,比较CT和SPECT/CT两种方法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差异。结果:58例可疑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中CT诊断45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13例被诊断胸骨后肿物为非甲状腺组织;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诊断35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23例被诊断胸骨后肿物为非甲状腺组织,后经手术证实33例诊断的胸骨后甲状腺肿为确定性诊断,25例诊断为非甲状腺组织;CT和SPECT/CT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4.3%、65.2%和100%、86.2%和96.6%,其误诊率、漏诊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阴性结果预测值分别为:34.5%和0、0和5.7%、82.4 % 和100%、100%和92.0%。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特异性、准确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高均高于CT诊断,灵敏度、阴性结果预测值较CT略低,并且误诊率为零,漏诊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0岁.因颈前肿物5年,渐增大,伴疼痛不适3 d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前胸骨上窝肿物,无疼痛、发热,肿物在平卧及前倾位时增大,站立时缩小,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近3 d,肿物明显增大,伴有疼痛不适而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4.
患,女,21岁。10年前发现胸骨柄处局限性肿物,约红枣太小,逐渐增大。2年前在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后4个月复发,生长较快,无疼痛、发热等其它临床症状。查体:胸骨柄处可见局限性肿物,基底宽、质硬、无活动,亦无波动感及压疝,肿物下缘可见一4.0×1.0cm手术疤痕,患一般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5.
纵隔镜检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向阳 《中国医刊》2001,36(1):49-51
1 历史本世纪50年代初Harken等人率先采用纵隔镜检查术,开了纵隔镜检查之先河;1959年Carlens等将这一技术进一步加以完善,奠定了现代纵隔镜检查术的基础,即沿用至今的标准纵隔镜检查术,它可显露气管周围和隆凸下的肿物,但不能显露胸骨后、主动脉窗及左肺门的肿物;1987年Ginsberg等人报告了经颈部切口入胸骨后间隙或经左侧胸骨旁第二、三肋间切口显露前纵隔、主动脉窗及左肺门处的肿物(即扩大的纵隔镜检查术),弥补了标准纵隔镜检查术的不足。近年来,Cybulsky等已将此检查列入门诊常规检查。2 标准纵隔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王忠武 《广西医学》2001,23(1):201-202
患者女性 ,1 7岁 ,以偶然发现胸骨柄有一肿物并逐渐长大 2 0个月而入院。该肿物刚发现时如成人拇指头大小 ,无不适症状 ,现局部有隐痛 ,伴双侧胸锁关节处疼痛 ,双上肢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来无发热、食欲好 ,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 :T36.4℃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骨柄处皮肤无红肿 ,胸骨柄可见约5cm× 3cm× 1 cm大小肿物 ,无活动 ,压痛 ,质 度硬 ,边界清 ,其它查体及化验检查未见异常 ,胸骨柄处正侧位片见胸骨柄呈膨胀性改变 ,骨皮质极薄、缺损 ,其内散在密度增高影 ,肿物穿刺涂片检查未见到恶性肿瘤细胞。遂采取手术治疗 ,行胸骨柄切除术 …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主因发现胸骨上方肿物8年于2006年11月17日收入我科。查体: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患者头仰位时在胸骨上窝触及一肿物,质韧,无触痛,呈囊性,边界清,随吞咽活动,下部被胸骨遮盖。CT示上纵隔占位病变,B超示甲状腺未见异常,甲状腺下方囊实性(囊性为主)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患者资料男,47岁,因"发现右前胸部肿物5天"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专科查体:右前胸壁第三肋与胸骨交界处可摸及一个圆形凸起肿物,大小约1.5cm×1.5cm,表面无红肿,质硬,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入院诊断"右胸壁肿物性质待查",于2011年4月11日行"右胸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胸壁肿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进一步行PET-CT检查结果提示:1.右乳内侧皮肤及皮下糖代  相似文献   

9.
胸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大面积缺损,治疗甚困难,我院为一例胸骨网织细胞肉瘤患者行胸骨大部切除,以自体髂骨移植成形治愈,现报道如下: 患者董小凤,女性,17岁,因胸前肿物两月于1986年7月入院,住院号:163031。入院前两月,患者无意中发现胸前有枣样大小肿物隆起,质硬不活动。局部无疼痛,全身亦无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院收治巨大甲状腺腺瘤患者一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杜某某,男性,69岁,主因发现颈部肿物50年,呼吸困难1年入院.现病史:患者于50年前发现颈部前方一肿物,无不适症状,未采取治疗,此后肿物逐渐增大,近1年来,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前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颈前可见一16×16×13cm肿物,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气管极度左偏,两肺可闻及广泛干―音,心脏(-).颈部CT: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不排除甲状腺癌;胸大片:胸骨后甲状腺肿,左侧胸腔积液.甲状腺彩超:双侧甲状腺肿大,多发囊肿及钙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发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也越来越多.因肿瘤大部分位于胸骨后,手术可能涉及开胸及损伤胸腔内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笔者近十余年收治的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1996年初至2007年底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5岁.甲状腺良性肿物34例,恶性肿瘤2例. 结果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CT、MRI等检查确立诊断.手术入路一般分3种:①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坠入胸腔内的甲状腺多可经此切口完成手术(本组24 例) 此切口便于处理甲状腺上、下血管及中静脉,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机率.②低位领形切口加纵劈开胸骨:适于较大的甲状腺不能 自胸廓入口取出、疑有恶性变、粘连严重或低位领形切口操作困难者 (本组11例). ③开胸手术:适用于迷走性甲状腺肿或坠人深度在1 2cm以上或从颈部取出困难及术前诊断不明者(本组1例).术后并发症1例,为损伤喉返神经. 结论 X线胸片、CT、MRI检查、同位素扫描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胸内甲状腺肿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物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出血和喉返神经损害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可通过术中防范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维吾尔族。以进食后梗噎感伴胸骨后痛3个月收住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X线食管钡餐示:食管中段约6cm长范围的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中段破坏,病变上段食管明显扩张,余食管未见异常。于1996年3月15日行开胸探查。术中见食管及贲门部有3处肿物:食管中段有一约6cm×4cm×3cm肿物,无外侵;贲门部有一约3cm×3cm×3cm肿物;食管上段有一约3cm×2cm×2cm肿物,与气管膜部粘连较重。各肿瘤间区食管未见异常。行食管贲门部肿瘤切除胃胸顶吻合术。病理报  相似文献   

