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自、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250ml/瓶,内含苦参碱150mg/瓶及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ALT、PT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苦参碱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_1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明 《中国药业》2010,19(21):77-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在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7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为4周。考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ALT和TBI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联合丹参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将90例住院的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临床显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疗效显著,价廉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前列地尔(凯时)、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促肝细胞生长素、清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IL)-4、IL-18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T、TNF α、IL-18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IL-4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T-BiL、PT、TNF α、IL-18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而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 α、IL-4、IL-18水平,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促肝细胞生长素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108例,随机分为促肝细胞生长素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7):1350-135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6.19%(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8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TBiL)〉171umol/L],如果不及时治疗,持续高胆红素血症易发展成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因此及时有效地降低胆红素尤为重要。我们使用舒肝宁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氢溴山莨菪碱(654—2)足三里注射,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对照组在降酶、支持等治疗基础上使用苦参碱联合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四周后,血清总胆红素(STB)及碱性磷酸酶(ALP)治疗后比较,P〈0.01,说明熊去氧胆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腹胀、纳差及肝区疼痛等,其病原学多常由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近年来,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采用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鹏  曾绮丹  童锋 《中国药师》2014,(1):114-11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1 g,po,tid,布拉酵母菌250 mg,po,q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和96%,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 法 将60例药物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 TBil、AL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45例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以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鳖甲软肝片,2组均同时予以综合保肝、降酶、利尿治疗。治疗16周后观察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腹水吸收等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BiL、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水吸收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仅。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且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52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依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3.35±13.25)U/L、直接胆红素(35.48±3.52)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63.38±21.17)U/L、总胆红素(39.95±14.1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9.94±19.71)U/L、(49.65±8.63)μmol/L、(88.74±35.76)U/L、(67.41±17.3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2.76±2.33)s短于对照组的(15.61±2.28)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胺酰转肽酶(GG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菌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持续高胆红素血症易发展成肝硬化。我们应用复方甘草甜素(美能)联合前列地尔(凯时)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与单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尤世刚 《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目的 观察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 将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岩黄连注射液50 mg,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对照组31例,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疗程均4周. 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下降也较对照组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