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意义。方法利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BEHRIN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Killip3~4级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Killip1~2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与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检测梗死后2周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观察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非灌注治疗组较灌注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BN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血浆BNP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34-136
目的剖析B型钠尿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组,并以本院同期接诊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B组,以及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受检者为C组。对所有入选者都进行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对比分析,总结B型钠尿肽检验法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结果 A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为(735.6±857.3)pg/mL,明显比B组的(391.8±199.2)pg/mL及C组的(62.1±23.4)pg/mL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C组相比,B组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也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组中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比单纯急性心肌梗死者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中伴心功能1~2级的患者,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比伴心功能3~4级的患者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B型钠尿肽检验可为其病情的诊断以及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提供重要参考,但因B型钠尿肽水平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为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医师还应结合其他的一些检查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6.
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建辉  南勇 《江西医药》2006,41(6):377-3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3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用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Killip分级越高,B型钠尿肽水平越高,广泛前壁、前壁及/或前间壁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死亡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死亡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梗死部位、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检测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3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对象均进行B型钠尿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AMI患者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组AMI患者的BNP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BNP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 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随着心肌受损程度加重,BNP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评判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住院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B型钠尿钠肽的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升高(P<0.05),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95,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明显升高,能够敏感的反应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变,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准确的评价心功能、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变化的评价价值。方法随机的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8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进行BNP的检测,并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BNP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BNP检测值为(592.3±16.4)pg/ml,对照组患者的BNP检测值为(68.2±18.3)pg/ml,试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检测值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不断的增高,相邻的两级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的检测值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47, P<0.001);治疗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的升高,其检测值的水平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客观的指标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造成的6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于入院时、治疗后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IV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逐步增加(P<0.01);LVEDD≤55mm的血浆BNP显著低于LVEDD>55mm者(P<0.01);LVEF≤40%的血浆BNP显著高于LVEF>40%者(P<0.01)。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因所致同级心衰BNP水平中,冠心病组最高,心率失常组最低。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是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诊断、治疗及心衰严重程度的迅速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极早期测定B型钠利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极早期测定B型钠利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价值。方法60例AMI患者在发病6h内及12h分别测定BNP,以AMI前BNP水平作为对照,两两进行比较。结果极早期BNP水平与发病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12h时BNP水平与心肌梗死前及极早期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早期测定BNP主要反映心肌梗死前的BNP水平,难以用于预后评价或者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2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和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纳洛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运动耐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后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30例)和LVEF〈50%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时、2周、6个月时血清NT—proBNP水平及6个月时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结果LVEFi〉50%组与LVEF〈50%组心肌梗死后2周、6个月的NT—proBN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运动耐量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对2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29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凝仪进行D—D、Fib测定,D—D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凝固法。结果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5,D—D:|P〈0.05,BNP:P〈0.01),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1,D—D:P〈0.01,BNP:P〈0.01),BNP与D—D在AMI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r=0.825),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0.507),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Fib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D—D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BNP:P〈0.01,D—D:P〈0.01)。结论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因此BNP、D—D、Fib等3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TnI,cTnT)、心肌酶谱联合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住院的AMI患者104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科60例。研究两组之间的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联合脑钠肽指标的应用价值。结果 AMⅠ组治疗前和对照组之间的心肌酶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梗指标包括肌红蛋白Mb、cTnI、cTnT,以及新指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BNP、BNP/AST、BNP/CKMB、BNP/cTnT以及BNP/cTnI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0,对治疗前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诊断价值排序为:BNP/cTnT〉BNP/cTnI〉BNP/CKMB〉BNP/AST〉BNP。结论 BNP、BNP/AST、BNP/CKMB、BNP/cTnT以及BNP/cTnI的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血流比(E/A)、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主要的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心脏相关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4.12±0.34)vs(3.68±0.43)],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51±0.34)mmol/L vs(3.42±0.52)mmol/L;(14.72±5.21)ng/mL vs(18.14±4.3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分级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IMI帧数(CTFC)低于对照组[(27.62±4.74)vs(37.34±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VST、LVPWT、LVMI低于对照组,E/A、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不良事件: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比例低于对照组[2.08%vs 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有助于心脏功能和组织灌注水平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 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复律的预测价值。方法66例心房颤动患者随访12月,根据入院时血液BNP水平为(200±23.7)ng/L,取BNP水平均数为介值,分为低BNP水平组和高BNP水平组。结果血液BNP水平与左房内径存在明显相关性。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转复率明显高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住院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结论 B型利钠肽的高低有助于预测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及复发率,并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B-型尿钠肽(BNP)变化及意义。方法①溶栓组于溶栓即刻、溶栓后2、4、6、8、10、12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②未溶栓组于症状出现后2、4、6、8、10、12、14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的浓度。结果①AMI后2~7 d,患者NBP水平明显升高,平均为(544.5±321.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1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2.43±1.30)h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可在(4.09±2.14)h时达到高峰;②未再通组CT-1水平低于再通组,而BNP浓度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未再通组CT-1和BNP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结论①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较高浓度的C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早于CK-MB升高的时间;BNP升高时间相对较晚;②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可检测到明显升高的CT-1但随着病情改善迅速降低,而BNP水平反而降低,故认为CT-1和BNP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