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说明微波经内镜重创病变食管粘膜,加服洛赛克治疗Barret食管疗效。对33例Barrett食管患者在内镜下用微波球状电极在病变粘膜区烧灼,并每日两次口服洛赛克二个月。治疗结果:30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复查为鳞状上皮,总有效率91%。证明:此法治疗对消除Barett食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治疗1198例食管狭窄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内镜治疗方法对食管良恶性狭窄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年1198例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沙氏扩张术540例,治后吞咽功能改善率在良恶性组分别为90%、51%;微波及射频共480例,前者81%,后者87%;内镜下瘤内注射高聚生并全身化疗74例,吞咽功能改善率86%;金属支架置入术104例,其改善率100%。并发症:食管穿孔7例,大出血2例,死于并发症的4例。结论:沙氏探条扩张主要适用于良性狭窄,微波、射频、瘤内注药及金属支架主要适用于恶性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与探条扩张联合治疗重度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内镜直视下对24例重度食管贲门部狭窄患者,采用微波烧灼扩大狭窄口后再进行探条扩张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以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4例重度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经内镜微波与探条扩张联合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梗阻解除;显效16例,占66.7%。有效8例,占33.3%,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撕裂、擦伤和渗血,未发生呕血、穿孔、食管气管瘘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mo无病例复发;随访2mo。有2例因食管异物再次梗阻,经取异物及再次微波与扩张联合治疗后成功解除;随访3mo,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结论:内镜下微波与探条扩张联合治疗重度食管贲门狭窄是一种简便易行.临床近期疗效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对癌性狭窄疗效难以持久。  相似文献   

4.
526例食管疾病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疾病的种类和内镜下表现。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进行内镜诊治的患者526例,5例异物摄入紧急内镜诊治,521例常规内镜诊治,118例患者取粘膜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例异物摄入患者紧急内镜检查发现食管异物,其中3例顺利取出。521例分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384例(73.00%),食管息肉38例(7.22%),食管裂孔疝28例(5.32%),食管癌22例(4.18%),食管静脉曲张13例(2.47%),食管隆起性病变13例(2.47%),食管静脉瘤12例(2.29%),食管憩室6例(1.15%),Barrett食管5例(0.95%),及食管异物5例(0.95%)。结论:RE在食物道疾病中最常见,息肉次之,内镜检查诊治食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内镜下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的联合治疗(附38例报告)刘有玉①吴学贤方润东方玉成①242312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总医院我院1992年~1997年采用电视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共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  相似文献   

6.
评价胃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内镜波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993 年1 月~1999 年1 月收治的34例有活动性出血的胃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病例随机分组,实验组应用内镜微波治疗,对照组经内镜局部用药。结果:内镜微波治疗组一次止血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P< 0.01) ,两者对裂伤粘膜愈合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内镜治疗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内镜微波治疗胃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治疗效果肯定,方法简便,恰当使用能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内镜结扎治疗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结扎治疗(endoscopicbandligation,EBL)最初由Sitegmann[1]于1986年根据内痔弹性橡皮圈结扎的原理提出并在临床使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以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应用。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并发症少而疗效确切,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由于是“O”型环机械性圈套粘膜表面的病变,组织学上仅见粘膜及粘膜下层发生缺血坏死,4~10d内锐复查可见结扎部位组织团块脱落形成浅溃疡,14~21d后溃疡即可愈合,无全身性并发症,所以其临床除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外,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就EBL的临床应用及…  相似文献   

