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评价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归纳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体检人员中,合并传染性的大三阳占有率为2.08%(2/96),小三阳占有率为9.38%(9/96),双阳占有率为1.04%(1/96),对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干扰因素进行收集与处理,常见的有试剂因素的影响、操作行为因素的影响等。结论对乙型肝炎两对半进行检测,在查出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尽可能的剔除干扰因素进行辨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2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受检者的临床资料。820例受检者均接受乙肝两对半、血脂、尿常规、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丙肝等检查项目。重点分析体检者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结果我们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72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312例。其余436例受检者全部标志物均为阴性。我们对HBsAg阳性的72例体检者进行血清标记发现,大三阳34例,小三阳28例,小二阳10例。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乙肝诊断、预防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检验中,检验者应认真严谨、规范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1例,对其展开乙肝两对半检测和HBV-DNA检测,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大三阳者82例,占40.80%;小三阳者48例,占23.88%;HBV-DNA检测结果阳性129例,阳性率为64.18%。结论:两对半检验结果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乙肝患者的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ELISA法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中普遍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由于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易操作、重复性好、试剂稳定等优点,多年来一直被推广使用。但在ELISA法乙肝两对半检测实际工作中,各实验室环境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质量也不尽相同;检测者对实验方法操作的掌握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都对乙肝两对半测定准确性造成干扰。检测结果不能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同一标本在不同实验室或使用不同试剂盒可能得出不一致结果。本文就ELISA法定性检测乙肝两对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一些因素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l-Ag)与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关系,以评价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236例乙肝患者及1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re-S1及乙肝两对半检测,测定结果并对其比较分析.结果 PreS1-Ag与HBeAg的阳性率具有一致性,PreS1-Ag敏感性优于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reSl-Ag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可弥补两对半的缺陷,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中将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苗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45-14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准确度,评价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而制定进一步的措施.方法 对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乙型肝炎两对半监测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时采用英科新创酶标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法)进行.结果 260 例进行检测的体检者中其中为大三阳者90 例,占34.6%,小三阳40 例,占15.4%.结论 两对半检测是预防、诊断、治疗、大样本筛查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临床检验操作中加强统一管理,督促检验工作者严谨负责、规范操作,使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反映出体检者体内真正的情况,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统计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有28例为大三阳,占40%,有16例为小三阳,占22.9%;检测HBsAg与HBcAb阳性2例,占2.9%;检测HBs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HBsAb阳性12例,占17.1%;经HBV-DNA检测阳性43例,占61.4%。结论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及早发现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使患者及早接受临床治疗,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技术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8-11~2020-10 HBV感染患者94例,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为3组,A组(n=21)均为大三阳患者,B组(n=45)均为小三阳患者,C组(n=28)为其他类型患者,均行高灵敏HBV-DNA及乙肝两对半检测,统计3组HBV-DNA阳性率及HBV-DNA浓度分布情况,比较HBsAg、HBeAg检出结果与HBV-DNA阳性符合率。结果:3组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85.71%(18/21)>B组28.89%(13/45)>C组7.14%(2/28)(P<0.05);3组不同HBV-DNA浓度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HBV-DNA浓度分布>B组>C组(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符合率为93.94%(31/33),明显高于HBeAg阳性符合率54.55%(18/33)(P<0.05)。结论:高灵敏HBV-DNA技术与乙肝两对半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其HBV-DNA与HBsAg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健康体检患者测定乙肝两对半.结果 HBsAg(1.10±0.25)ng/ml,HBsAb(8.20±0.71)mIu/ml,HBeAg(0.62±0.13)PEIU/ml,HBeAb(2.10±0.51)PEIU/ml,HBsAb(2.80±0.64)PEIU/ml.结论 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总结病例资料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评价监测结果的临床价值,从而确定进一步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246例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应用英科新创酶标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对246前来就诊的患者及体检人员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其中感染HBV的总人数为45例,其所占的感染率为18.29%,45例感染者中包括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患者17例,占总人数的6.91%,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患者28例,占总人数的11.38%,而一五(HBsAg、抗HBc)为阳性的被检人数为21例,占8.53%;二五(抗HBs、抗HBc)阳性的被检人数为19例,占7.72%;单五(抗HBc)阳性的被检人数为16例,占6.50%。结论在我国感染HBV的患者众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比例也较大,并且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广大人群的两对半检测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乙型肝炎的作用,检测所得各项指标可以准确、直接的反映出被检测者机体内的真正感染情况,以便于今后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郑市优生检查待孕夫妇中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优生检查的538对待孕夫妇,采取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8对待孕夫妇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392(36.43%)例,仅HBsAb阳性者629(58.46%)例,HBsAg阳性者29(2.70%)例。从年龄方面看,≥40岁受检者的HBsAg阳性率5.81%(5例)均明显高于30~39岁15(3.69%)例及≤29岁受检者9(1.54%)例,≥40岁受检者HBsAb阳性率47.67(41例)高于30~39岁49.88%(203例)及≤29岁69.30%(40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性别方面看,男性HBsAg阳性率20(3.72%)例明显高于女性9(1.6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文化水平方面看,大专及以上受检者HBsAb阳性率70.43%(405例)高于高中及中专51.4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_2抗原(PreS_2-Ag)与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乙肝病毒感染、传染性、复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同时对2192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_2抗原及HBV-M检测,并与100例两对半全阴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站果HBV- PreS_2抗原检出阳性率在大三阳组(1.3.5和1.3)中为88.8%和89.3%,在小三阳组中为58.0%,在1.5阳性组中为60.6%,在两对半全阴模式组中未检出阳性结果。