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淀粉样变性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全身分布,局部性病变多累及皮肤、肺部、心脏等,原发于膀胱的局限性病变非常罕见。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病人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9岁,因发现无痛性肉眼血尿3d入院,无尿痛、尿急、尿频。入院常规查体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三角区存在直径3cm肿瘤。入院后CT检查示,右输尿管下方占位约2.8cm×2.0cm。行TURBT手术,术中见右输尿管开口处有一直径3cm实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于2年前因膀胱憩室癌在外院手术治疗,术中将肿瘤切除,未行憩室切除.此次以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 d入院.膀胱镜检查示:膀胱憩室癌术后复发.在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左输尿管口外上方3 cm处有一憩室,憩室口直径约4 cm,深约10 cm,憩室口边缘有一菜花样肿物,约2.5 cm×2.5 cm×3.0 cm,浸润性生长.憩室底部亦见一肿瘤,约3 cm×3 cm× 3 cm,宽基,易碎,较脆,触之易出血.距憩室口肿瘤2 cm连同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膀胱憩室口移行细胞癌Ⅲ级,膀胱憩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Ⅲ级.术后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住院号:44986.该患因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无肉眼血尿3个月余来找院行膀胱彩超.于膀胱内口6:30处可见1.5cm×1.1cm的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CT:平扫未见异常.行尿常规及脱落细胞检查:未见异常.到吉林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行膀胱彩超提示:膀胱肿瘤.行膀胱镜检查:三角区尿道内口侧距两输尿管开口约1.5cm处可见一直径约1.6cm的菜花样肿瘤,有短蒂及短绒毛.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因体检时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2个月入院。自述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压120/80mmHg,心电图、X线胸片、血液生化、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膀胱右侧壁占位病变。膀胱镜发现膀胱右前侧壁有大小约2.0cm×2.0cm的包块,基底部宽,向膀胱内突出,表面覆盖正常膀胱粘膜,距右输尿管管口3.0cm。双侧输尿管口正常。术前诊断为膀胱肿瘤,于2006年4月2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放手术,术中触摸肿瘤时,血压突然升至210/110mmHg,考虑为膀胱嗜铬细胞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瘤后血压降至80/50mmHg,术后给予去甲肾…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0余天,加重一周,拟“血尿待诊”收入院。患者3月前因包茎伴包皮龟头尖锐湿疣在外院行包皮龟头尖锐湿疣切除术,术后未见局部复发。查体,外生殖器正常,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 ,白细胞酯酶试验 。B超示膀胱三角区有0.5cm×0.5cm的新生物,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B超诊断,膀胱占位。  相似文献   

6.
兰秀星  邹强 《浙江医学》1999,21(11):665-666
腺性膀胱炎并发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自1991年~1998年2月共收治5例,现就两者的关系、诊断及治疗作一探讨。 病例介绍 例1:男,36岁。无痛性间歇肉眼血尿5年。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2cm×2cm菜花状赘生物,基底宽,肿块中央区可见血管。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级伴腺性膀胱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4天”于2009年05月13日入院。患者过去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体:BP 102/67mmHg,未见明显异常体征。我院彩超:膀胱壁实性占位。入院后行膀胱CT:膀胱右侧壁占位,考虑膀胱癌。于2009年05月15日在局麻下行膀胱镜检查术,术中见:距右侧输尿管开口约2cm处膀胱侧壁可见一大小约3·5cm×2·5cm纺锤样新生物,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超声内镜)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支气管镜(Olympus BF-UC260F-OL8)对22例B超提示膀胱占位的患者行膀胱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初步诊断后改用传统膀胱镜行膀胱镜镜检,对可行活检的19例患者行病变活检术.根据镜检结果进...  相似文献   

