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张××,女,19岁。1977年10月24日诊。发热咳嗽5日,在某卫生院服西药未见好转。诊见但热不寒,体温39.2℃,咳嗽气喘,痰黄而稠,左侧胸痈,口渴、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肺失清肃热邪上逆之肺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拟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克、石膏24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苡仁15克、地龙6克、黄芩12克、  相似文献   

2.
例一:孙×男9个月发烧二天,体温波动于37~39.7℃之间,咳嗽、有痰、流涕、音哑、纳差、不欲饮、咽红、舌质红、苔薄白稍腻、指纹青紫、脉数。证属外感风热、肺失清肃,拟辛凉解表、清肃肺络法。药用:生石膏16克鲜芦根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4克(后下)地骨皮9克板兰根6克白薇9克野菊花9克蝉衣6克前胡9克黛蛤粉9克药进二剂,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继拟清肃肺卫余热剂而获痊愈。例二:彭××男12岁住院号129780,  相似文献   

3.
肺痈·水肿     
例一,王××,男,38岁。以正值隆冬,突发寒战高热,左侧胸痛,转侧不利,气短急促,咳嗽,口苦咽千,头晕目眩,脘痞纳差,咳吐黄稠痰,大便干结,小便赤少,舌质红、苔膩、黄白相并,脉滑数有力。查血常规:白细胞16800,中性89%。胸部X线透视提示:左肺可见片状阴影,诊断为左肺大叶性肺炎。此乃痰热壅肺所致肺痈。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处方:柴胡30克、黄芩30克、泡参10克、姜半夏12克、甘草10克、大枣1枚、石膏50克  相似文献   

4.
急性热病是指发病急而伴有发热症状的一些疾病,属中医伤寒与温病范畴,先父对治疗急性热病有丰富的经验,今举例如下,以供同道参考:肺炎祝××,女性,28岁,身热面红,间或有汗,胸痛脘闷,咳嗽气促,咯痰不利,痰色如锈,口干喜饮,不思饮食,舌红脉数,拟方清肺化痰: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9克生石膏15克黄芩6克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近遇到中药青果引起呕吐腹泻一例。因属少见,故报道于下,供临床用药时注意。陈××,女,40岁,工人。于79年4月11日,患者因咳嗽,咳痰粘稠,口渴,咽肿,喉痛,身热,微恶风寒而就诊。检查:体温不高,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脉浮细数。乃因风热犯肺、热熬肺津所致。治拟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方用桑菊饮加味:桑叶9克、菊花12克、杏仁9克、连翘12克、桔梗6克、麦冬12  相似文献   

6.
张××,女,25岁,教员,83年8月15日诊。咳嗽半月,卧则咳甚,起则咳止,干咳无痰。诊见患者两颧微红晦黯,舌尖有瘀点、脉细濡。证属瘀血咳嗽。治以活血祛瘀,佐以肃肺: 当归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炒枳壳10克、醋柴胡6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生地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  相似文献   

7.
曲××,女,70岁。1983年1月20日诊:咳喘十余年,遇冬寒加甚,倚息不得卧,痰粘难咯,唇舌紫暗,苔白厚乏津,脉弦数。胸透诊为肺气肿,证属痰热瘀肺,投桑皮20克地骨皮15克枳实、红花、竹茹、陈皮、炙杷叶各10克丹皮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服9剂喘平痰清,后以  相似文献   

8.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我随朱良春老师临证,治疗该症,有所收益,现结合案例,将其治咳经验介绍如下: 例一:汤××,女,43岁,工人。咳嗽痰黄,历时半月,咳呛胸痛,口干欲饮,纳谷欠馨,大便燥结,舌苔薄黄,脉象细弦。此乃肺燥之证,拟以润肺止咳,选桑杏汤加减。处方: 南北沙参各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豆豉6克,山栀5克,梨皮一只,瓜蒌皮12克,生甘草5克。服上药4剂,咳嗽仍剧,余证略平。二诊请朱师诊治,他认为咳嗽痰黄,口干欲饮,仍属肺热之象。至于大便燥结,乃肺热并移于大肠之候。咳嗽之因热  相似文献   

