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硝苯地平光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在紫外线灯及日光色荧光灯下的光解动力学.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μg/ml~12μg/ml浓度范围硝苯地平甲醇溶液的光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硝苯地平甲醇溶液在4μg/ml~12μg/ml浓度范围时,不论是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还是在荧光灯照射下光解均呈线性降解.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12μg/ml硝苯地平甲醇溶液在相同光照度下(15×100Lux),其在紫外灯下的k分别为113.54×10-3min-1、87.26×10-3min-1、52.21×10-3min-1.在荧光灯下的k分别为22.57×10-3min-1、、21.61×10-3min-1、18.08×10-3min-1.结论不论是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还是在荧光灯照射下硝苯地平甲醇溶液都极易光解,且浓度越大光解速度越慢.在相同光照度下荧光灯对硝苯地平甲醇溶液光解速度的影响比紫外线灯小.  相似文献   

2.
卡那霉素链霉菌耐高浓度自身代谢产物的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始的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菌株只能耐受100~500μg/ml浓度的自身代谢产物——卡那霉素。用1~10万伦琴的γ射线照射其孢子悬液后,在含卡那霉素的平板上,能筛选到耐2000~20000μg/ml高浓度的菌株,最高的可达6万μg/ml。经摇瓶发酵后发现,正变株出现在杀菌率较低的剂量(1~5万伦琴)范围内。从经1万仑琴γ射线照射后的33株耐高浓度卡那霉素菌株中,发现其卡那霉素的摇瓶产量提高了6~33%。其中产量最高的两株是78-5-49和78-5-52,它们的发酵单位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33.3和28.3%,且这两株菌株都是在10000μg/ml卡那霉素平板中找到的。 上述两菌株在大罐生产条件下,试用了与原始菌株相同的发酵条件,未发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作者认为,这类耐高浓度自身代谢产物的高产菌株,可能是抗反馈抑制或抗阻遏型突变株。  相似文献   

3.
Mérieux菌株源于1077株,1991年 10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新Mérieux卡介苗(BCG)配方为每0.1ml含0.8 × 10~6~3.2×10~6个活菌数。为验证此Mérieux BCG,作者在塞内加尔进行校准研究,就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全剂量及1/10剂量的WHO参考BCG(东京172株)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雄甾—1,4—二烯—3,17—二酮产生菌的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甲基-N′-亚硝基-N~3-硝基胍(NTG)、溴化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啶鎓(EB)和紫外线照射(UV)等分别对诺卡氏菌36野生型菌株进行诱变,发现NTG和UV的诱变效果比EB好,在NTG1000~2000μg/ml、UV2~3min条件下,经多次诱变处理,得到了一菌株诺卡氏菌22~#,它转化胆甾醇为雄甾-1,4-二烯-3,17-二酮的能力为原来36~#菌的4倍以上(底物浓度1%)。  相似文献   

5.
60Coγ射线对南昌霉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南昌霉素产生菌南昌链霉菌80-5.3-116菌株的孢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7.74c/kg的诱变剂量在对孢子致死率为90%左右时,具有较好的诱变效应;初筛摇瓶产量正变率达到21.08%;复筛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50%以上的有10株,占初筛菌株的5%;连续四批摇瓶发酵试验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的产量提高50%以上;有6个菌株摇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60%,其中3株平均摇瓶产量比出发菌提高70%以上。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8~39岁的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两项研究。第1项研究,22人口服1剂3~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CVD 103-HgR株霍乱活菌苗。2个月后,另7人口服1剂3~5×10~9cfu CVD 103-HgR菌苗,以15名未免疫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口服菌苗后6和4个月以4×10~6 cfu稻叶型霍乱弧菌569B株攻击。第2项研究,11人口服1剂3~5×10~8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制备胰岛素抗血清的新方法。每只免疫动物的胰岛素用量为200~300μg.免疫时间60天。经放射免疫分析,10株抗血清的50%B/T稀释度均大于1:10万,最高者达1:26万。用计算机进行Scatchard分析,10株抗血清的Ka_1均大于1.5×10~(12)L/M,Ka_2均小于4×10~(?)L/M。[Ab~·]_1,在0.5~1.6×10~(-12)M/L之间,[Ab~°]_2均大于1×10~(-11)M/L。10株抗血清与前胰岛素、胰多肽和胰高血糖素进行放免分析,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伤寒杆菌温度敏感株(ts)51-1作为口服活菌苗的Ⅰ期研究结果。 菌苗为ts变异株51-1的液体制剂,接种对象为3名健康男青年。受试者每次口服含2~3×10~9个ts51-1变异株活菌的菌苗。隔日1次,连续3次。每名受试者先服1.3%NaHCO_3溶液120ml以中和胃酸,约l~5分钟后,再口服30ml1.3%NaHCO_3溶液加1ml活菌苗的混合液。 用ELISA法测定抗伤寒杆菌O、H和Vi抗原的血清抗体。加热灭活的野型Ty2伤寒杆菌作为O抗原来源。野型Ty2伤寒杆菌的福尔马林固定的能动株作为H抗原来源,活ts51-1株作为Vi抗原来源。用分泌性IgA(sIgA)特异性抗血清测定sIgA抗体。  相似文献   