8.
内镜扩张、微波加局部注药联合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内镜扩张,微波加局部注药联合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导丝后对食管狭窄部行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术,再插入微波天线对狭窄段进行微波凝固治疗,最后用胃镜注射针对狭窄段多点注射化疗药物,结果:42例治疗均一次成功,治疗成功率100%,其中显效54.8%(23/42),良效33.3%(14/42),有效11.9%(5/42),总有效率100%,未见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综合疗法可达到即刻解除食管梗阻症状,明显延长再次发生进食受限时间,疗效明显优于任何单一疗法,是基层医院较易开展的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微小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超声胃镜检查后分别予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组织送组织病理检查.最后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24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超声声像以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境界较清楚。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浅层,共21例予高频电切除治疗;3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深层,予外科手术治疗。24例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瘤23例(瘤位于黏膜肌层12例,固有肌层11例)。超声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95.8%(23/24)。结论:超声胃镜不仅能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作出准确诊断.而且由于其对肿瘤的起源、范围等探查准确,可为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食管术后闭锁的可行性,方法:在前视镜监视下,通过穿刺针,将导丝由食管的闭锁端导入胃腔,再通过导丝置入气囊于闭锁部位,在X线监视下扩张气囊,使闭锁的食管再次开放,结果:扩张后食管造影即完全通畅,无食管穿孔或外漏;24小时后即可进食。结论:内镜治疗食管术后闭锁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风险小,且操作性较强,对于食管术后闭锁的病例,可首先考虑使用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施勇  卢淑娇 《新医学》2003,34(6):370-371
目的:总结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7例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7例经食管病变活组织检查证实均为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内镜下有特征性表现“嵌入斑片”(inlet patch),病理检查可见炎性增生,酷似恶性肿瘤,易误诊。H2受体阻滞药治疗常有效,亦可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经EUS检查诊断后,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23例食管、贲门隆起病变,25例胃隆起病变,EUS检诊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EUS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能作出准确判断,可作为对病变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圈套切除术(endoscopic trepanned resection,ETR)已成为了治疗食管黏膜下层以内平滑肌瘤的首选措施。为探讨经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粘膜下平滑肌瘤圈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行圈套下切除的76例黏膜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微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从内镜活检孔插入微波电极,对癌性狭窄处进行微波凝固治疗,待梗阻解除后用上下提插法提插3-4次,然后采用4壁4点注射法将化疗药物注射在瘤体局部,结果:26例共进行48人次,治疗,治疗成功率达100%,进食改善率为92%,肿瘤缓解总有效率84%,1年以上生存率达69%,未见食管穿孔,出血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结论:该疗法改善进食和延长生存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扩张或微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治疗食管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镜微波合并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2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7月在纤维内镜直视下,应用内镜微波治疗仪和Savary-Gilliaral锥形硅胶扩张器治疗21例食管狭窄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31~71岁。狭窄部位:食管上段4例,中段13例,下段4例。原因: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疤痕狭窄12例,食管癌放疗术后6例,食管、贲门癌3例。21例患者均以进食困难为主诉。吞咽困难按Stooler标准分级[1]: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3例。狭窄口直径2~5mm,狭窄长度5~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注射硬化剂与结扎的治疗。方法:经内镜下给曲张的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或将曲张的食管静脉用结扎器结扎。结果:急诊止血4例,48例曲张程度减轻,10例曲张静脉红色症消失,2例术后出现轻度门高压性胃病,2例术后腹水量增加,一例术后20天死于再次大出血。结论:安全,并发症少,止血及预防再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急性食管粘膜损伤内镜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分析了47292例患者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急性食管粘膜损伤126例,占同期内镜检查的0.23%。发病发年龄以中、青年多发为76.2%(96/126),损伤部位多发生于食管中上段,占90.5%(114/126)。与食管钡餐检查进行比较,内镜确诊率和食管钡检率分别为100%(126/126),34.9%(15/4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急性分管粘膜损伤内镜检查较食管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7例少见的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对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该院收住7例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经食管病变活检证实均为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均找到“嵌入癍片”。结论:食管异位胃黏膜溃疡内镜下有特征性表现“嵌入斑片”,病理检查可见炎性增生,酷似恶性肿瘤,易误诊,该病可行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电子胃镜结合超声胃镜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对于起源于黏膜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果160例患者经内镜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有5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食管平滑肌瘤47例,治疗后随访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半年复查食管均未见异常。结论电子胃镜结合超声胃镜对诊断食管平滑肌瘤有很大帮助,超声胃镜可显示病变所在层次,为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内镜下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平滑肌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硬化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达到控制急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我院自1997年1月~10月对8例患者实施了13次硬化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均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近期内大量出血和反复上消化道出血5例。1.2方法经内镜采用少点、快速静脉内注射硬化剂2%鱼肝油酸钠,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形成凝血块致曲张静脉阻塞。以后逐渐形成溃疡、坏死,最后食管粘膜剥落、粘膜下组织纤维化达到阻断血流,减少或避兔食管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