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变化及临床表现特点与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合并PTE的诊断.方法 比较43例COPD合并栓塞组患者和41例非栓塞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栓塞组与非栓塞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变化、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诊断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作CT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50例作为合并肺栓塞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作为未合并肺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出值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肺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检出值为(760.0±50.0)μg/L,明显高于未合并肺栓塞组的(250.0±3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 cm及存在深静脉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0 cm及深静脉血栓为主,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是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可供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86-1388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63例AE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分为对照组(PASP<40mmHg)6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40mmHg60mmHg)4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CRP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AECOPD合并中重度PH组患者NT-ProBNP[(1206.13±321.06)ng/L],CRP[(33.13±2.01)mg/L]及PCO2[(48.13±7.12)mm Hg]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502.11±59.18)ng/L],CRP[(12.18±1.98)mg/L]及PCO2[(35.72±5.8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中重度PH组患者NT-ProBNP[(1206.13±321.06)ng/L],CRP[(33.13±2.01)mg/L]及PCO2[(48.13±7.12)mm Hg]水平高于轻度PH组[NT-ProBNP[(592.36±48.91)ng/L],CRP[(18.26±3.26)mg/L]及PCO2[(40.85±9.96)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CRP及血气分析在临床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判断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与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率为(83.6±3.8)次/min、呼吸频率为(31.7±2.4)次/min、舒张压为(82.9±6.3)mm Hg、收缩压为(131.5±9.4)mm Hg;观察组(77.8±6.2)次/min、呼吸频率为(26.8±2.2)次/min、舒张压为(78.4±5.7)mm Hg、收缩压为(125.3±7.6)mm Hg(P0.05)。结论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给氧方法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严重低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氧合效果。方法:按患者自身交叉配伍设计,把具有严重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呼吸机面罩上给氧(对照组)与呼吸机面罩内给氧(试验组)两组血气及指末梢脉氧改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在使用呼吸机前PaO2为(58.26±7.52)mm Hg(1 mm Hg=0.1333 kPa),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为69.80 mm Hg;试验组在使用呼吸机前PaO2为(57.68±6.45)mm Hg,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为80.53 mm Hg。两组在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使用呼吸机10 min、30 min、1 h后的SpO2分别为(85.7±10.44)%、(84.3±8.98)%、(85.3±9.35)%,试验组分别为(92.6±8.62)%、(95.2±7.76)%、(95.5±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面罩内给氧较呼吸机面罩上给氧对严重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更有助于改善氧合,且不会引起二氧化碳储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钠肽(BNP)与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BNP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超声有无肺动脉高压表现分为有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以临床和理化检查变量为自变量,有无肺动脉高压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BNP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及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7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肺动脉高压者38例,无肺动脉高压者36例。有肺动脉高压组BNP> 100 ng/L比例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78. 9%(30/38)比16. 7%(6/36)](P <0. 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无肺动脉高压组[(61±11) mm Hg(1 mm Hg=0. 133 k Pa)比(70±11) mm Hg,(32±5) mm Hg比(36±5) mm Hg](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 100 ng/L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 <0. 05)。BNP诊断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05(95%CI0. 837~0. 973),最佳临界值为112 ng/L,灵敏度为76. 3%,特异度为91. 7%。结论 BNP> 100 ng/L是急性肺栓塞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预测因素,BNP可以作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病例为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住院AECOPD患者。入院即刻完成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查,48 h内完成双上肢、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者同时行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符合入组者共282例,VTE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组(PaO2<60 mm Hg,84例)16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DVT),其中3例同时发生PTE,VTE发生率为19.1%(16/84)。非低氧血症组(PaO2≥60 mm Hg,198例)1例存在DVT,无PTE发生,VTE发生率为0.5%(1/198)。两组患者VTE总发生率为6.0%(17/282)。低氧血症组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aO2<60 mm Hg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VTE发生率为6%,以下肢DVT为主要表现,尤其多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应用常规疗法;后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再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呼吸、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治疗后的HR为(86.07±5.49)次/min、BR为(16.35±2.71)次/min、PaO_2为(80.96±7.32)mm Hg、PaCO_2为(50.13±5.37)mm Hg,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和血气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并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在呼吸困难,肺功能症状及ET-1方面改善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应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李漱 《当代医学》2012,18(24):99-10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两组相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COPD患者89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ASP≥30 mm Hg)和肺动脉压正常组(PASP<30 mm Hg),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循环血液中NT-pro BNP及Hs CRP的水平。