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管导管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尤为重要,但对导管套囊的护理,还存在被忽视的问题,殊不知导管套囊护理不到位,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套囊压力过大引起的气管食管漏,压力小或未充气引起的导管位置改变,充气或抽气不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现就作者近年来套囊护理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导管套囊压对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套囊压过低可导致漏气,影响通气效果或导致误吸;套囊压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不同程度受损。本文就气管导管套囊压的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套囊压对气管黏膜的影响和套囊压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罗林丽  罗东  黄蔚 《医学综述》2012,(21):3591-3593
气管导管套囊在呼吸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气管导管套囊辅助用途的开发,临床上在气管导管套囊的合理使用和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步应用于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对减少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和推广气管导管套囊的新用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5.
本组46例因张口困难、头颈部活动受限等不能在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经鼻腔盲深置入气管导管。病人保持自主呼吸,进行粘膜表面麻醉,导管先入食道后退至听到气流音即止,使导管前端处于喉腔中位,减少向两侧偏移的机会,同时适量的气囊充气,使导管前端抬高,便于对准声门,此法可明显提高经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头倾斜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uff)的影响。方法 45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在仰卧、头中立、床头抬高30°体位下校正并测定基础Pcuff,以床头抬高30°(P1)→床头抬高60°(P2)→恢复床头抬高30°(P3)→床头放低至0°(P4)的体位依次测定Pcuff、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TV)并进行比较。结果由床头抬高30°转换为床头抬高60°Pcuff从(31.3±4.7)cmH2O下降至(25.7±3.3)cmH 2O(P<0.01);床头抬高30°放低至0°后,Pcuff由(30.8±4.1)cmH2O下降为(25.3±2.4)cmH2O(P<0.01)。结论气管导管Pcuff应实施个体化管理,床头倾斜度改变后应及时对Pcuff进行监测和校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腔电视镜下胆囊摘除术(LC)病人随机分成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充气F组和最小漏气充气法Z组,观察两组通气时套囊充气后压力值,气腹前、后漏气例数,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例数,操作所需时间,套袭抽气应激反应例数。结果:通气时放纵后气囊的压力平均值F组19±10cm H2O,Z组18±11cm H2O(P〉0.05),气腹前、后漏气例F组0/2例和Z组0/3例;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F组4例,Z组6例,操作所需时间F组6±3秒,Z组15±6秒(P〈0.05),套囊抽气应激反应F组1例、Z组0例。结论: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能满足一般呼吸道管理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4~8岁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无套囊组,Ⅱ组为有套囊组,观察两组插管时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拔管时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术后喘鸣发作率。结果Ⅱ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气管导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明显低于Ⅰ组,术后喘鸣发作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带套囊气管导管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气管内插管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人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人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人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气管插管上的套囊,置于出血鼻腔充气后治疗鼻出血。方法:在明确或大体上了解出血是来自鼻腔,将已消毒的插管套囊置于相应部位,充气后使之止血,然后用止血钳挟持套囊的导管并固定于病人的衣领处。如果充气后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放气,变动气囊位置,直到获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24岁,体质量65kg。2个月前因服敌敌畏经当地医院抢救后痊愈出院。35d前患急性喉炎再次入院,因呼吸困难,紧急行气管内插管,治疗约10d后拔除气管插管,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合作,口唇轻微紫绀,声音嘶哑,呼吸浅促,频率24min^-1,可闻及呼吸性喉鸣音,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于性啰音。既往无其他重  相似文献   

13.
杨红明  李兵  艾蕊  郭燕 《西部医学》2012,24(8):1574-1576
目的观察经气管导管套囊给予2%利多卡因是否能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和气道反应以及长期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CS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3组,分别向套囊内注射空气、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以及手术结束即刻、拔管时、拔管后1、3、5和10min的HR、SBP、MAP。随访术后24h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拔管即刻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升高,且即刻、1、3min的数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除了拔管后10min以外的其它时点利多卡因组的数值均较其它两组低(P〈0.05)。拔管后5min利多卡因组的生命体征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组的呛咳病例数较C组和S组低(P〈0.05),而C组和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4h后L组的咽痛和咳嗽病例数也较C组(P〈0.01)和S组少(P〈0.05),而C组和S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在声嘶和气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方面发生率均很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气管导管套囊给予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少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呛咳,且术后的咽痛、咳嗽等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人工气道在抢救呼吸衰竭,挽救病人生命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工呼吸器必须经过人工气道与病人气道相接,在护理气管切开病人中正确使用气管套囊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抢救的成败.现就2例因使用套囊不当而并发大出血的沉痛教训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与整形手术由于病变和手术操作的影响,麻醉处理难度大,要求高,原则上均应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但全麻诱导时,常因颌面肿瘤、畸形或缺损致面罩漏气,使人工通气困难;尤其是巨大百体肿物与口底癌,喉镜置入很困难,且易发生肿瘤接触性出血,甚至发生误吸与窒息。为此,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诱导方法,提高经界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促使口腔颌面整形外科发展,仍是临床麻醉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院自1994年以来,在静脉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的基础上,采用套囊充气法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口腔颌面整形手术36例,效果满意,报告…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43岁。因四肢及颈背部30%烧伤,在全麻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切痂异种皮覆盖术,术前ECG及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血生化检验各项指标正常。术中病人生命体征维持正常,无明显波动。术毕因考虑到病人自主呼吸空气时SpO2在92%-94%,且病人颈背部烧伤,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对成年犬气管黏膜压迫的病理学观察,低压气囊组的气管黏膜受损程度较高压气囊组轻,气管内麻醉插管时。用低压气囊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TDSA)用于小儿带套囊气管导管选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12岁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需气管插管的患儿共180例,通过年龄公式经验性选择气管导管型号,插管后根据漏气试验确定气管导管型号,同时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应用超声测量MTDSA。针对选择导管型号合适的病例,分别对MTDSA、年龄、身高、体质量与临床最适导管内径(ID)之间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并建立MTDSA与ID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再分别对超声测量法与年龄公式法选择导管的准确率进行临床验证和分析。结果与其他因素相比,MTDSA与导管ID之间的相关性更好,超声测量法确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D=0.601×MTDSA+0.015(r=0.954),超声测量法与年龄公式法的准确率分别为80%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 < 0.05)。结论超声测量MTDSA可以作为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用于指导小儿带套囊气管导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