9.
林晨 《海峡药学》2010,22(8):241-242
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oriental)05—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15W。253.7nm,距离18cm,照射5m)诱变处理,在含庆大霉素1000μg·mL^-1的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庆大霉素抗性变株,得到一株万古霉素高产交株(Amyeolatopsisoriental)06-4。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3%.对万古霉素的抗性提高200%。传代试验表明该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用正交试验法对万古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与原发酵培养基相比,万古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3.4%。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PBS将单纯疱疹病毒(HSV)连续稀释至10~(-1)~10~(-6),分别接种平底微孔塑料滴定板,每个稀释度种4孔,每孔0.025ml,然后加入0.2ml非洲绿猴肾细胞(BS-C-1株)悬液(含8~10×10~4个活细胞/ml),放36.5℃4%CO_2空气中培养4~5天。用光学显微镜  相似文献   

11.
庆大霉素产生菌23-18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青霉素、超声波对庆大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抱菌23-18的孢子进行预处理,以增加其通透性,再用钻60进行辐射诱变,结合耐自身代谢产物的筛选,获得数株高产菌株,其中79,167菌株摇瓶发酵数价比亲株23-18提高20%,发酵周期缩短10h。萌种连续传五代,生产能力稳定,其发酵液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C组分比例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梁军 《海峡药学》2010,22(6):23-25
金霉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Streptomces aureofaciens)9647经紫外线(253.7nm,30W,距离20cm,照射60s)照射、金霉素耐受等处理,得到一株金霉素突变株1-1-14,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8%。采用流加补料工艺,金霉素的发酵效价较原工艺有明显提高,此工艺在100m3发酵罐中进行工业化生产,发酵效价比原生产工艺提高15%。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链霉素对梅岭霉素(meilingmycin)产生菌南昌链霉菌NS-41-80菌株孢子致死浓度的测定,采用诱变剂EMS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的高氏平板上,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str)突变株。然后从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进一步筛选到梅岭霉素高产菌株80-5.11-221,在摇瓶条件下,只产梅岭霉素不产南昌霉素,梅岭霉素活性效价达1500μg/ml,比出发菌株NS-41-80的摇瓶发酵效价855μg/ml提高了77.9%,该菌株连续传代六代进行摇瓶发酵,其F2代和F3代梅岭霉素发酵效价稳定,F4代至F6代随着传代数增加,其梅岭霉素发酵效价急速下降。通过EMS诱变剂量分别与抗药性突变率和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产梅岭霉素产量的产势统计分析表明,菌株抗药性突变与产抗生素突变密切相关,产抗生素突变的EMS诱变剂量高于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剂量。在0.03mol/L的EMS剂量作用下,菌株致死率为99.43%,而抗药性突变率为0.0440%,建立了梅岭霉素产生菌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筛选方法,为南昌链霉菌高产菌种选育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有助于其它链霉菌属的抗生素产生菌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从细胞分裂素产生菌泾阳链霉菌A_3中分离得到两种质粒,并经电镜观察得到了证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质粒DNA的分子量分别为4.8×10~6道尔顿(7.3kb)和3.4×10~6道尔顿(5.7kb),并命名为pSJ_1、和pSJ_2。快中子消除质粒处理,得到的无质粒菌株(B_(11))与原株(A_3)比较,两者在培养特征方面没有差异,但在产生细胞分裂素及硝酸盐还原酶方面存在差异。菌株B_(11)的细胞分裂素产量和酶活性高于和显著高于原株A_3。结果表明,质粒pSJ_1和pSJ_2可能携带调控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及硝酸盐还原酶的某些基因。  相似文献   