9.
例一:肺炎喘咳沈××,女,2岁。1987年4月21日就诊。患儿发热三天,朝轻暮重,热甚时达39℃,微汗不解,咳嗽作呛,痰鸣气吼,咳甚呕恶痰涎,咽红流涕,口渴便艰,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细滑数。两肺听诊可闻细湿罗音及哮鸣音。血检:白细胞15600,中性75,淋巴25。胸透:肺纹理增加,右下为甚。中医诊断为肺炎喘嗽。证属风邪痰热,郁闭肺气,肺失清肃,姑拟宣肃清化治之。处方:  相似文献   

10.
治验二则     
例一,肺不张罗×,女,14岁,1978年10月27日初诊。患肺炎后遗留右肺中叶不张。症见:咳嗽有痰,气紧,胸闷不适,口不渴,脉象微涩而紧,舌苔薄白。此属风寒凝滞,肺气不宣所致。治以宽胸理气,祛痰散寒。处方:茯苓1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厚朴15克、枳壳12克、紫菀12克、橘络12克、香附15克、全瓜萎12克、丝瓜布15克、广木香12克、甘草4克。服8剂后自觉胸闷、咳嗽、气紧等证好转。  相似文献   

11.
戴××,男,67岁,某厂技师。住院号95190。1985年元月16日,以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带状疱疹入院治疗。证见:咳嗽喘促,喉中哮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青紫,舌质紫黯,腹胀大,腹痛拒按,大便一周未行。舌苔黄糙而厚,脉弦滑且数。辨为实热与积滞结于阳明之腑,腑气不通,致痰热壅肺病势加重。拟寒下通腑,佐以泻肺降气之味。方药:大黄9克(同下),厚朴12克,枳实9克,芒硝15克,(冲),桑白皮、番泻叶、前胡、玄参各9克,杏仁、全瓜蒌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分服,三帖。药后泻下大量如羊屎及稀水样恶臭秽便,哮  相似文献   

12.
热证治验     
例1:林××,男,2岁,发烧5天,曾服用西药,虽汗出而热未解。辰下咽痛,面赤烦躁,偶有咳嗽,体温39℃,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数。此是外感风温,热毒蕴肺,气分热邪未解,而阳明里热已盛,当解表兼清里热。方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各6克,枯芩、知母、杏仁各3克,生石膏,六一散各20克,鱼腥草9克,包马勃2克。一剂而高热尽退。例2:陈××,女,51岁,昨午后开始恶寒、发热,体温38.7℃,寒重热微,体楚头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拟为外感风寒,以桂枝汤加减: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白芍12克,防风、白芷各6克。川芎4克,大枣三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临床,曾诊治两例黄苔患者,体会颇深。现将诊治经过,附录于后。例1:罗××,女,47岁,1980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素有咳喘病史。现症:咳嗽、气喘甚,时感胸部憋闷不舒,纳差,大便干燥,舌体胖大,边无齿痕,舌尖略红,苔黄腻,脉沉略细,两关带滑。辨证为:肺气郁闭,痰热喘咳。治法:宣肺开闭,清热化痰,降气平喘。方用定喘汤化裁。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黄芩12克,苏子9克,法夏12克,桑白皮15克,前胡15克,全瓜蒌18克,甘草8克。服上方2剂,苔黄腻如前,余证未减。余认为患者病久湿热痰浊胶结不化,再处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哮喘朱×,男,51岁。1979年4月1日诊。患过敏性哮喘7年,经常发作,春秋季节发作频繁。近因感冒而触发。症见:咳嗽喘息,喉间痰鸣,痰粘不易咯出,胸闷不安,不能平卧,发热(体温37.8℃)口渴,大便干结;肺部满布哮鸣音,右下肺少许细湿罗音;舌苔黄腻,脉滑数。此乃痰热壅肺,热移大肠,气失升降。治拟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处方:炙麻黄、杏仁、黄芩、蝉衣各10克,石膏30克,  相似文献   

