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的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及音乐疗法组(n=51),以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评估音乐疗法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结果: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恐惧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恐惧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疗法组手术总体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态度满意度及再次进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手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结果及访谈主题分析法均提示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等不同阶段的焦虑,提升治疗及护理满意度。结论:音乐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相同直径不同长度种植体组合联合修复的种植体等效应力分布的区域及最大等效应力 大小。方法 使用Sol idwor ks软件建立不同长度种植体固定桥三维模型(A组:4.1 mm×10mm与 4.8 mm×10 mm;B组:4.1 mm×10 mm与4.8 mm×8 mm;C组:4.1 mm×12 mm与4.8 mm×10 mm;D组: 4.1 mm×12 mm与4.8 mm×8 mm),种植体置入位置为右下5和右下7,右下5种植体直径4.1 mm,右下7种植 体直径4.8 mm,长度分别为8 mm、10 mm、12 mm,并在不同种植固定桥修复模型上施加轴向100 N,斜向 45°100 N的力,观察不同模型种植体最大等效应力分布位置及大小。结果 在轴向及斜向45°力的加载作 用下,种植体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于种植体颈部;垂直力加载时,C组、D组右下7最大等效应力值均小于 A组、B组;右下5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接近;倾斜力加载时,A、B、C组的右下5最大等效应力值接近,D组 稍大于其他三组;右下7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与A组、C组接近,B组与D组接近。结论 种植固定桥修复中, 种植体长度的改变对种植体应力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变化不显著。基于此,在临床中提倡近远中种植 体可选择长度较长且尽量接近的种植体,而游离端悬臂结构应适当减少近远中径及颊舌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加天然基牙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种植体侧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法进行线性结构静力分析.结果: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的应力集中于种植体的颈部;分散垂直加载时,增加天然基牙数目能降低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中种植体颈部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值;分散斜向加载时,增加天然基牙数目反而使种植体颈部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值增加.结论: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增加天然基牙数目能改善联合桥种植体侧的应力分布,但必须要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小侧向力.  相似文献   

4.
亢静  周洪  安晓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98-1600
目的:统计国产微螺钉种植体的脱落率,分析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寻找临床上的最佳加载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9例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资料进行回顾,分类并统计,根据不同加载情况将种植体归为即刻加载组,两周加载组和不加载组3组,分别对3组种植体临床脱落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各组种植体脱落率;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比较不同加载状态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影响脱落率的因素。结果:两周后加载的种植体脱落率表现得最低为10%,即刻加载组脱落率为50%;而不加力组脱落率最高为79%。结论:种植体植入后两周加载对于种植体稳定性比不加载稳定性要高;即刻加力的种植体稳定性比不加力的种植体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稳定性。方法选择35例错颌畸形患者,共植入种植钉84枚,观察其在行支抗功能过程中的松动脱落情况。结果 84枚微螺钉种植体中,11枚出现松动脱落,成功率86.9%,脱落率13.1%。结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理想的支抗选择。  相似文献   

6.
微种植体支抗已日渐广泛地运用于正畸临床中,因其体积小,植入和去除简单,创伤小,植入部位灵活,支抗稳定,患者易耐受等[1]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认识和接受,并在各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后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在骨性前突患者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双颌前突患者22例,矫治设计拔除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利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作为强支抗整体内收前牙。种植体支抗植入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近中或远中位置,植入后施以100g的矫治力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微种植体支抗均保持稳定,前牙内收明显,面型得到改善,患者对矫治效果基本满意。头影测量分析显示:U1-NA角、U1-NA距、L1-NB角、L1-NB距、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及面型角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SNB、ANB、U6-PP、MP/F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作为强支抗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成人轻中度骨性前突畸形。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体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II类错,面型基本正常,上牙弓拥挤度〉8mm,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术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2例重度拥挤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治疗前后SNA、SNB、U1-NA未见明显变化(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距离5.48mm(P〈0.01),其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推磨牙向远中能成功的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种植体支抗在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种植支抗钉对周围牙槽骨密度和邻近牙龈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后牙强支抗患者26例,在上颌两侧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牙槽骨各植入一枚,共52枚微种植钉,作为实验区。以上颌第一和第二双尖牙之间牙槽骨作为自身对照区。分别在微种植钉植入前(T_0)、植入后1个月(T_1)、3个月(T_2)、6个月(T_3),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并用相关软件评估不同时间点实验区和对照区牙槽骨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有43颗微种植钉持续存在到植入后6个月,男性牙槽骨密度显著高于女性,3~6个月微种植钉周围牙槽骨密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区骨质密度在实验期间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在种植钉植入3个月后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不同螺纹截面类型因素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Pro/E软件、Hypermesh 7.0软件及ABAQUS 6.5有限元软件,建立4类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4种螺纹截面形态(V型,支撑型, 矩型和反支撑型)在分别垂直和水平加载时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对不同螺纹截面形态种植体的微动程,垂直加载时支撑型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小,反支撑型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大,水平加载时反支撑型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小,支撑型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大.结论 螺纹截面的形态和强度对垂直相对位移有影响, 对颊舌相对位移影响不大,螺纹顶边和底边与种植体体部的角度越大,抵抗垂直向的能力越强,但强度差,因此在螺纹种植体设计时,要兼顾螺纹截面角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39例需要口腔正畸的患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结果:患者均对微型种植体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微型种植体本身比较稳定,矫正治疗结束后,所有正畸患者面形良好,效果理想。结论:微型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可以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抗,并且操作过程简便灵活,可靠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楚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32-2233
