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本文将收购的12408张干獭皮随机抽样75份和捕獭现场的新鲜獭皮545张,经细菌培养和小白鼠接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用鼠疫菌感染喜马拉雅旱獭,对染疫獭皮180张、獭尾60个,獭足120只,做了染疫獭皮鼠疫菌存活时间和再感染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晾晒组:5%来苏儿组16小时失去对小白鼠的再感染能力,盐拌组20小时,未经任何处理组是28小时。阴干组:5%来苏儿组8天失去再感染能力,盐拌组10天,未处理组14天。獭足和獭尾带菌时间个别长达40天,若冰冻可长达5个月之久。实验得出日光晾晒和食盐拌獭皮,是捕獭人员乐于接受的既经济又简便的灭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为了旱獭皮的安全利用,剥皮时应除去獭足和獭尾,延长獭皮在现场的存放时间约20余天方可出售,以保证运输和加工的安全。本项实验首次提出了鼠疫菌在染疫獭皮、獭足、獭尾上经不同方法处理及不同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为鼠疫菌在机体外的生存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2.
自喜玛拉雅旱獭牙髓检出鼠疫F1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在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乡南柯柯村的鼠疫监测中,收集到干枯的喜玛拉雅旱獭头骨2份.经实验室剖检,发现门齿牙髓部分较为湿润,遂进行鼠疫细菌学和反相血凝(RPHA)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牙髓悬液:以骨钳破碎门齿取牙髓 1g,置乳钵研磨,加 1%健康兔血清盐水10mL,制成1%的牙髓悬液,离心取上清编号。1.2培养基:赫氏琼脂平碟。1.3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8~20g,由青海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4鼠疫F1抗体致敏血球: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制备,批号2000-1,效价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收购的12408张干獭皮随机抽样75份和捕獭现场的新鲜獭皮545张,经细菌培养和小白鼠接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用鼠疫感染喜马拉雅旱獭,对染疫獭皮180张、獭尾60个,獭足120只,做了染疫獭皮鼠疫菌存活时间和再感染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晾晒组:5%来苏儿组16小时失去对小白鼠的再感染能力,盐拌组20小时,未经任何处理组是28小时。阴干组:5%来苏儿组8天失去再感染能力,盐拌组10天,未处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防治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40年张掖地区动物鼠疫的流行概况。方法 鼠疫自然疫源调查、灭獭拔源和现在进行的鼠疫监测。结果 在40年的时间里,从动物及媒介动物体内分离鼠疫菌221株。结论 从当地动物(早獭)、媒介动物的鼠疫菌捡出惰况看该地疫惰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用鼠疫强毒菌512号菌株感染鼠疫疫区旱獭的试验,初次感染时。10亿个菌组的旱獭全部死亡。感染一年后,对存活的旱獭再次攻击则可耐受700亿菌,其耐受性明显增加。旱獭感染后的嗜中性白细胞数量高于感染前,10天后恢复正常。旱獭初次感染鼠疫后,5天内不产生抗体,10天后阳性率为100%,最高滴度为1:1280。再次感染5天后的阳性率达100%,最高滴度为1:40960,可持续一年之久(1:40)。初次和再次感染之旱獭血清,其MPI分别为<10和<5,E-玫瑰花结合力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感染后(p<0.05)。 本研究有助于青海喜马拉雅旱獭动物流行病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西水地区旱獭鼠疫流行时某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肃南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1982-1999年连续18年)的鼠疫动物病的某些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发现旱獭密度、体蚤指数及洞干蚤指数的年度变化与动物、昆虫的鼠疫菌检出量呈正相关,而且洞干蚤指数的数量变动和旱獭、媒介昆虫检菌量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田鼠对旱獭型鼠疫菌感受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青海田鼠对旱獭型鼠菌的感受性,以进一步探讨该疫源地性质和类型,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青海田鼠对不同剂量组旱獭型鼠疫菌的反应,结果表明青海田鼠对旱獭型鼠疫菌具有相对的感受性和敏感性,属中等感受性类型,就感受性而言,青海田鼠对旱獭型鼠疫菌具有宿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1,6(3):44-46
本文报告利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的竞争抑制原理,成功地从实验室保存了五年鼠疫菌的土壤中,检出F1抗原。检出F1抗原量可达340ng/ml。结果表明,该项试验较反向血凝方法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F1Ag)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F1Ag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剂量和方法,探索操作性强、用时短和免疫效果好的方法.方法 7~9周龄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150、100、50、25μg组(第1次接种为皮下多点注射,F1Ag分别为150、100、50、25μg,第2、3次接种分别为皮下多点注射和腹腔注射,F1Ag量均为100 μg)、皮下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100 μg)、腹腔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腹腔注射,每次100 μg),每组8只.首次免疫接种F1Ag+等量弗氏完全佐剂(CFA)的乳化剂;3周后第2次接种F1Ag+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的乳化剂;1周后第3次接种F1Ag(不加佐剂);1周后取小鼠尾血,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检测F1抗体.结果 不同剂量(150、100、50、25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DAgS--ELISA法:G=12 173.87、13 440.37、15 024.19、4466.72;IHA微量法:G=19 972.32、18 089.40、23 170.47、487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gS-ELISA法:F=3.11,P<0.05;IHA微量法:F=4.11,P<0.05).150、100、50 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明显高于25μg组(DAgS-ELISA法:t值分别为2.18、2.39、2.73,P<0.05;IHA法:t值分别为2.54、2.73、3.13,P<0.05).不同接种途径条件下,皮下注射组、腹腔接种组、100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呈渐次增高趋势(DAgS-ELISA法:G=8933.44、9986.16、13 440.37:IHA微量法:G=13 777.25、16 384.00、18 08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6、0.25,P>0.05).