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的功效与其炮制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药炮制是体现中医用药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疗效。中药炮制的依据,始终贯穿着中医临床与中药药性的两个方面,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能。要充分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药物的配伍和合理炮制。研究炮制前后的药物成分的改变和药理作用的变化,以期让药物发挥临床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道疾病中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的中药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从给药途径、用药剂型、不良反应等角度探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对发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胃肠道疾病的中药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可分为药品炮制不当、药物剂量使用过大、配伍应用不当、药品用法不当等.其中,静脉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60.0%,其次为口服药、肌肉注射药、外用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以及呼吸困难等.结论:在采用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时,应注意严格遵守合理用药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病以药为能。中药饮片质量的真伪、优劣、炮制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我国古代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是以临床要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可目前有些药房、药店中药炮制质量现状不容乐观,以生代制,以此制代彼制,时有发生,医药同行应高度重视中药炮制质量,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法在中医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从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历代中医用药的精华,是保证中医用药安全的措施,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手段,是有助于中医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中医学中的炮制学。结果与结论:说明了中医离不开炮制,中药炮制学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地位,中医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性、归经、功效等方面均可产生差异,从而满足临床安全用药与有效用药的需求。但是,目前炮制方法简单化、单一化,削弱了中药使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安全性,使临床用药陷于困境。本文以几味临床常用药物为例说明重视中药炮制的必要性,希望改进现代中药炮制规范,满足中医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娜 《中医临床研究》2014,(33):145-146
目的:旨在分析中药调剂对临床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分析并整理中药调剂在临床中的作用及影响临床疗效的干预因素。结果:合理的中药调剂更利于用药安全、发挥中医疗效和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用药理念;审方、称量、炮制及药物合包等均会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结论:中药调剂中应严格审方、仔细称量、合理炮制与合包,以提升中药制剂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毒性与合理用药的临床概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采用中药治疗后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120例中药中毒患者中,原因为未辨证施治70例(58.3%),炮制方法和用量错误造成中毒30例(25.0%),联合用药不当造成中毒15例(12.5%),其他5例(4.2%);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以炮制方法、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有关。结论:造成中药使用发生毒性的因素较多,合理用药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药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丽  孟昕  李丽 《中医药学报》2006,34(4):62-62,F0003
我国中医药在国民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药的应用存在有不合理现象,本文对临床中中药处方中大方、大剂量、炮制不当、用法煎法失当等不合理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提出加强医师业务的培训,重视继承、重复中医临床的实践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逐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重要的保障,同时也分析了中西药联合应用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原因,指出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炮制对中药饮片质量及中医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可归纳5个方面,即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便于调剂和制剂;稳定有效成分,增强疗效;减毒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利于保存。结果: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使中药饮片真正达到了"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结论:合理炮制是确保疗效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药依法炮制是中医用药一大特色王孝涛曹晖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依法炮制;中医用药特色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中药炮制的法则是依据中医理论而制定的,以保证中医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说明其作用机制,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1],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应用方面最为常见的即中药汤剂内服,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患者服用中药时只注重药物自身的作用而忽视了服药护理,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正确运用中医知识为患者进行合理服药指导,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服药时间1.历史文献: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是合理用药的要求。古代医家对此也很有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药密切结合用于人类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而这一特点的实施有赖于中药的支持。中药炮制又是根据中医药传充理论指导下,对原药材中所进行加工、炮制等,制作而成有一定规格的炮制品,统称为“中药饮片”。以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来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1 中药炮制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稳定保存有效物质 含苷类成分的药物通常同时含有相应的分解酶,采用炒、蒸、煮、烘等炮制方法可以避免因酶解而失去疗效,来达到保苷,保证药物疗效的作用。同时炮制可起到保护药用组织不被破坏的作…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PC)以及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等相关内容,认为借鉴西药的PC方法监督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临床药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新途径,从炮制、辨证、配伍、煎煮、对症等几方面总结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的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有丰富的炮制理论,对其深入挖掘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对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和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针对目前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各理论代表性药物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炮制药理学研究为指导,对中药生熟异用论、炭药止血理论、辅料作用论等传统炮制理论相关研究内容进行阐述,为传统炮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临床合理选用炮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药的方剂、用量、进补、炮制、煎服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使用中药问题,指出:要想充分发挥药物性能,必须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药饮片的炮制是中医临床长期辨证用药的总结,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制药技术因此要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就必须学习中药医学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中药的药性及配伍组方原则、中药的炮制目的与方法、掌握炮制工艺和操作技术,加强质量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为提高中药炮制质量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对中医临床用药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中药炮制,有利于发挥“中药”优势,提高临床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8.
炮制中药的使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学习的基础,不仅在对理法方药的分析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于临床炮制药物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为《伤寒论》收载方剂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伤寒论》收载了酒洗、去皮、生用及麻沸汤渍之4种大黄的炮制方法.药物的炮制方法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酒洗多用...  相似文献   

19.
单镇  杨宝龙 《山西中医》2004,20(5):53-54
炮制是药物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应用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炮制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中药炮制工艺是否合理 ,方法是否恰当 ,都会直接影响临床疗效。1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医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同时也很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 ,辨证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我科中药应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120例,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40例患者未进行辨证论治,30例患者为药物用法、用量错误,24例患者为疗程不确切,18例患者为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结论:临床应注重中药的合理用药,应加强对中药的炮制、辨证、煎煮、配伍以及对症治疗等的利用度,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与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