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予以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分析与对比2组方法检出病灶情况.结果 CT检出的病灶(210个)明显少于MRI(612个).CT检出119个病灶直径小于5mm,91个病灶直径大于5mm;MRI检出430个病灶直径小于5mm,182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检查准确性比CT较高,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 CT 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扫描与 MRI 扫描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MRI 共检出76个病灶,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MRI 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区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MRI与CT对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闭塞 ,造成脑深部的微梗塞病灶 ,其最大直径不超过2 0mm ,可为一个或多个。由于病灶微小 ,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 ,常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对本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住院确诊的6 4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MRI及CT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探讨MRI与CT对腔隙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6 4例均为本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的住院患者 ,全部经颅脑MRI检查确诊。其中男4 1例 ,女 2 3例 ,年龄 39~ 76岁 ,平均 6 3岁。 6 4例中有… 相似文献
4.
5.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的MRI、CT表现对照,探讨MRI检查对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和优点。方法对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120个,CT扫描发现病灶84个,扫描包括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位置。结论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脑干、后颅窝、颅顶部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用CT和MRI检查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22例,结果:CT检查的阳性率为227%,MRI检查的阳性率为100%,笔者对用CT与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CT与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CT与核磁共振诊断后患者的病灶数量、检查时间、检查费用等。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出的总病灶数量明显优于CT检查,其检查时间、短于CT,但检查费用较高。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无论从检查时间、检查准确率方面均明显优于CT扫描,然而核磁共振费用较高,但从多方面权衡,核磁共振的价值远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9.
王亚萍张莉红陈文君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2):19-20
目的 对比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路径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病灶直径、位置、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比较MRI和CT检查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经CT确诊159个病灶,CT检出多发病灶者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额叶、丘脑、小脑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内囊处病灶检出率较CT低(P<0.05);但两种检查对顶叶、基底节及脑干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258个,CT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4个,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可见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强化。MRI检查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多发絮状稍高信号影。结论 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但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 MRI 扫描以及 CT 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在病灶定位中,CT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54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62.1%(54/87),MRI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84例,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6.5%(84/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MRI 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 CT检查(P <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MRI 检查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 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病灶,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52-153
目的:探讨在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中,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在进修中,收集本院2009年2月~ 2010年2月间共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2WI/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后均发现病灶213个;所有患者行CT检查后发现病灶38个,CT检出率为MRI的18%.MRI检查对患者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显示情况优于CT.结论: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检查,MRI优于CT,且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8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其检出率。结果经MRI诊断的小病灶(<5mm)检出率(37.5%)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在不同部位的发病情况,则可见MRI在额叶的检出率(27.9%)显著高于CT(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或者MRI均可以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诊断早期微小病灶的效果上优于CT,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 CT 和 MRI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4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头颅 CT 和 MRI 检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4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 诊断基底节病灶17个,内囊病灶11个,顶叶病灶8个,额叶病灶5个,脑干病灶3个,丘脑病灶2个,小脑病灶1个。影响特点均呈小片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6~1.5 cm。MRI 诊断基底节病灶66个,内囊病灶49个,顶叶病灶37个,额叶病灶25个,脑干病灶13个,丘脑病灶8个,小脑病灶5个。病灶在 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在抑脂相上呈现高信号。病灶直径为0.2~1.4 cm。CT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MRI(P <0.05)。结论:CT和 MRI 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应用均较广泛,CT 对早期病灶检出率较低,但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MRI 检出率高,但价格昂贵,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 对经CT诊断的 12 4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放射冠、侧脑室外侧 ,且纯运动或并感觉障碍的梗死面积较大 ;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 ,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粘度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有 :5 0岁以上年龄人群 (其中 ,男性 >女性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异常及高血粘度。要达到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首先要控制上述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均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74例患者,MRI诊断69例阳性,检出率为93.2% (69/74),CT诊断61例阳性,检出率为82.4% (61/74),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所用时间与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均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有效措施,相比而言,MRI检出率更高,而CT操作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特点及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500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T和MRI的影像特点及转归的综合分析。结果:明确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为其主要危险因素,CT、MRI大大提高其检出率,MRI为其主要检查方法。结论:正确认识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MRI影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因素。临床分型以感觉运动型最多(占57%),MRI检查共发现168个病灶,基底节区最多(占56%),最小病灶为2×2mm。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易多发,MRI是目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 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检查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范围为 0 .2~ 1.5cm居于脑深部的梗死 ,Fisher认为腔隙的最大限度为 1.5~ 2 .0cm。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 ,发现它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作者收集了 5 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资料 ,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9例 ,女性 2 1例 ,年龄为 3 4~ 84岁 ,其中 5 5岁以下 9例 ,5 5~ 70岁 3 3例 ,70~ 84岁 8例。高血压病 3 3例 ,糖尿病 9例 ,高血脂 19例 ,缺血性心脏病 8例 ,心律失常 2例。1.2 临床体征 构音不良 -手笨拙综合征 13例。感觉运动性障碍 12例 ,无面瘫型单…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死(Lacuner infarcts,LI)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国内外报道LI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左右[1].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断明确的54例LI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