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急性疼痛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C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0.2mL;地佐辛5mg/kg;帕瑞昔布钠10mg/kg;地佐辛3mg/kg联合帕瑞昔布钠10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3d,第3天给药15min后.制作扭体法和甲醛疼痛模型,观察小鼠痛阈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扭体次数和舔足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小鼠明显减少了扭体次数和舔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小鼠扭体次数和舔后足时间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均可以有效缓解小鼠急性疼痛,地佐辛的镇痛作用较帕瑞昔布钠明显,而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能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地佐辛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和局麻药利多卡因对七氟烷阻滞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在20~50岁的择期行耳部或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组(R0)、利多卡因组(R1)、氟比洛芬酯组(R2)和帕瑞昔布钠组(R3),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 m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瑞芬太尼1 μg?kg-1输注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R0组单纯吸入七氟烷至切皮;R1组在诱导时给予利多卡因1 mg?kg-1负荷量,再以20 μg?kg-1的速度持续泵注;R2组和R3组分别在切皮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和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改良上下交叉点法(up-down)根据患者心率或平均动脉压观察对七氟烷浓度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2 min、1 min、切皮时、切皮后5 min中每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七氟烷浓度。根据平衡点后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值,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即为每组的MACBAR。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构成比男女、麻醉诱导前基础心率、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手术类别比较无明显差别。4组患者切皮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显著下降,但无显著差异。R0组MACBAR为(4.63±0.08)%;R1组为(2.67±0.08)%;R2组为(3.33±0.08)%;R3组为(3.80±0.11)%,与R0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4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以降低七氟烷MACBAR,氟比洛芬酯强于帕瑞昔布钠,但弱于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3.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肛门、直肠术后疼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肛门、直肠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麻醉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前镇痛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用于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P、D两组各30例;术毕缝皮时P组静注帕瑞昔布40mg,D组静注地佐辛5mg。观察并记录两组镇痛给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记录镇痛给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2、4、8、12、24hVAS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用药后2、4、8hRamsay评分P〈0.05。P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和头晕的例数比D组多(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用于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帕瑞昔布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大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肠癌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41-67岁,体质量53~82kg,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20):P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N组给予生理盐水5mL。测定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h(T1)、术毕(T2)和术后24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CRP及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与T0比较,P组及N组T2时CRP水平升高(P〈0.05);P组T2、T3时IL-6降低(P〈0.05);N组T2时CD3+、CD4+、CD4+/CD8+、NKcell降低(P〈0.05)。与N组比较,P组T2、T3时CRP水平升高(P〈0.05),T2时CD3+、CD4+、CD4+/CD8+、NKcell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大肠癌切除术患者CRP的释放起降低作用,对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妇科手术患者应用喉罩或气管导管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40例。A组经喉罩吸入七氟烷,B组经喉罩吸入异氟烷,C组经气管导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注射丙泊酚1.6mg/kg、芬太尼3.3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3#~4#喉罩或6.5#~7.5#气管导管。3组患者均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氧化亚氮和罗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心率和无创血压的变化调整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浓度。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效能和术后的苏醒质量,以及耐受喉罩和耐受气管导管的麻醉状态。结果A组麻醉效能较B组强(P〈0.05),麻醉作用消退较B组快(P〈0.05),术后的苏醒质量较B组高(P〈0.05)。诱导后A组插入喉罩时的心血管反应、AAI低于C组插入气管导管时(P〈0.05);麻醉维持阶段A、C组的A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C组(P〈0.05)。结论经喉罩吸入七氟烷全麻的麻醉过程及麻醉效能均较吸入异氟烷理想;在相同程度的麻醉深度下,应用喉罩的七氟烷浓度低于应用气管导管者,喉罩吸入的麻醉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AAI监测能预防和避免术中知晓和麻醉过深。妇科手术全身麻醉以经喉罩吸入七氟烷并监测AAI等的麻醉状态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朱平增  朱军  丁建强  焦岩  杨彦军  贾真 《中国药房》2012,(42):3990-399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拟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术前组(Ⅰ组)、帕瑞昔布钠术后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各40例。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Ⅰ、Ⅱ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术毕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Ⅲ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术毕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监测各组在术后2、6、12、24、48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术后6、12、24、48h时VAS评分低(P〈0.05),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术后6、12h时Ⅰ组VAS评分低于Ⅱ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组寒战发生率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降低了患者自控镇痛泵按压频次,减少了不良反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赵晓亮  张立 《中国医药》2013,8(10):1445-1446