15.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是也。咳状颇剧,治疗有时也感棘手。笔者经治三例,报道如下: 例1.付××,女,65岁。87年4月3日诊。素患咳嗽,干咳少痰,咳时尿溺溢出,伴口干舌燥,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治拟滋阴敛肺。处以:北沙参15克,五味子8克,麦冬、丹皮各10克,熟地18克,怀山药20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2克。  相似文献   

16.
梅核气辨治     
梅核气临床较常见。笔者历年所治梅核气较多,现选3例病案供同道参考。一、阴虚挟痰火(?) 谭××,男,63岁,教师。1983年5月7日初诊。患者近月来自感咽中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饮食无碍。伴口咽干燥灼热,睡眠不佳,心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此乃阴虚痰火交结于咽喉而成梅核气。拟滋阴降火,利气化痰散结。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玄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浙贝15克,赤芍10克,甘草6克,牛蒡子10克,桔梗12克,黄芩10克,知母1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萎仁10克。  相似文献   

17.
葛×,女,9岁。1987年1月12日诊。1982年4月起咳嗽,逐渐加重到咳吐铁诱色痰和鲜血。翌年确诊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后因咳嗽咯血、贫血多次住院,经抗炎,激素等药物治疗未愈。诊见:咳嗽咯血,伴头昏、心慌、乏力、纳食不馨、易感冒,面色(?)白不华,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象细数。血常规:血红蛋白72g/L,红细胞2.69×10~(12)/L,白细胞0.72,多核0.49,淋巴0.47,嘱停服西药,递减激素,以中药治疗:北沙参、百合、连翘各15克,麦冬、淡竹叶各10克,黄芩、牡丹皮各8克,炒栀子、青黛(包煎)各6克,茅根、藕节各  相似文献   

18.
刘××,女,2岁,1985年10月10日来诊。患儿发热39℃,咳嗽痰多,并有间歇性抽搐。曾静点红霉素及退热、解痉药,效果不显而邀中医诊治。证见:表情呆滞,口唇颤动,喉中痰鸣,面赤、烦躁,二目直视,抽搐每日发作2~3次,舌质淡苔薄白。中医诊断:急惊风(风痰内蒙心窍) 治则:清热除痰、平肝镇惊。药用:陈皮5克、五味子10克、半夏5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钩藤5克、犀角0.5克(另包)、生石膏15克、甘草0.5克,水煎每四小时服一次。外敷药:蜈蚣一条,  相似文献   

19.
(例一)张××,男,60岁,1975年12月1日初诊。患者咳嗽、哮喘,动则喘甚,痰多且稀,恶寒肢冷,下肢浮肿,脉沉迟且细,舌质淡,苔白腻。有慢性气管炎史八年,冬季加重。此属痰湿蕴肺、肾阳不足。治则:涤痰平喘、补肾壮阳。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生麻黄6克,白芥子12克,熟地30克,菟丝子30克,鹿角胶9克,桂枝9克,茯苓30克,附子6克,五味  相似文献   

20.
一、寒郁久咳案秦××,男,10岁。1979年10月12日诊。患儿平素常感冒咳嗽。半月前,又复感受风寒,致发咳嗽,服西药“咳必清”等未效。现咳嗽频作,昼夜不息,气逆而咳痰不利。刻诊:咳窒不爽,痰少清稀,口干,脉浮缓,舌尖红少津,苔薄白。此寒邪郁肺,化热伤阴,肺气不利。治拟清肺散寒,养阴利气为法: 麻黄3克,桑白皮9克,生地9克,麦冬9克,法夏9克,五味子1.5克,前胡6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