15.
在筛选新抗生素过程中,从我国福建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有拮抗作用的稀有放线菌,80-A11和80-A15。气生菌丝绿色、浅白色,孢子梗上大多产生2~4个的短孢子链,偶见5~6个;80-A11菌株基内菌丝黄褐色而80-A15菌株的基内菌丝为褐-绿褐。细胞壁化学组分Ⅲ型并含少量甘氨酸,全细胞糖B型。通过分类研究证明它们不同于小四孢菌属中的已知菌种。菌株80-A11定名为福建小四孢菌Microtetraspora fujianensis n. sp.Jin,1991,菌株80-A15定名为绿色小四孢武夷新变种Microtetraspora viridis var.wuyiensis nov.var,Jin,1991。  相似文献   

16.
桔梗可消炎排脓、镇咳祛痰、含有桔梗皂甙。桔梗总皂甙的定量法样品、试剂与仪器样品 6批桔梗粉末由日本粉末药品株式会社提供。试剂与仪器甲醇、HPLC用甲醇、丙酮、乙醚、正丁醇均为特级;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生化用试剂;DC-Fertigplatten Kieselgel 60:(?)社产;MCI GEL CHP 20p(75~150μ):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产;过滤器:3G4;柱(PTFE具塞):10×300mm, 2 层析条件2.1 HPLC 条件柱:TSK GEL120A(5μ)4×150mm;流动相:水-甲醇-十二烷基硫酸钠(5:35:0.5);柱温:55C;检测波长:206mm;流速:1ml/min。2.2 TLC条件 A 薄层板:DC-Fertigplatten Kieselgel 60(?)社产);展开剂:氯仿-甲醇-水(13:10:2);展距:10cm;检测法:365nm紫外照射或喷雾香草醛硫酸(0.5g香草醛加25ml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出三株小双孢菌,编号80-98、80-133、80-38,它们的气生菌丝体经常贫乏,特征性颜色粉红、浅粉红,产生呈纵对的孢子。基内菌丝体80-98菌株为红棕、80-133和80-38为棕色、粉棕。在液体培养基上能产生结晶,不需要维生素B,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全细胞糖B型,含马杜拉糖。细胞膜上甲基萘醌三个菌株均为MK-9(H_2)、MK-9(H_4)。最适生长温度80-98为28~37℃,80-133和80-38为32~40℃。经分类研究证明三个菌株均为小双孢菌属中的新变种,80-98菌株命名为粉红小双孢古田变种Microbispora rosea var gutianensis n.var.1992;80-133和80-38菌株命名为小小双孢菌闽清变种 Microbispora parva var.mingq-ingensis n.var.1992。  相似文献   

18.
48头160~200 kg的肉用牛犊在第0、7天时分别皮下接种5ml含1×10~9CFU经福尔马林灭活加入氢氧化铝佐剂(ALH)的溶血性巴氏杆菌菌苗,5~10ml含1×10~9CFU溶血性巴氏杆菌加福氏不完全佐剂(FIA)的菌苗,5ml含1×10~9CFU溶血性巴氏杆菌(LIVE)活菌苗。对照组皮下接种5mlPBS。在0、7、14和21天时采集血清-20℃贮存。21天时经胸腔注射约5×10~9CFU溶血性巴氏杆菌加于PBS中进行攻毒试验。在25天时宰杀,评定肺部病变程度以确定肺对实验攻击的抵抗力。抗原样品有4种:  相似文献   

19.
高产纳他霉素的褐黄孢链霉菌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 71为出发菌株 ,筛选纳他霉素的高产菌株。方法 紫外线对孢子悬浮液照射 4 0 s后 ,分别用链霉素抗性和琼脂块法进行筛选纳他霉素高产菌株 ,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生产稳定性实验。结果 通过链霉素抗性法筛选获得了约 10 %的正选率突变株 ,其中突变株SG- 5 6摇瓶效价单位为 2 4 10μg/ ml,为出发菌株的 14 6 % ;通过琼脂块筛选法获得了约 1%的正选率突变株 ,其中突变株 SG- 2 0 0 2摇瓶效价单位为 2 6 5 0μg/ ml,为出发菌株的 16 1% ,该菌株无链霉素抗性标记。结论 链霉素抗性筛选和琼脂块筛选均可以获得纳他霉素的高产菌株 ,其中链霉素抗性筛选法效率高 ,琼脂块法筛选全面。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亚硝基胍(NTG)对红霉素链霉菌(S.erythreus UV 80)活性菌株进行回复突变,获得了红霉素高产量变株。先以NTG(100μg/ml,1小时)处理母株,得无活性变株,再经诱变,得到回复突变株,其活性提高8%。进一步用NTG(1000μg/ml,1小时)诱变处理,得到了比原菌株红霉素产量高25%的变株。诱变剂的最适剂量为产生90~94%死亡率的剂量。同时还观察到红霉素链霉菌变株的培养特征和生产能力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