14.
本院经外科治疗的胸内包虫囊肿病153例中,发现一例纵膈包虫囊肿,兹报告如下:患儿、女性、7岁、以胸骨上窝包块一月、73年3月19日收住我院。于73年2月发现胸骨上窝部有一鸽旦大小包块,当时无任何症状、一月后出现咳嗽、轻度气短,胸闷不适,单位医院胸透,拍片发现上纵膈有一肿物,向胸骨上窝突出,穿刺抽出无色透明液体20ml,以纵膈肿物转来我院。外科检查:颈无抵抗,颈静脉不怒张,无异常搏动,气管轻度右移,甲状腺不大,胸骨上窝偏左可见乒乓球大小包块,表面无红肿,光滑,质中等度硬,囊性感,下界不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可左右活动,包块不随吞咽活动,无血管杂音。胸部检查无异常。x 线检查:左上纵膈见一半园形包块阴  相似文献   

15.
蒋芝英 《医学文选》2000,19(2):251-252
巨大胸骨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上比较少见 ,我科于 1995年 11月收治 1例 ,手术治疗后并发呼吸道阻塞 ,因抢救及时 ,病人转危为安 ,术后 19天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6 0岁 ,因发现左颈肿物 2 0年 ,胸骨后异物感一年 ,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两天 ,于 1995年 11月 12日入院。查体可见 :气管偏左 ,左、右颈前区分别触及一 10 cm×6 cm× 3cm和 5 cm× 3cm× 2 cm肿物 ,其表面光滑 ,边缘清楚 ,随吞咽上下移动。胸透示右上纵隔肿物压迫气管向左 ;气管软化试验 ( ) ;CT示胸内甲状腺瘤 ,全气道明显受压段达6 cm,直径最小处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总结2000-2008年本院收治的9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结果: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为颈部肿物、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发音变化。65例肿瘤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以上,32例肿瘤下界低于主动脉弓水平。颈部入路手术81例,胸骨劈开手术16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包括CT和MRI影像学检查是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有效检查手段。颈部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大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能通过颈部手术完成,胸骨劈开手术视野好,位置低体积大或者恶性肿瘤应该考虑胸骨劈开手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1 5岁。因活动后胸闷 ,气短 2月入院。查体 :双睑结膜充血 ,颈静脉迂曲怒张 ,双上肢及胸壁浅静脉充盈。右肺上叩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 ,呼吸音粗。X线胸片示右前上纵膈肿物 ,圆形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CT见右前上纵膈向右肺上野突入肿物 ,壁周有条状钙化影 ,心脏左移 ,周围血管受压 ,与上腔静脉分界不清 ,气管受压 ,CT值 2 6~ 3 2HU ,B超示肿物为混合肿物 ,囊性为主。诊断 :右前上纵膈肿瘤 ,畸胎瘤可能性大 ,且有上腔静脉综合征。 1 998年 8月全麻下剖右胸探查术。右前外侧第4肋间、横断胸骨入胸 ,见肿瘤位于右前…  相似文献   

18.
我院胸外科收治一例纵隔异位软骨瘤病人,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6岁,3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不规律性隐痛,时有刺痛,放射到左肩部,偶有咳嗽,吐痰。不伴发热、寒战,无心慌、气短。曾在当地服中药及抗生素药物治疗,不见好转。近8个月来又感进食后胸骨后闷感,似呈进行性,无呕血、乏力。查体:神清.一般情况好,气管居中,心肺正常。胸片示左上纵隔有一6×7.5×6cm 大小肿物阴影,边缘不整,内有钙化点。诊为左后上纵隔神经纤维瘤。手术经过在全麻下经左第4肋间隙进胸,胸膜无粘连。左上后纵隔有一土豆形肿物,在脊柱旁向后外突出,上方与腔顶仅有一小缝隙,下方达第3肋后端,8×10×4cm 大小,表面光  相似文献   

19.
刘坤  黄原  陈旭辉 《河北医学》2004,10(4):295-296
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物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实用性及。方法:将trocar的切口设计于胸骨上窝;利用钝性分离棒在甲状腺周围制造手术空间,充气显露甲状腺;使用超声刀切除甲状腺肿物。术中无须游离颈前皮辨、断颈前静脉及颈前肌等。结果:共完成6例,皆为术后3d出院。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疤痕水肿、隆起等情况都明显改善,美容效果佳,无并发症。结论:颈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手术是具有一定优点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3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症状颈部肿物20例,颈部肿物伴随憋气6例,伴随甲亢和声音嘶哑各3例。25例为坠入性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为胸内甲状腺肿。良性病变28例,恶性或伴随恶性病变4例。29例采用颈前部低领式切口,3例采用颈胸联合切口。行甲状腺大部切除29例。甲状腺癌根治术3例。手术后声音嘶哑恢复正常2例,声音嘶哑无改善1例。一过性手足抽搐6例。结论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是颈前部病变向下的延续.颈胸部CT检查是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多数病人手术可以经颈部低领式切口完成,必要时行颈胸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