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 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王俊峰 《黑龙江医学》2002,26(2):147-148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缺乏典症状约占 1/ 3。易误诊的消化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 ,急性左心衰 ,脑血管病 ,神经官能症等。本文遇见 2例有心衰表现 ,但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掩盖了心肌梗死图形 ,误诊为冠心病 ,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 ,6 8岁。因胸闷、心悸、气短 5年 ,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2个月 ,加重 5h时入院。既往 :高血压病史 2 0年 ,糖尿病史 9年。查体 :P110次 /min ,R2 4次 /min ,BP13 0 / 9 0kPa。呼吸急促 ,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阳性。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底可…  相似文献   

4.
李星阳 《中外医疗》2010,29(23):55-5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4例AMI伴CLBBB病例。结果 AMI伴CLBBB临床诊断较困难,易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合并症、梗死部位、梗死范围、侧枝循环的建立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结论 AMI伴CLBBB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并发症多,病情多危重,要高度重视,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预后,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其认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伴CLBBB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临床特点,并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 AMI伴CLBBB易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 AMI伴CLBBB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并发症多,病情多危重,死亡率高,预后差,要高度重视,及早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的恶化,从而降低死亡率,尽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 ,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王彬  王晓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33-1734
目的: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观察组)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Sgarbossa方案在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实用性。方法:收集可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64例,以心肌酶学指标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的客观标准,比较Sgarbossa方案和传统心电图诊断方案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结果:Sgarbossa方案在诊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5.2%,94.2%,88.1%,71.1%;传统方案为62.6%,80.6%,72.0%,71.1%。两者相比在特异性阳性预测率方面,Sgarbossa方案优于传统方案,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Sgarbossa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心电图鉴别诊断指标综合判断可能会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Killip分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Killip分级观察组为1.63±0.93,对照组为1.22±0.62(P=0.013)。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组为(41.6±4.2)%,对照组为(48.2±4.4)%(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组为(276.6±63.5)U/L,对照组为(171.5±29.4)U/L(P〈0.001)。肌钙蛋白I峰值(TNI)观察组为(11.01±2.39)μg/L,对照组为(6.03±1.52)μg/L(P〈0.001)。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组前降支近段病变(26/43,60.5%),对照组前降支近段病变(15/50,30%)(P=0.003)。结论:合并CRBBB的AAMI患者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功能更差,应对这些患者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但W-P-W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在临床上却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健康体检。查体:BP 120/75 mm Hg,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心率75次/min,P-R间期0.10 s,P-J间期0.27 s,各导联均可见预激波(delta波),QRS时间0.14 S,Q-T间期0.38 s,I、  相似文献   

12.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2岁,因间断性胸闷、心悸1年余,加重1周于1999年6月8日就诊。查体:BP17/10.5kPa,P80次/min,律齐,双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78次/min,V4和V5导联T波低平。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P88次/min。临床诊断:冠心病。 2 讨论   间歇性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并不多见,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种种病理原因,如炎症、心肌供血不足,致使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产生病理性延长,它不能跟随心动周期的缩短而缩短。所以当心律增快到一定程度时,下传窦性冲动就会遇上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产生传导障碍。当心率增至88次/min时,就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即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本例出现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应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1]。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下简写CLBBB)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者收集海军404和402两医院心电图确诊为CLBBB者3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5~74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以老龄患者居多,占8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冠心病65例占首位(45%),其次为心肌病39例(占27%),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15%),心肌炎4例(占3%),原因不明者15例,占10%.无症状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8例,占13%.CLBBB合并左心室扩大59例,心肌梗死40例,心绞痛25例,进行性心力衰竭55例,严重心律失常10例,总病死率为10%.结论 CLBBB伴电轴左偏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孤立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价值周吕雅(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陆川县537700)关键词左室肥厚;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CLBBB并LVH)的诊断常比较困难。国内有人认为,已有CLBBB便不诊断LVH[1]...  相似文献   

18.
潘玉琴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60-961
患者,女,46岁。患心脏病多年,反复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近1周病情加重,来医院就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1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规整,P-P间期0·56 s,心房率107次/min。QRS波群缓慢而规则,R-R间期1·48 s,心室率40次/min。心房率快于心室率,P-P间期小于R-R间期。心房激动时P波与心室激动的QRS-T波没有固定的关系。QRS波时间正常<0·12 s,形态与正常窦性QRS波群基本相似。箭头所指的QRS波时间延长>0·12 s。V1导联呈QS形、其形态宽而深。V5、V6导联呈宽大的R波、其前无P波。Ⅱ、ⅢavF导联R波顶端常有切迹,形成M型R波…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心电图分析 窦性P波,P-R间期0.20s.Q-T间期0.56s.心率71次/min。各导联QRS时限增宽至0.16S,Ⅰ、aVF、V6呈宽大切迹单向R波.Ⅱ呈rS型,Ⅲ呈QS型,aVF呈rS型,其r呈直线纤细。STI、aVL、V4~V6下降,STⅡ、Ⅲ、aVF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正负双向。TI、aVL、V5、V6呈负正双向.TV1~V4直立。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50例,结合其超声心动图分析发现:对合并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有价值的心电图指标是胸导最高R+最深S≥45mm,Sv2≥30mm,心电轴左偏≤─30°及单相R1、v6,并用心电向量理论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