对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前S_2抗原阳性的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BV-PreS_2-Ag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占71.1%),可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56例体检对象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方法 356名体检对象,年龄在20~30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男189名,平均年龄(25.6±3.22)岁;女167名,平均年龄(26.3±3.12)岁。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了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并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男性的HbsAg、HbeAg以及HbcIgG显著低于女性。二者在小三阳、潜伏期、窗口期、有免疫力、既往感染以及易感者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来看,我门诊查出青年乙型肝炎,HbsAg阳性占8.43%,大三阳占3.37%,小三阳占4.78%,有免疫力占66.01%。结论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使得我国的乙型肝炎患病率下降是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入学和毕业初中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县初中学生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中学生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县新入学和毕业初中学生2 366名进行健康体检时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2 366名初中学生HBsAg阳性率为11.5%.其中入学新生为5.0%,毕业生为19.2%;男学生为18.1%,女学生为2.7%;城镇学生为8.5%,乡村学生为13.3%.抗-HBs阳性率男学生5.7%,女学生3.3%;乡村学生17.4%,城镇学生0.22%.结论:中学生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是对中学生乙肝疫苗复种和HBsAg携带者管理的可靠依据,对加强中学生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卫生习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reS1Ag与乙肝病毒“两对半”同步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PreS1Ag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乙肝"两对半"同步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每次"两对半"检测中HBsAg阳性的受检者标本进行PreS1Ag检测,检验结果根据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进行统计。结果:212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共检出PreS1Ag阳性标本160例,阳性率为75.5%;"两对半"项目顺序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两对半"模式为"+-+-+"者71例,其中PreS1Ag阳性65例,阳性率为91.5%;"两对半"模式为"+--++"者83例,检出PreS1Ag阳性62例,阳性率为74.7%;"两对半"模式为"+---+"者48例,检出PreS1Ag阳性30例,阳性率为62.5%。结论: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及"+---+"模式PreS1抗原阳性率都比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大家在重视乙肝"大三阳"的同时,不能忽视"小三阳"、"+---+"等其他模式的乙肝患者。PreS1Ag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的新指标是对乙肝"两对半"的很好补充,与"两对半"同步检测会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科学。PreS1Ag检测容易,尤其适合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14-8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与乙肝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107年3月门诊以及住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后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10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者8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的RF因子、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RF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乙型病毒性肝炎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32.0%;对照组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感染者抗-HBs阳性者30例,其中检测显示为RF阳性者18例,经F(ab')-HRP中和血清中的RF之后重测抗-HBs,发现有4例转为阴性,计算可知其假阳性率为22.2%,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患者血清呈RF阳性会直接影响抗-HBs检测结果,易使医师对已经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出现误判。血清生化分析显示,血清中含乙肝表面标志物的患者中,12例为阴性。对40例RF因子阳性的血样做乙肝两对半抗原检查阳性12例,阳性率为30.0%,抗体阳性34例,阳性率为85.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RF阳性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在诊断中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利用HBV-DNA检测等辅助手段进行乙肝确诊,中和患者血清RF之后重新检测抗-HBs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因误诊和漏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在儿童HBsAg检测中的作用,了解某县1~7岁儿童HBsAg感染趋势.方法:对2004~2008年某县幼儿园69 303名儿童采用胶体金法筛查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阳性者再用ELISA法复查两对半.结果:经胶体金法筛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947 例,ELISA法复查两对半确诊为乙肝者878例;2004~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1.77%,1.34%,1.31%,1.23%,0.87%,各年度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某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胶体金法作为儿童HBsAg初筛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浆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应用血浆检测乙肝两对半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在试剂的酶标记物中加入10%吐温50ul后,检测血浆乙肝两对半。结果血浆检测乙肝两对半不加入吐温的检出率和加吐温的检出率HBsAg、HBsAb和HBeAg这3项与血清相同,但酶标物加入50ul10%吐温后检测血浆乙肝两对半较不加吐温的检出率HBeAb和HBcAb从89.70%和91.17%提高到98.53%和100%,与血清的检出率基本相同。结论应用血浆检测乙肝两对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功及血脂检测结果。方法采用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健康体检患者5000例,用速率法测定肝功能(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血脂(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测甲胎蛋白AFP。随机选取3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和3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分析其肝功及血脂结果。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ALT明显高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CHOL和TG明显低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有肝功能的损害和脂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5年和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分析,了解大学新生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2009年HBsAg阳性率3.87%低于2005年5.48%,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率57.63%明显高于2005年的42.17%。结论乙肝新增病例明显降低,但其仍然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特别是HBsAg阳性者,其传染性应予以重视,因此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