目的比较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妇科患者开腹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血清浓度。方法60例行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30min均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h(T4)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以及2组患者T1、T2、T3和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N)。结果与汉族组相比,维吾尔族组在T1时点IL-6浓度明显降低[(35.4±10.1)ng/L比(38.7±8.9)ng/L](P〈0.01),IL-10浓度明显增高[(35.7±2.8)ng/L比(28.1±4.3)ng/L](P〈0.01);在T2时点,IL-6浓度降低[(30.6±8.2)ng/L比(34.7±7.6)ng/L](P〈0.05)。维吾尔族组在T1、T2时点VAS评分[分别为(2.8±2.1),(5.8±2.5)分]低于汉族组[(4.9±3.3)、(6.3±2.1)分](P〈0.05)。结论术前30min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相比在术后6h内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炎症介质IL-6的释放,适用于疼痛刺激较剧烈的中型手术。  相似文献   

9.
徐瑾  王保国  刘超  黄铮  王双燕 《天津医药》2011,39(3):218-22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全麻开颅手术的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72)和对照组(C组,n=65)。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10min,P组和C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10mL)或生理盐水10mL。切皮前,头皮浸润0.5%罗哌卡因20mL。调节七氟烷吸入药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基础值的-20%~10%。记录术中七氟烷吸入和呼气末浓度,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各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R)、术中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出血量及尿量,观察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在锯骨、剪硬膜、颅内操作时差异较大(均P<0.01)。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P组较C组缩短(均P<0.01)。P组高血压、寒战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够显著减少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袁林辉  马长华  李昌  陈勇  罗振中  连芳 《江西医药》2013,(11):1069-1071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及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对照组各时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记录患者术后2、6、12、24h及48h(T1-T5)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h及72h(T1-T6)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C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2-T4时VAS评分降低,T1-T6时CRP和IL-6含量降低(P〈0.05);与T0比较,T1-T6时两组患者IL-6和CRP含量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RP及IL-6的分泌,对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①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四个时点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②拔管后反应:镇痛及舒适度情况(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①各时点MAP与HR比较:①组间比较:T1、T2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其中,C组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②组内比较:各组MAP、HR均在T1时点最高,T2、T3时点有所下降;D组在T1,T2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时点MAP、HR高于其余时间点(P〈0.05);P组、N组四个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患者拔管后反应比较:P组、C组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明显高于D组和N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及地塞米松均可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作用。方法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5~64岁,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C 组)、地佐辛组(D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多模式镇痛组(PM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 给予生理盐水、地佐辛10 mg、帕瑞昔布钠40 mg 及地塞米松10 mg、地佐辛10 mg,复合帕瑞昔布钠40 mg 静脉注射。各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统计各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RFC),记录术后患者拔除喉罩后0、1、2、4、8、12、24 h(T 1-7)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记录术后各组补救镇痛的时间和剂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C 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多于其他各组。拔除喉罩后0、1、2、4、8、12 h 的 VAS 评分,D 组、P 组均低于 C 组(P <0.05),PM组低于 D 组、P 组、C 组(P <0.05)。各组中患者于拔出喉罩后1、2、4 h 需要补救镇痛的例数,C 组多于 D 组、P 组(P <0.05),而 PM组不需要补救镇痛(P <0.05)。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实施妇科宫腔镜检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2组,2组的麻醉方式都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A组为术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为术前20min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患者术前和术中满足手术要求时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Rs)。结果A组患者的目标靶控浓度小于B组(P〈0.05);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评分A组优于B组(P〈0.05),躁动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身麻醉中应用,可以减少二者的目标靶控浓度,提高术中患者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烦躁,提供良好的镇痛,且没有阿片类药物样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在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食管或肺癌根治手术患者 80 例, 性别不限, 年龄 45~70 岁, ASA 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D 组)、 帕瑞昔布钠组 (P 组)、 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组 (DP 组) 及对照组 (C 组), D 组于麻醉诱导前 10 min 内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 1 μg/kg, 后以 0.6 μg·kg-1 ·h-1 输注至关胸, P 组诱导前 10 min 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 40 mg, DP 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 (同 D 组) 及帕瑞昔布钠 40 mg 静脉注射, C 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即刻 (T1)、 单肺通气 30 min (T2 )、 60 min (T3 ) 及术毕 (T4 ) 分别采集动脉血, 行动脉血气分析, 计算氧合指数 (OI), 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6 及 IL-8 水平。