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胸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开胸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开胸患者辅助气管切开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按适应证选择,适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并切开者称预防性气管切开组,适宜或不适宜气管切开而未切开,术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血氧分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切开者称紧急气管切开组。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开胸术中麻醉拔管前进行。紧急气管切开组为术后1~3d。比较2组相关生命体征,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呼吸机的使用情况。结果紧急气管切开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切开前均有明显异常,切开后得到显著改善。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相关生命体征较平稳。紧急气管切开组术后2d24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2d仅10例使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老体弱、肥胖、术前长期大量吸烟、肺功能低下者开胸术中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开胸前有切开指征的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30例重症哮喘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插管过程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4例在抢救过程中有少量鼻出血,后自行缓解,平均3~5d脱机。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哮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近年开展的冷冻治疗肿瘤新技术,其原理是用局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消融肿瘤组织,它具有精确定位、准确控温、适时监测等优点,对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忍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我院磁共振介入诊疗科采用以色列GALIL MEDICAL LTD公司生产CRYO-HIT低温冷冻手术系统,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112例肿瘤患者,疗效满意。手术结果证明,经皮冷冻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虽然氩氦刀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治疗范围的拓展,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增多,皮肤冻伤是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常见并发症。在氩氦刀冷冻治疗过程中,皮肤冻伤出现在手术中。主要是治疗过程中氩氦刀与皮肤表面接触而引起,多表现为Ⅰ度和Ⅱ度冻伤。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术中并发症。为预防或减少术中皮肤冻伤的发生,无菌温盐水手套覆盖法用于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效果满意。在氩氦刀冷冻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术中预防皮肤冻伤方法的效果评价,取决于患者手术满意度。决定手术满意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患者对手术后结果的自我感觉。通过患者术中皮肤冻伤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满意度,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术中对无菌温盐水手套覆盖法预防皮肤冻伤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谈正福 《河北医药》2011,33(8):1176-117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 6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病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比较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一种简单、安全而又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法的效果,探讨更换气管套管的有效方法,减少患者不适。方法将6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套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组患者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及换管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换管成功率和换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换管期间的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切套管可显著提高换管成功率和缩短换管时间,有效降低因换管诱发的缺氧并发症,减少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行纤维支气管镜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术中简易的供氧方法。方法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附加外导管并行介入供氧。结果 对61例小儿气道内异物进行摘取术,取得效果良好,术前术中术后用血氧计监测SaO2(血氧饱和度),其值波动不超过4%.除1例因异物较大钳取通过声门裂时脱落,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外,其余60例均获成功。结论 为纤维支气管镜行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寻找到了一个安全、可行、简易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组)35例和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构成及不同时间的血压、心率、血清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构成好于对照组,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血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插管后1、3 min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插管成功率及缩短插管时间,对控制机体的不良应激发挥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行纤维支气管镜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术中简易的供氧方法。方法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附加外导管并行介入供氧。结果 :对 6 1例小儿气道内异物进行摘取术 ,取得良好效果 ,术前术中术后用血氧计监测SaO2 (血氧饱和度 ) ,其值波动不超过 4%。除 1例因异物较大钳取通过声门裂时脱落 ,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外 ,其余 6 0例均获成功。结论 :为纤维支气管镜行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寻找到了一个安全、可行、简易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树华 《天津医药》2011,39(6):570-571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腭咽成型术术中及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接受腭咽成型术患者(ASA II-III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石腊油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监测围术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02)及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包括血压、心率波动和肢动,皱眉、吞咽和呛咳反应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内麻醉可显著减轻腭咽成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反应,气管插管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湿化在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1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脑出血、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分为2组,单日35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6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2组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  相似文献   

11.
王芝静  庞亚平  刘秀兰  马文 《河北医药》2012,34(12):1803-1805
目的 探讨丁卡因胶浆涂布纤维支气管镜表面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对患儿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异物患儿109例,随机分为2组,A组62例,为常规麻醉即氯胺酮诱导、静脉麻醉加常频通气;B组47例,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于纤维支气管镜表面涂布丁卡因胶浆.观察2组患儿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置镜1 min(T1)、2 min(T2)、5 min(T3)观察患儿血液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满意程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T2、T3时相心率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与T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时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与T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组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而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 丁卡因胶浆涂布纤维支气管镜表面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对患儿具有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家用加湿器对社区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患者26例分为干预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干预组吸痰前用家用加湿器湿化,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前湿化。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反射以及痰液黏稠度等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各方面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痰液稠度及咳嗽反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用加湿器用于人工辅助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困难气道患者74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根据用药情况分为2组,37例患者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为对照组;37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插管成功情况、诱导反应情况和插管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心率在给药后均明显减缓,在插管后也明显减缓;观察组患者心率的波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的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波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给药后明显降低,在插管后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诱导反应发生率、插管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困难气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是安全有效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很小,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润滑气管导管对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中血流动力学、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的619例患者按气管导管润滑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0例采用石蜡油润滑气管导管,观察组319例采用达克罗宁胶浆润滑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插管时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插管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 <0.05),而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 0.05);拔管前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插管反应、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润滑气管导管对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效果显著,能有效平稳插管及拔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可重复治疗。为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忍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又一条可选择的治疗途径。虽然氩氦刀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随着氩氦刀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及病例数的增多,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增多。在氩氦刀冷冻治疗过程中,皮肤冻伤出现在手术中,氩氦刀与皮肤接触可导致皮肤冻伤,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手术风险,皮肤冻伤是术中发生的,也可在术中通过预防性护理措施避免或减轻的,为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皮肤冻伤方法,我科应用氩氦刀冷冻手术系统(以色列GALIL MEDICAL LTD公司生产CRYO-HIT低温冷冻手术系统)、介入磁共振成像系统(新奥博为)、医学导航系统(Passive Polaris)对112例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将无菌温盐水手套覆盖法应用于冷冻治疗中,能有效保护冷冻刀杆周围皮肤,预防或减轻皮肤冻伤发生,降低术中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吸入性损伤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PaO2、SaO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气管切开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病死率低于紧急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我院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因治疗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住院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 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1)、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40例患者术后HR、RR、PaCO2、均明显降低,PaO2、SaO2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气管切开患者积极、合理、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临床疗效。方法 1995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多发伤500余例,选取68例合并肺挫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气管切开组(34例)和非切开组(34例),全程对监测患者神志和自觉症状、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气分析、末梢氧饱和度、X线影像学等动态变化。记录所有研究对象(1)损伤部位;(2)损伤严重度评分按《简明损伤等级AIS-90标准》取全身最重的3个区域AIS分值的平方和。(3)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4)ICU监护时间;(4)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结果手术前与气管切开组比较,未切开组的损伤部位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气管切开组比较,气管切开组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ICU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气管切开组比较,气管切开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复合伤合并肺挫伤患者治疗复杂,往往对肺挫伤处理重视不够延误病情,应该尽早气管切开,对于防止ARDS发生有有显著效果,改善通气,防止肺不张,排除小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开颅手术后≤24 h气管切开患者40例,另急诊开颅手术后未于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24 h或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5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16例有1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 d,平均6.5 d。对照组36例,有1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0~20 d,平均17.2 d。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早期行气管切开患者(P〈0.01),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未早期切开者(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