目的:了解微型种植体治疗上牙弓前突的效果,并与口外J钩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上颌严重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15例(A组),采用口外J钩支抗15例(B组)。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志点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上中切牙内收6.58mm,B组患者上中切牙内收5.54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6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对二次正畸病例拔除上颌第l磨牙矫正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外院矫治失败后病例24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1磨牙,以及运用微种植体从颊部牙槽嵴置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黯畸形。拍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口内和面部像片,比较治疗前后的覆黯、覆盖、磨牙关系和前牙内收程度。结果除2例患者因3枚种植体松动再次手术置人外,其他病例均一次性种置成功。所有病例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建立r正常的前牙覆船、覆盖关系,面型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及选择性拔除上颌第1磨牙以矫正正畸失败后病例,在减数拔牙条件不宽的情况下,采用:诈常规拔牙方式,支抗位置稳定,患者易于接受,疗效肯定,是正畸失败后二次矫正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在青少年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抗收前牙,研究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收前牙,比较两 组治疗前后的硬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变化幅度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SNA角大于对照组,GoGnSN角、OP-SN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LA角大于对照组,E line-UL距、 E line-LL距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替代传统口外支抗、颌间支抗、颌内支 抗,支抗效果确切,特别在内收前牙、改善前突侧貌上优于传统支抗,更符合青少年人群的需求,治疗满 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琴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6):32-35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 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金属托 槽牙齿矫正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齿凸距、倾角差异、磨牙位移情况、牙龈 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状况、咀嚼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牙齿凸距、倾角差异大于对照 组,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龈 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IP评分、咀嚼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 疗效较为理想,能够加大牙齿凸距、倾角差异,缩小磨牙位移,且能改善牙龈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状况, 增强咀嚼功能,提高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双尖牙与磨牙间不同水平断层和不同矢状层面的微种植钉植入安全区域,为临床植入微种植钉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轴层(横断面)图像,将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区域的横断面划分为从牙槽嵴向根方的SL1到SL9共9层,每层间隔1.0mm。将每一横断面从颊侧向舌侧沿牙根间隙平分线Pb划分10层矢状面Pv,每层间隔1.0mm。分别测量每一横断面中不同矢状面Pb与双尖牙和磨牙牙根的距离;测量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表面到颊腭侧牙槽骨表面的距离;测量牙槽骨厚度。结果:牙根间隙最大为8.0mm,位于SL9的Pv第6层;最小为2.6mm,位于SL4的Pv第4层。Pb与上颌第一双尖牙牙根表面的距离:从横断面看,从SL1到SL9总体是从小到大;从矢状面看,Dp1到Dp10是两侧大、中间小,即牙根间隙从颊侧到中间和从舌侧到中间均是由大到小。Pb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的距离:从横断面看,从SL1到SL9总体变化不明显;从矢状面看,Dm1到Dm10在SL1到SL5是两侧大、中间小,即牙根间隙从颊侧到中间和从舌侧到中间都是由大到小;SL6到SL10,Dm从颊舌侧向中间过渡时,开始是由大变小,但在接近中间时再变大,体现双根牙的特征。牙根表面到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上颌第一双尖牙牙根表面到腭侧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从SL1的1.39mm到SL9的5.05mm,由小到大变化明显,其余牙根表面到牙槽骨表面的距离从SL1到SL9无明显渐进性变化。牙槽骨厚度从SL1的13.89mm到SL9的16.25mm,呈现明显由小到大的变化。结论:在不同的区域牙根间隙及牙根周围骨质量存在差异,植入微种植钉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位置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髋臼发育不良的光弹性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为髋臼旋转截骨术提供依据。方法 用环氧树脂制作骨盆、股骨模型,其中包括4个不同Sharp角、3个不同软骨厚度及3个颈干角模型,采用二维光弹性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随着Sharp角的增大,髋关节的合力增大,生物应力向髋臼外侧缘移动;关节软骨缺损一半时,髋关节合力未见明显变化,当关节软骨不存在时,生物应力为正常时的2.5倍;随着颈干角的增大,生物应力集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但生物应力及合力随之增大。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因生物力学因素可继发骨关节炎,髋臼旋转截骨术是对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口外弓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个月后对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正畸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治疗后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0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中切牙突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磨牙移位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满意度为6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不适感更少,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肩袖修补术中冈上肌肌腱足印区处以90°、45°置入金属锚钉时钉体及周围骨组织的受力情况。 方法利用CT数据建立肱骨近端和锚钉的三维模型,在冈上肌肌腱止点足印区、肱骨大结节和关节软骨交接区模拟90°、45°置入锚钉,且加载15°、30°、45°、60°、75°、90°的100 N拉力,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分析锚钉和肱骨近端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在所有的模型中,锚钉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锚钉下方小孔和近端螺纹之间。45°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近端锚钉螺纹和牵引侧的骨组织表面之间;而90°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等效应力比较均衡的分布在近端螺纹周围。以100 N的拉力从15°~75°对锚钉进行牵拉时,45°置入的锚钉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大于90°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随着角度的增大,两个角度置入锚钉之间应力差异逐渐减小。90°牵拉载荷时,90°置入的锚钉所受的应力稍大于45°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金属锚钉受从15°~90°牵拉载荷时,45°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大于以90°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 结论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以90°置入锚钉时锚钉及其周围骨组织所受的应力较45°置入锚钉更小,建议肩袖修补手术中采用90°置入锚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