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普通剂型和缓释剂型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证实缓释剂型的减毒作用。方法:选择药物缓释辅料泊洛沙姆407,将去甲斑蝥素制成注射用缓释剂型,分别观察普通剂型和缓释剂型两种不同剂型去甲斑蝥素小鼠尾静脉、腹腔、肝脏和肌肉注射时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结果:两组小鼠毒性反应相似,但缓释制剂组反应出现时间滞后约4h;去甲斑蝥素普通制剂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为12.6mg/kg;缓释制剂组腹腔、肝脏和肌肉注射时的LD50分别为19.9、19.1和20.9mg/kg,明显高于普通制剂组的13.0、13.1和15.1mg/kg。结论: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型可能通过缓慢释放药物,降低峰值血药浓度,从而减轻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为模型药物,比较其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混合和压膜方法制备载药的聚己内酯片,然后剪切成小片后考察其在不同浓度的磷酸缓冲盐和含有不同浓度氯化钠的磷酸缓冲盐中的释药行为,并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的释药行为受磷酸缓冲盐浓度以及磷酸缓冲盐中氯化纳浓度的影响,而去甲斑蝥素的释药行为则基本不受其影响。结论: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中释药行为差异主要由药物渗透压引起,渗透压是影响药物释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与阿霉素对人胆管癌细胞OBC939体外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OBC939为实验模型,分别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与阿霉素作用于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处理后癌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药物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药物作用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去甲斑蝥素和阿霉素单独作用于癌细胞时都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两药合用对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优于两者的单纯相加。去甲斑蝥素和阿霉素两药联合使用可以使癌细胞阻滞于G0/C1期(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阿霉素无论单用或合用对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均能够明显改变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癌细胞出现凋亡,但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两种去甲斑蝥素注射剂型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注射液普通剂型和缓释剂型的抗肿瘤效果,研发增强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新剂型。方法:选择药物缓释辅料泊洛沙姆407,将去甲斑蝥素制成注射用缓释剂,观察其对小鼠H 22皮下移植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效果。结果:缓释剂型组对小鼠皮下肿瘤的抑瘤率为53.7%,优于普通剂型组的26.0%(P<0.05);缓释剂型组对小鼠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为40.2%,优于普通剂型组的19.6%(P<0.01)。结论: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型注射液的抗肿瘤效果优于普通剂型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潘琪  高志棣  周强  高伟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6):555-556,559
去甲斑蝥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是目前惟一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在细胞毒性、诱导凋亡、抗黏附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癌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斑蝥药材体内不同形态斑蝥素的含量.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游离斑蝥素和总斑蝥素的含量.用氯仿提取游离斑蝥素,酸水解提取总斑蝥素.结果:加酸提取后斑蝥中斑蝥素含量显著升高;不同产地斑蝥药材中游离斑蝥素含量接近,平均含量为1.01%,总斑蝥素含量为游离斑蝥素的1.85倍.结论:酸水解处理后...  相似文献   

7.
吴超  郭伟英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6):490-491,495,I0001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草次酸硬脂醇酯-3-O-半乳糖苷,Gal—GAOSt)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Gal—GAOStNC—LP)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后,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在小鼠肝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去甲斑蝥素水溶液组进行比较,并以靶向指数TI=(AUC)NC—SOL/(AUC)Gd—GAOStNC-LP来判断Gal—GAOStNC—L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Gal—GAOStNC—LP组在肝脏中组织浓度明显高于NC—SOL组,肝的靶向指数大于1,而肾的靶向指数小于1。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具有肝靶向性,能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及胃癌等,它同时具有的升白、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使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去甲斑蝥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毒副反应、新剂型开发及疗效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毒性与疗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初步探讨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择泊洛沙姆407作为去甲斑蝥素局部用药的载体,将去甲斑蝥素制成缓释剂型,在初步证实该制剂兔肝内注射后确能缓慢释放的前提下,比较不同剂型的去甲斑蝥素的毒性及对荷W256肿瘤大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1)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肝内注射后在局部至少能停留4 h;(2)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的毒性明显低于单纯去甲斑蝥素;(3)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型治疗组大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坏死广泛,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延长(与单纯去甲斑蝥素组相比,P<0.05),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去甲斑蝥素组。结论: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肝内局部注射能够通过延缓去甲斑蝥素的释放速度,增加其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的时间等途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斑蝥素为存在于中药斑蝥等干燥虫体中的单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但由于黏膜刺激等毒副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本文对斑蝥素及其结构中(1)1-、 4-位,(2)2-、 3-位,(3)5-、 6-位,(4)7-O位,(5)酸酐等不同位点修饰的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斑蝥素衍生物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斑蝥酸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斑蝥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抗癌机制的探讨、衍生物的研制和新剂型的开发[1]。相继合成了多种斑蝥素衍生物,如斑蝥酸钠、羟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等。这些化合物较斑蝥素毒性明显降低,并且药理作用更加明确。