结果 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NT-pro 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COPD并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且NT-pro BNP与Hs-CRP水平随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增加与NT-pro BNP及Hs-CRP水平增高有关,提示了炎症反应可能参与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形成,NTpro BNP及Hs-CRP对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成虎 《吉林医学》2016,(4):846-84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心脏多谱勒超声测定83例住院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及同期30例我院离退休健康体检者肺动脉收缩压,并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25.65±7.23)mm Hg(1 mm Hg=0.1333 k Pa)、HCY水平(14.11±5.57 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50.01±14.29)mm Hg、(23.38±2.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反映了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肺动脉压力增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4例入选病例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和增高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情况、Cys-C和住院时间。结果肺动脉压增高组Cys-C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Cys-C (0.97±0.43 vs 1.2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PaO2、PaCO2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ys-C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性(r=0.614,P<0.01)。结论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Cys-C明显增高,并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ys-C可作为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按照PASP≥或<40 mm Hg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8、BNP、D-D、TNF-α、FIB及HCT水平。结果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8、BNP、D-D、TNF-α、FIB及HCT水平均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70-72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医院无创通气并带有家庭型Bi PAP呼吸机、在家训练或每日坚持在医院进行无创通气的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治疗期间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暂停治疗后由于各种因素而未进行无创通气的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或者氧疗的时间在10 h,以6个月为观察周期。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CAT评分,计算氧合指数,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记录患者的肺动脉压指数以及右心室内径,同时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CAT评分等上述指标测定,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24.1±7.1)分和(20.0±3.9)分;研究组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内径比较中,治疗前分别为(59.4±11.5)mm Hg、(28.1±5.5)mm,治疗后分别为(53.1±8.6)mm Hg、(24.5±4.2)mm Hg;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法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超峰 《当代医学》2012,18(21):43-4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处于急性期的20例患者和处于缓慢期的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同一时期的40例肺部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最后比较两组的结果.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的意义.结果 通过本研究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患者体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普遍偏高,其中处于急性期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1.98±0.25)mg/L,缓慢期的值为(1.68±0.21)mg/L,而对照组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的血浆含量是(0.33±0.17)mg/L.研究组的数值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患者体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普遍偏高,越是急性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越高.所以D-二聚体测定值在临床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三七皂苷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治疗后WBC、N、ESR、CRP水平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WBC由治疗前的(10.585±4.201)×109/L下降至(8.719±2.999)×109/L;N由治疗前的(0.769±0.103)下降至(0.693±0.126);ESR由治疗前的(38.182±29.198)mm/h下降至(13.955±10.477)mm/h;CRP由治疗前的(37.542±20.318)mg/L下降至(7.250±5.127)mg/L,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三七皂苷组PaO2由治疗前的(74.625±32.552)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85.839±23.476)mm Hg;PaCO2由治疗前的(68.537±15.844)mm Hg下降至(41.316±4.940)mm Hg,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WBC、N、ESR、CRP明显下降,PaO2上升和PaCO2下降。三七皂苷有良好的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感染治疗作用;亦能改善低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改善患者气道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共42例COPD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42例单纯COPD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组胸痛、咯血、发热、胸腔积液和不对称下肢水肿的发生率高,肺动脉压明显升高,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PE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当COPD患者出现胸痛、咯血、发热、胸腔积液和不对称下肢水肿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并尽快选择CT肺动脉成像或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对他们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其中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而出院的患者共有37例,37例患者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的Pa O2平均上升到(80.3±5.0)mm Hg;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的Pa O2平均上升到(63.5±5.4)mm Hg,Pa CO2平均下降到(51.3±4.3)mm Hg;因年龄偏大、病情危重、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共有3例。结论在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素及华法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分别给予肝素及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均短于肝素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出血症状,华法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数略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