结果 除 DP 组 T2 时点与 T1 时点 IL-8 水平无明显差异外, 各组 T2~4 时点与 T1 时点比较, TNF-α、 IL-6、 IL-8 水平均升高, OI 降低 (P<0.05); 与 C 组比较, T2~4 时点 D 组、 P 组、 DP 组 TNF-α、 IL-6、 IL-8 水平降低, 而 OI 升高 (P < 0.05), D 组、 P 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P 组 T2~4 时点 TNF-α、 IL-6、 IL-8 水平低于 D 组、 P 组, OI 高于 D 组、 P 组 (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可进一步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炎性因子的水平、 改善肺氧合, 显示更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利军 《河北医药》2013,(21):3249-3250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芬太尼对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 P组)与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1 mg/kg,芬太尼0.1 mg,比较术后早期拔管时间,镇痛起效期1 h内评估血压、心率、SpO2、呼吸频率( RR)、VAS镇痛评分以及镇静( OAA)评分。结果拔管后P组在5 min和10 min心率明显快于F组,OAA值在苏醒后5 min、10 min时较F组显著降低( P <0.05);而F组在苏醒后30 min和60 min VAS值明显增高( 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相对于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鼻内镜术后急性痛的防治更具优势,帕瑞昔布钠1 mg/kg可以防治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急性疼痛,同时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本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和丙泊酚组(丙泊酚全凭麻醉)各40例,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与T0比较,HR水平在T1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2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r0比较,丙泊酚组SBP和DBP在T1和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SBP在T1和T2均下降,在T2,DB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两组血糖均升高,但在正常范围,T1与T2时点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点较T0时点下降但无差异。两组各时间点皮质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和丙泊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相差不明显,但七氟烷可更好地对老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进行抑制,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年龄45—62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术毕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帕瑞昔布钠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36h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5ml,对照组于以上各时间点静注0.9%NaCl溶液5ml。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包括无效按压);镇痛期问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48h内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镇痛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凝血功能障碍,但帕瑞昔布钠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子宫全切术的术后镇痛.能减少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大肠癌切除术患者免疫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行大肠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50mg溶于5ml生理盐水中,同时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h(t1)、术毕(t2)和术后24h( t3)时,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计算CD4+/CD8+,并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结果2组t2时CRP水平较t0时升高(P<0.05),且观察组CRP在t1、t2、t3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时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细胞较t0降低(P<0.05)。 t2时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抑制并降低大肠癌切除术患者CRP的释放,而且对大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甚小,是临床上值得信赖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保永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39-374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期镇痛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麻醉加用帕瑞昔布钠的超前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采用视觉模拟(VAS)进行镇痛评分,测定血皮质醇、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h、12h、24h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t=2.9149、5.3566、2.9609,均P〈0.05)。两组术后1月观察组血皮质醇、IR、CRP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t=11.3863、12.6154、7.0101,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期镇痛可以明显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炎性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3ml溶解稀释),C组静注生理盐水3 ml.记录术后1、2、6、12h安静平卧和翻身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h (T2)、术后12h (T3)4个时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IL-6、IL-10和TNF-α浓度.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静脉血中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 2-M)的含量.结果 P组术后1、2、6、12 h安静与运动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点比较,P组和C组T1、T2、T3时的IL-6、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 0.05).P组T1、T2、T3的IL-6、TNF-α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的肾功能指标值(肌酐、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作为新一代的解热消炎镇痛药在镇痛、抗炎上有较为确切的作用,且对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老年人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