9.
1病历报告 患者,女,30岁,于2010年3月5日入院,10d前正常体检行彩超检查膀胱,发现左侧壁有-2.0cm×1.7cm稍强回声光团。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距左输尿管口4.0cm处有一肿物广基2.5cm×2.0cm×1.5cm。镜检时患者家属不同意活检病理检查。术前诊断膀胱占位,未能明确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超声内镜)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支气管镜(Olympus BF-UC260F-OL8)对22例B超提示膀胱占位的患者行膀胱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初步诊断后改用传统膀胱镜行膀胱镜镜检,对可行活检的19例患者行病变活检术。根据镜检结果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比较超声内镜、传统膀胱镜检查术中的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膀胱镜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顺利完成22例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4~10 min,平均(6.4±1.2)min,长于传统膀胱镜检时间(5.1±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超声内镜检查VAS为(1.4±0.5)分,低于传统膀胱镜检的(4.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内镜下膀胱壁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层次清晰,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左输尿管末段实性占位1例,结合宫颈腺癌术史考虑为局部复发;1例为脐尿管囊肿伴钙化;1例为膀胱肌层平滑肌瘤;1例为腺性膀胱炎。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基本吻合。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操作可行,能显示膀胱各层结构及输尿管末端和膀胱外病变,具有痛苦小、无盲区的优点,但在镜头活动度、工作通道设计等方面仍有不足,进一步改进后可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15天,于2003年5月5日入院。B超示:前列腺肿大,膀胱三角区新生物。尿常规:RBC( ),WBC(±)。肛门指检:前列腺Ⅲ度肿大,质韧,光滑无结节。入院次日行前列腺摘除术,第三天行膀胱切开膀胱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壁增厚,粘膜粗糙,膀胱三角区有约3cm×3cm×1cm新生物,基底宽,无蒂,呈结节状突起,表面不光滑,灰白质中。临床诊断:膀胱癌。病理检查:灰褐灰白色组织0.5cm×0.5cm×0.5cm两粒。镜检(图1、2):可见大量浅红色、云雾状、片块状、无细胞性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呈红色。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 例1"D-J"管下端末能置入膀胱.男性病人,因反复右例腹部疼痛5a余入院.诊断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右肾中度积水,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术中于输尿管上取出15cm×1.0cm褐色桑椹状结石1枚.取石后由输尿管切口内向下置入F-7#,"D-J"管约插入17cm后,分层关闭切口.术后恢复尚可,手术后14d在局麻下行膀胱镜下拔管术,术中于膀胱内未见"D-J"下端,遂于骶管麻醉下行输尿管镜检,镜体向上进入输尿管内约5cm见"D-J"管,顺利取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张红宇  李强  卓辉 《海南医学》2003,14(12):130-131
患者男 ,72岁 ,因“无痛性血尿一周”入院 2 0 0 3年 5月 2 3日。既往史中 9年前曾因“右肾结石”行“右肾切除术”。B超示 :膀胱内实性占位。膀胱镜检 :右输尿管开口处见 0 .5× 0 .8cm菜花状新生物突出并可见输尿管口喷血。病检 :移行细胞癌Ⅰ级。术前诊断右输尿管残端癌 ,膀胱癌 ?于 5月 2 7日在持硬麻下行右输尿管探查 :术中见右输尿管残段上端位于脐上 2cm水平 ,全段输尿管增粗 ,腔内充满血性液。剖开见距膀胱入口处5cm有新生物约 1× 0 .5cm向管腔内生长 ,其下方见散在新生物生长 ,右输尿管口绿豆大小新生物突入膀胱。右髂血管旁 2枚…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肉眼血尿,尿频1年加重1周到我院就诊。1年前因诊断为“膀胱肿瘤”,在外院予以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膀胱癌”。8个月前复发。再次行“膀胱肿瘤切除术”。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B超提示:“膀胱多发性占位”。经过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膀胱切除及回肠代膀胱术。术后予以抗炎、止血、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15天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24天吻合口愈合,无漏尿。术后26天拔除耻骨后引流管,术后32天拔除导尿管,排尿自控尚可。40天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手术损伤超过24h,往往暂时性尿流改道再延期手术,我们对3例子宫全切术后输尿管阴道瘘行早期输尿管膀胱吻合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立法3例患者,年龄38,42,56岁,因子宫巨大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分别于第10,17,30d出现阴道流尿不止再次入院或院外转入,3例均有正常排尿。诊断右输尿管阴道瘘1例,左输尿管阴道瘘2例,分别于子宫切除术后24,28,46d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病例下腹股沟韧带上方2.0cm弧形切口,于腹膜外分离中下段输尿管,将输尿管近膀胱处切断,远端输尿管结扎,膀胱切一小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行膀胱全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利用微创腔内技术行输尿管狭窄切开术,术后用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了解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次发生狭窄机会及分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3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3个月行影像学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6岁,2004年1月体检发现肝脏长大,B超示肝右叶实性占位,肝CT提示肝右叶肝癌8cm×10cm×12cm.在天津某医院行肝移植术,术后长期使用他克莫司抗排异反应,未化疗.术后1月出现左肩疼痛未重视.术后4月出现排尿困难,大便干燥,阴囊疼痛,腰疼以致不能入睡,伴腰骶部疼痛,向髋部放射,进而完全不能自主排尿而入院.查体:耻骨膀胱区压痛,膀胱区叩浊,膀胱上极达脐平面;骶尾部、会阴、阴囊针刺反射灵敏.B超:肝右叶占位2.2cm×2cm,上腹部占位病变,脾大.肝CT:肝移植术后,肝Ⅶ示一个稍低密度结节,肝静脉食道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门腔间隙软组织肿块,考虑肿大淋巴结可能大.MRI示:腰骶段椎管内未见肯定病变,S3椎体骨质信号异常,左股骨大转子邻近软组织信号异常.  相似文献   

18.
成人输尿管囊肿(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 10年间收治 13例成人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行膀胱镜、B超、KU B+ IVU检查可确诊。行开放手术 4例 ,其中 2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移植术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 9例。13例患者中有 8例合并结石 ,术中同时取出。结论 :对合并结石在 2 .0 cm× 2 .0 cm以内 ,囊肿在 3 cm以内者 ,尽量行经尿道电切术 ;开放手术对大囊肿或合并多发性结石或输尿管畸形的病例适宜。必要时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或成形术。同时注意抗逆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膀胱内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对3例单侧输尿管末端狭窄的患者行经膀胱内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术中出血量均<50 ml,术后无尿漏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术后随访5?8及13个月,B超?IVU提示输尿管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经膀胱内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专科查体和影像学特征明确临床诊断,并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33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专科检查,腹部略膨隆,余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叩诊以浊音为主,于腋中线处浊音变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过水声。于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7 cm×9 cm×26 cm,质软,边界不清,无活动性,触痛阴性,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时妇科彩超,于子宫上方探及巨大无回声,上达剑突下,宽约18.6 cm,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侧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扩张,其内可见水样密度影;腹腔内可见团块状囊性占位,大小约17.9 cm×9.0 cm×26.7 cm,病灶局部可见囊壁结节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局部可见点状钙化,余未见异常。考虑腹腔内囊实性占位,不除外压迫左侧输尿管,继发左肾及左侧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规范化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