结论 F1Ag免疫小鼠首次皮下多点注射50μg,加强免疫(腹腔注射)100μg,可以缩短整个免疫周期,免疫效果良好,抗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CR检测试验用EV菌株是否存在caf1基因。方法应用含内部对照PCR技术,以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合成一对引物,进行PCR实验。结果该试验用EV菌株经PCR扩增,呈现一条与caf1基因分子量相吻合的清晰目的扩增带。结论该试验用EV菌株未缺失产生F1抗原的基因,可以用于提取F1抗原等试验。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方法。方法胶体金标记纯化鼠疫F1抗原,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兔、羊、人和黄鼠血清进行检测评价。结果用80份不同动物种属的阴性血清进行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对5份恢复期病人血清、13份免疫兔血清和2份免疫羊血清检测也取得阳性结果,对于8份I HA临界阳性(滴度1∶20)的达乌尔黄鼠血清检出阳性6份。结论建立了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菌F1抗原、抗体的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免疫交叉反应。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抗原、抗体的组分;应用蛋白印迹观察其与相关细菌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F1抗原、抗体组分复杂,混杂有其他多种蛋白;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的全膜蛋白与F1抗体存在交叉反应。结论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F1抗原、抗体不纯,影响鼠疫免疫学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在鼠疫血清学诊断、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GIC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对比检测190份啮齿动物血清和11份鼠疫免疫血清中鼠疫F1抗体。结果190份动物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GICA检测出1份阳性血清,滴度1:10;DAgS-ELISA检测出3份阳性血清,滴度1:4( ) 2份和1:16( )1份。3种方法检测11份鼠疫免疫血清均为9份阳性,但GICA敏感性低于IHA和DAgS-ELISA (GICA与IHA:t=3.257,P<0.05;GICA与ELISA:t=3.625,P<0.01;IHA与ELISA:t=1.437,P>0.05)。201份血清检测结果,GICA与IHA总符合率99.50%,与DAgS-ELISA总符合率99.00%,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结论GICA检测鼠疫F1抗体敏感特异、简便快速,与DAgS-ELISA同样为鼠疫血清学快速诊断和鼠疫监测中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煌  王昕 《地方病通报》1990,5(1):15-19
用RIP对感染鼠疫菌的黄胸鼠等5种鼠类血清和脏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脏器可检出F1体:一般情况,检出菌及IHA阳性标本难于查出抗体,而检出F1抗体者又难于培养出鼠疫菌:血清抗体阳性率及滴度与鼠疫菌攻击量无相关关系而与感染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McAbS-ELISA)检测鼠疫F1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GICA试纸条和DMcAbS-ELISA平行检测308份强毒鼠疫耶尔森菌感染鼠脏器标本和327份对照鼠标本,用RIHA微量法同时检测作为参照。结果327份对照鼠鼠疫细菌学检验及GICA,DMcAbS-ELISA和RIHA的F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GICA,DMcAbS-ELISA和RIHA在108cfu/mL水平上未发现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有交叉反应;308只感染鼠样本细菌培养阳性284只,24只样本未分离到鼠疫菌;F1抗原检测GICA阳性287份,DM-cAbS-ELISA阳性280份,RIHA阳性276份,GICA阳性检出率最高93.19%,与DMcAbS-ELISA和RIH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9.09;P=0.016,0.001);GICA与DMcAbS-ELISA符合率97.73%(Kappa=0.845);GICA和DMcAbS-ELISA与RIHA符合率分别是96.43%和98.70%(Kappa=0.774,0.926);284份细菌培养阳性鼠标本F1抗原检测GICA阳性率是98.59%,高于DMcAbS-ELISA和RI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14;P=0.031,0.016);24份细菌培养阴性实验鼠标本F1抗原检测:GICA检出7份阳性,阳性率29.17%,DMcAbS-ELISA检出6份阳性,阳性率25%,RIHA检出3份阳性,阳性率12.5%,GICA高于DMcAbS-ELISA和RIH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125,1.000)。结论GICA检测鼠疫F1抗原敏感特异,快速简便,优于DMcAbS-ELISA和RIHA,是鼠疫快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小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价鼠疫菌荚膜抗原(F1抗原)和重组rV270抗原对鼠疫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4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F1-10 μg+铝佐剂、F1-20μg+铝佐剂、rV-10 μg+铝佐剂、rV-20 μg+铝佐剂)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将天然F1抗原和重组rV270抗原分别吸附到25%铝佐剂中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小鼠以免疫等量的铝佐剂.每只动物每次后腿肌肉免疫100 μ1,初次免疫后,第21天加强免疫1次.所有动物分别于第1次免疫后第8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体滴度.同时用2000倍半数致死量(LD50)的鼠疫菌141强毒株皮下攻毒,观察14d,以观察免疫后保护效果.结果 对照组未产生抗体,F1-10 μg+铝佐剂组、F1-20 μg+铝佐剂组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0443.9、1∶2152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2,P>0.05);rV-10 μg+铝佐剂组和rV-20μg+铝佐剂组的GMT分别为1∶13957.3、1∶1810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08,P>0.05).用141强毒株皮下攻毒后,实验组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8只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实验用天然F1抗原及重组rV270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可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组分用于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