这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斑蝥资源,造福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斑蝥素衍生物斑蝥酸钠(sodium cantharidate,SCA)的化学组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发等综述如下:1化学组成斑蝥酸钠是斑蝥素与氢氧化钠共热时水解生成[2]。斑蝥酸钠不仅保持了斑蝥素特有的抗癌活性,且毒副作用比斑蝥素小。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人原发性胆囊癌动物模型 ,应用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生长进行药物对比抑制实验 ,观察、测定裸鼠移植瘤瘤体改变、抑瘤率和细胞凋亡率 ,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去甲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 (LD5 0 )是 13 9.96mg·kg- 1,应用其 1/5LD5 0 剂量 ,即可使裸鼠移植瘤瘤体明显变小 (5.61± 0 .3 9vs. 9.78± 0 .61cm3 ,P <0 .0 5) ,抑瘤率达 42 .63 % ,瘤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 去甲斑蝥素对裸鼠人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5种不同中药组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5种不同中药组合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MEC-1)生物活性的影响,为抗肿瘤血管形成复方中药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设置7个组,A组(阴性对照组)为生理盐水,B_1组为藤黄酸+人参皂苷Rg3+斑蝥素,B_2组为藤黄酸+人参皂苷Rg3+青蒿琥脂,B_3组为斑蝥素+人参皂苷Rg3+青蒿琥脂,B_4组为藤黄酸+人参皂苷Rg3,B_5组为藤黄酸+苦参碱,C组(阳性对照组)为沙利度胺。药物浓度:藤黄酸为20μg/mL,去甲斑蝥素为20μg/mL,人参皂苷Rg3为100μg/mL,青蒿琥脂为150μg/mL,苦参碱为100μg/mL,沙利度胺为50μg/mL。每孔加每种药物100μL,每组设6个复孔。比较每组HMEC-1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结果 5种不同中药组合中,藤黄酸+人参皂苷Rg3+斑蝥素组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形成效果最好,其次是藤黄酸+人参皂苷Rg3+青蒿琥脂组合,第3是人参皂苷Rg3+斑蝥素+青蒿琥脂组合,第4是藤黄酸+人参皂苷Rg3组合,第5是藤黄酸+苦参碱组合,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Rg3+斑蝥素组合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有毒药物大部分是通过炮制后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而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1.1利用高温破坏这方面炮制的方法很多,应用也较广泛,例如:马钱子经砂炒或油榨后均能使马钱子中所含番木鳖碱及其他类似生物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斑蝥含斑蝥素1%~1.2%有剧毒,作用于局部能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红肿疼痛发泡等,但斑螫素加热超过其熔点(218℃)能升华逸出,故传统方法用米炒,据报道米炒斑蝥在110℃时,斑蝥素可部分升华除去。另外斑蝥素一部分呈游离状态,一部分以镁盐形式存在于软组织中,由足的关节处分泌,因此入药前去除足翅是有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去甲斑蝥素的毒性,虽然远比斑蝥素毒为小,但由于它的临床使用前景,就有必要对其毒性作用进行细致的观察。基于此目的,我们对去甲斑蝥素可能导致的肝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研究。实验方法和结果使用昆明种小鼠,分四组进行观察: 去甲斑蝥素小剂量组(11只小鼠)1/10LD_(50)(小鼠腹腔)的去甲斑蝥素配制成0.025mg/ml,以0.5ml/10g剂量进行腹腔注射,每日二次,共两天。去甲斑蝥素大剂量组(14只小鼠):1/5LD_(50)(小鼠腹腔)的去甲斑蝥素配制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中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激活基因(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ctivated gene,NA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肿瘤基因芯片、荧光定量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NAG-1表达的影响。结果:去甲斑蝥素能明显上调NAG-1表达,3种方法检测去甲斑蝥素上调HO-8910PM细胞中NAG-1表达的倍数分别为6.69、8.33±0.76和16.00倍。结论: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与NAG-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中刺五加提取物对斑蝥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MTF法考察刺五加提取物对斑蝥素引起的肿瘤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和正常大鼠肾NR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和NRK细胞凋亡情况。用斑蝥素制作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考察刺五加提取物对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刺五加提取物可增强斑蝥素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降低斑蝥素对NR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或〈0.01);刺五加提取物能增强斑蝥素引起SMMC-7721细胞凋亡,抑制NRK细胞凋亡(P〈0.05或〈0.01)。刺五加提取物可降低斑蝥素所致肾损伤大鼠的尿素氮、肌酐含量,减少尿液中尿蛋白含量(P〈0.05或〈0.01)。结论艾迪注射液中刺五加提取物对斑蝥素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甲斑蝥素抑制乳腺癌MCF_7细胞血管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乳腺癌MCF_7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_7细胞,分组干预,观察细胞的管腔样结构生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细胞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及Delta样配体4(Delta like protein 4,Dll4)mRNA表达情况。结果:去甲斑蝥素各组细胞管状结构生成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随药物浓度增加管状结构生成减少;对照组、浓度5μmol·L-1去甲斑蝥素组、浓度10μmol·L-1去甲斑蝥素组、阿霉素组的VEGF mRNA表达量依次为4.92±0.41、4.27±0.52、3.35±0.57、2.98±0.29;Dll4 mRNA表达量依次为6.32±0.29、5.43±0.38、4.26±0.65、3.18±0.44,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 mRNA、Dll4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包封率和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球晶制备技术,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实现球晶技术一步固化去甲斑蝥素自微乳,并对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大小、电位、自乳化速率、稳定性等进行考察。结果 去甲斑蝥素自微乳最佳处方的平均包封率和收率分别为77.39%和84.5%,粒径为22.76 nm,Zeta电位为-2.77 mV。自乳化速率在不同介质中相差不大,50 s内均可完成自乳化。稳定性实验显示,去甲斑蝥素自微乳的粒径大小、电位和包封率在60 ℃及强光照试验下无变化。结论 自制的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桔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对抗癌天然活性成分斑蝥素的生物转化,以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斑蝥素衍生物。方法 往桔梗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斑蝥素并培养6d,培养液经萃取后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产物的结构根据光谱数据予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以2:1比例混合存在的两个转化产物。经光谱分析,两个产物鉴定为羰基还原为羟基的一对差向异构体1β-羟基斑蝥素(Ⅱa)及1a-羟基斑蝥素(Ⅱb)。结论 Ⅱa和Ⅱb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桔梗细胞培养体系对斑蝥素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还原作用,此转化反应可用于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