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与分析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检验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结果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总数为360例,不合格标本10例(2.78%),门诊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308例,不合格标本4例(1.30%),住院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52例,不合格标本6例(11.54%);患者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中,主要原因为标本数量少4例(1.11%),其中主要为住院患者2例(3.85%)。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多来自于住院患者,标本数量少是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包括标识错误、申请单填写不详、标本污染以及容器错误等,应加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以减小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所登记的临检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结果: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有不合格标本1457例,其中标本量少量多458例,占31.43%;溶血408例,占28.00%;标本凝固355例,占24.37%;容器错误190例,占13.04%;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6例,占3.16%。结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中以标本量少量多、溶血、标本凝固、容器错误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临床护士的责任性不强,加之对检验知识的缺乏,而使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临床应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以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未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微生物送检100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组100例不合格标本中,医护因素18例,约为12%;患者准备因素22例,约为16%;标本采集因素56例,约为56%。结论:应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视,提高医生、护理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微生物送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95-3896
目的通过对30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和判定,总结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30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溶血、脂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有关。结论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真实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修全 《中外医疗》2012,31(24):164+166-164,166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1299例,统计其中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级不合格率,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不合格标本57例,不合格率为1.04%,门诊患者中不合格标本7例,不合格率为0.12%。结论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门诊患者,其质量控制方法是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佳宁 《当代医学》2021,27(2):111-112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200例行尿液常规检验的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液检查常规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检验满意度、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实验组标本检验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检验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容器使用不恰当、样本标记不清、送检超时等。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合格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最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血、痰、尿、胸腔积液、腹水、粪便、各种分泌物等3 896份临床微生物标本,对其中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原因。结果:总计3 896份微生物标本,11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3%。内科系统送检例数最多,发生错误例次最多;标本采集不当、污染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注重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加强对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中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根据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96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主要项目。结果:检验96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58例不合格,概率为6.04%,血液样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采集样本量少、凝血、抗凝不全、溶血、输液肢体采血及受检者准备不足,不合格项目主要有凝血常规、生化检验、血常规和免疫、血培养。结论:找出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中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针对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检查科在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0例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中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一些相应的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对这400例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这些标本有110份是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7.5%.其中公共卫生用具检验不合格的有35例,占不合格比例的31.8%;水质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40,所占不合格比例的36.3%;空气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18,所占不合格比例为16.3%;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检验不合格数为17,所占不合格数的比例为15.4%.经过对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标本本身存在着问题,达不到检测的基本条件;一是送验不及时导致标本的质量出现问题.结论:对于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质量控制应该加大对水质、公共用具等的监控力度.另外还需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使送验过程及时、规范,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次研究观察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并分析其质量控制方案。方法 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实施时间的具体区间,选择此期间的200例实施生化检验的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集有效的检验标本,其中存在7例质量失控的标本,分析其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与纠正措施。结果标本不合格率为3.50%,有测定项目存在偏低的情况。结论通过对不合格检测项目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纠正方法可使得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科室送检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院检验分析前标本不合格发生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来降低不合格标本比例。方法:对本院2012年—2014年临床送检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各临床送检的标本共7 455份,不合格标本为66份,不合格率为0.885%。标本凝块、溶血、脂血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医院应严格控制送检标本的采集、运输流程,完善采集标本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来提高送检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检验标本是否合格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约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为有效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本文分析了本院近3年各种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苏琼 《吉林医学》2014,(18):4027-402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高送检标本的检验准确度,保证标本质量。方法:选择送检的分泌物、粪便、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脓液等50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为57例,占11.40%。粪便不合格率最高,占35.08%,痰液次之。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时间延误、标本容器污染等原因造成。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及送检规范培训,加强标本送检前质量把控力度,提高标本送检速度,才可实现有效送检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过程中不合格情况以及导致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检验科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年间发生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并归纳常见导致血液检验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率分别为0.54%、0.52%、0.51%,各年间出现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波动相对在一个区间内。从其中随机抽取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1000份分析后发现导致检验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包括:血液溶血标本、血液比例、抗凝剂、血液标本保存质量。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程序和流程进行严密监测,才能有效提升血液标本检测的临床准确性和引导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姜岩涛 《吉林医学》2013,(26):5504-5505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3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通过检验、分析,判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具体有效的措施。结果:经过检验分析,在30例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原因分别有:凝血7例,溶血6例,错用抗凝4例,血液标本量不准5例,缺项或姓名不符合2例,申请单与标本不一致1例,送检延迟1例,其他4例。结论: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等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提高采血者责任心,是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合格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