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insolubleparticles,IP)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很大,文献报导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后引起微粒增加,影响输液质量,为此我们考查了三种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前后的微粒变化情况,以及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情况,从而客观地反映临床应用中微粒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Bruning 和Gafvan 报道输液中的微粒异物造成肺肉芽肿以来,微粒的临床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提高临床输液质量,消除微粒对输液的污染,国外普遍采用终端滤器,国内  相似文献   

3.
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秋香 《海峡药学》2010,22(3):26-27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分析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结果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大输液本身的因素、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微粒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相似文献   

4.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黑龙江医药》2009,22(4):542-543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析引起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临床输液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以制订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输液大厅应加强相关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树立 《临床医药实践》2009,(4Z):1541-154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市医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应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场考察本地区医疗机构室内空气污染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密闭输液系统的影响,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微粒与微生物为指标,选取南北疆9家医疗机构进行体外模拟静脉输液治疗,采集室内空气中漂浮微粒与微生物;采集不同环境下一定时间内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密闭输液系统与玻璃瓶半开放输液系统的输出液,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与《中国药典》进行微粒与微生物测定。结果:室内空气中漂浮微粒与微生物对玻璃瓶半开放输液系统影响呈正相关,而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密闭输液系统无影响。结论: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密闭输液系统可有效避免空气中漂浮微粒与微生物对输液的污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输液微粒反应,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输液微粒反应的原因,探讨预防输液微粒反应的对策。结果临床输液微粒反应减少。结论输液微粒反应与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溶媒的pH值、药物放置时间、配制量等有密切的关系,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预防和减少静脉微粒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野  黄文远 《中国药师》2006,9(12):1163-1165
目的:检查输液与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按照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微粒。结果:输液与药物配伍后,微粒数增加,不同剂型增加差异较大,药物配伍品种愈多,微粒增加也愈多。结论:微粒愈多对人体危害愈大,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晓风  吴友良  彭尧  张浩 《中国药师》2010,13(11):1681-1682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临床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残留液、同批号原包装输液及空白输液器的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监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为63.6%,热原不合格率为6.2%;同批号原装输液热原及不溶性微粒复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批号空白输液器热原复查符合规定。结论:临床输液配伍后多种因素所致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的输液热原样反应已成为我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成品输液,开展PIVAS对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和调配人员的职业防护有重要意义。在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工作中,输液微粒污染是其主要的风险因素。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不仅损害成品输液质量,更是患者健康的巨大威胁,输液微粒会造成多种输液反应。为确保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笔者根据我院PIVAS的实际经验,对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并对我院PIVAS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配伍环境、药物、输液包装、注射器、加药次数5个因素对配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检测内封式聚丙烯输液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多层共挤输液用袋3种常见塑料包装的氯化钠注射液与2种常用药物经不同方式配伍后所得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工具比较5个因素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结果:注射器和药物类型是影响最终用于注射的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配伍环境和加药次数,输液包装对最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小。结论:临床上对输液进行配伍时,相比输液包装,更要考虑医疗器械、药物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颜志婷  林小小  黄乐松 《江西医药》2011,46(12):1131-1133
目的检测6种常用中药注射液输液微粒的变化。方法利用ZWJ-20不溶性微粒检测仪,模拟临床实际情况,6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在2种常用溶媒中稀释成输液进行了微粒测定和比较。结果 6种中药注射液的原药微粒符合规定,配成输液后其微粒大量增加,过滤后,其中2种输液不符合静脉注射液的要求。结论中药注射液配成输液后微粒的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展的基础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及相关因素研究课题的有关研究成果,归纳整理了输液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影响不溶性微粒的相关因素,并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生产实践中不溶性微粒控制的有关措施和做法。结果与结论:输液产品中的不溶性微粒水平受输液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包括生产过程、储存和运输过程以及临床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诸多因素。通过对不溶性微粒相关因素的分析认为,不溶性微粒是评估输液产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容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微粒的产生,笔者研究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产生输液微粒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16.
因治疗需要,临床输液中常添加一些药物,其对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虽见一些报导,但对中草药注射液加至输液中对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还未见报导。本实验按照临床滴注浓度将常用的七种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以下简称中草药输液),用库尔特计数仪检  相似文献   

17.
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考察不同滤器对大输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临床危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我国1985年版药典中规定对六种常用的输液制剂做不溶性微粒检查,对其质  相似文献   

18.
部分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观察配伍后输液的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药物加入输液后其微粒数明显增加。结论:一次性输液器的终端滤过装置对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8种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8种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进行考察。方法模拟临床实用浓度在2种常用溶媒中稀释成输液,测定其过滤前后的微粒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虽然8种中药注射液的原药微粒符合规定,但配成输液后其微粒大量增加,其中6种已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对静脉注射液的要求,且一次性输液器不能完全有效地过滤10μm的微粒。结论中药注射液配成输液后微粒的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基础输液和4种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差异。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3个厂家(内封式聚丙烯输液袋BFS、双层无菌软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编号厂家1、2、3)的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5%葡萄糖注射液(5% GS),测定不同基础输液与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前后2 μm 以上不溶性微粒数量。NS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配伍,5% GS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配伍。另外将多索茶碱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分别与上述2种基础输液配伍)。结果:空白输液中厂家1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最少,厂家3最多。与注射剂配伍后,无论NS还是5%GS,厂家1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最少,厂家3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尤其是2~5 μm,5~10 μm小粒径不溶性微粒。多索茶碱和奥拉西坦与同一厂家的5%GS和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相近,说明临床使用中与二者配伍皆宜。结论:不同基础输液与临床常用药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生产企业应提高输液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医院临床治疗需重视输液产品的遴选,为输液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