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maturity onsetdia betesoftheyoung ,MODY)是一组由于多种单基因突变 ,胰腺 β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为原发性胰腺 β细胞功能缺陷而非胰岛素抵抗 (IR)。2 0世纪 5 0年代 ,Fajans等注意到密西根州有些德国后裔 ,在 2 5岁以前就发生糖尿病 (diabetesmelli tus ,DM) ,进一步的家系调查发现 ,患者亲属中几乎半数都有DM ,甚至三代同堂。其DM尽管发病年龄偏早 ,但至少最初两年都不需注射胰岛素[1] 。Tat te…  相似文献   

2.
成年起病型青少年糖尿病(maturity—onsetdiabetesoftheyoung,MODY)是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以胰岛8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约占所有糖尿病的1%~2%,易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由于MODY的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和遗传咨询有重要影响,故应积极进行鉴别诊断。本文将简要介绍MODY与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以及不同亚型MODY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起病过程的临床异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05例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急性起病及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分别≤或>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为定性检测,GAD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ICA、IAA及血清C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多变量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T1DM、急性起病及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分别占8.8%、66.8%及24.4%.3组中FT1DM患者血糖升高更明显[分别为(31±12)、(25±10)、(24±8)mmol/L,F=4.462,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略高于正常[分别为(6.8±1.1)%、(12.3±2.4)%、(13.9±2.7)%,F=54.661,P<0.05],酮症酸中毒更常见(分别为93.8%、45.3%、8.0%,F=44.943,P=0.000),合并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肝肾功能受损更严重,合并妊娠的比例更高(分别为22.2%、0、0,X2=20.982,P=0.000).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年龄及体质指数较另两组大,而体质量下降更明显,负荷后C肽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分别为(0.40±0.36)、(0.10±0.13)、(0.34±0.26)nmol/L,F=8.752,P<0.05].儿童及青少年在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临床表型与成人相似.结论3组患者起病过程的临床异质性十分明显,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存在不同的疾病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观察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以酮症起病的初发1型糖尿病(T1DM)的疗效并探讨移植时病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筛选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以酮症起病的初发T1DM患者10例进行异体MSCs移植,其中4例行骨髓MSCs移植,6例行脐带MSCs移植。纵向观察患者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的变化。按移植时病程不同将移植患者分为病程≤1个月组(4例)和病程>1个月组(6例)并作进一步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移植后不同周期各指标的变化,分层及协方差分析比较移植时病程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生存分析比较胰岛功能衰竭速度。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不同周期时10例T1DM患者平均胰岛素用量及HbA1c水平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HbA1c于6、12个月时降低显著(7.2%±2.1%、7.2%±1.7%比10.3%±3.5%,F=4.435,P<0.05);空腹C肽(FC?P)及餐后2 h C肽(2h C?P)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移植后不同周期时,病程≤1个月组患者胰岛素用量的减少(6、12个月时)及2 h C?P的增加(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病程>1个月组患者[(-0.40±0.64)比(0.08±0.23)U·kg?1·d?1、(-0.50±0.46)比(0.08±0.17)U·kg?1·d?1和(191±258)比(-244±276)pmol/L,F=7.94、16.21、8.69,均P<0.05];移植后各周期时,病程≤1个月组患者胰岛功能衰竭速度低于病程>1个月组患者(χ2=3.74,P=0.05)。结论异体MSCs移植能够改善酮症起病初发T1DM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移植时的病程可能是移植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2月至8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MODY2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抽提相关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直接测序。结果在4例家系中共诊断10例GCK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者。在8例有临床资料的患者中,高血糖的诊断年龄为5.3~44.0岁,查体是主要发现形式,所有患者血甘油三酯水平均正常或低于正常下限。4个家系的GCK基因检测发现2个新突变c.749G〉A(R250H)和C.781G〉C(G261R)和2个已报突变e.127C〉T(R43C)和c.571C〉T(R191W)。结论中国MODY2患者临床表现多样,GCK基因C.749G〉A突变可能是MODY2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住院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18岁为成年的切点,将患者分为成年起病组(516例)和非成年起病组(22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新诊断患者根据起病时是否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分为伴DKA组(68例)及不伴DKA组(25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生化特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6年间我院收治的T1DM患者共74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402例(54.2%),女性340例(45.8%);平均发病年龄为23(1~61)岁,154例(20.8%)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18岁的患者516例(69.5%),其体质指数(BMI)为(16±9)kg/m。。与非成年起病组比较,成年起病组血尿酸水平[(274±122)比(243±97)Ixmol/L,t=2.631]、高血压发生率(14.9%比7.1%,)(2=8.818)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成年起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9.7%±3.1%比10.7%±2.8%,t=3.221)、起病时发生DKA(20.9%比24.3%,t=4.276)及使用胰岛素泵(0.2%比16.4%,)(2=16.269)和多次胰岛素注射(57.6%比64.6%,x2=1.517)治疗的患者比例及胰岛素用量[(0.7±0.3)比(0.9±0.4)U/kg,t=5.061]均明显低于非成年起病组(均P〈0.05);与不伴DKA组比较,伴DKA组的空腹血糖[(23±10)比(19±8)mmol/L,t=3.688]明显增高,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明确诊断为T1DM,分别有37.4%和26.9%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30例(4.0%)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0%(21例)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结论我院住院的T1DM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以成年起病者多见,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非成年起病者,起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成年起病者。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基因学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3代遗传家族史,家族中糖尿病起病年龄早,治疗不依赖胰岛素,并发现了位于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37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了丝氨酸(P379T),从而确诊其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中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3型。通过此病例,我们总结了糖尿病的分...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成年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是一种异质性的单基因糖尿病,其中MODY1、MODY2和MODY3是常见的MODY亚型。近年来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  相似文献   

10.
11.
五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5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以起病急骤和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特征,平均病程3.4 d,入院时平均血糖47.7 mmol/L,而平均HbA_(1C) 6.8%,平均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分别为40.0 pmol/L和68.0 pmol/L.随访3~26个月后胰岛β细胞功能无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年龄21~46岁,起病时随机血糖>24.0 mmol/L,HbA1c 5.1 %~7.6%.1~5 d迅速发展至DKA. 结论 FF1DM发病急骤,代谢异常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易合并并肾、心脏、肌肉等多脏器的功能损害,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及经典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入选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和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初发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4例(经典1型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血钾、白细胞计数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升高[分别为(46±6)、(19±6)岁,t=9.89,P<0.01],糖尿病病程明显缩短[分别为(3.5±2.7)、(52.5±32.6)d,t=3.63,P<0.01],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明显增多[分别为50%(3/6)、0(0/24),x2=13.33,P<0.01],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亦增多[分别为83%(5/6)、0(0/24),x2=24.00,P<0.01].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分别为(44±7)、(23±4)mmol/L,t=9.22,P<0.01],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分别为(7.1±1.0)%、(14.4±2.2)%,t=7.66,P<0.01],餐后2 h C肽减少[分别为(0.21±0.17)、(0.58±0.39)μg/L,t=2.29,P<0.05],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分别为(206±124)、(10±2)U/L,t=8.18,P<0.01],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1038±447)、(79±10)U/L,t=11.11,P<0.01],肌酐增加[分别为(179±39)、(55±16)μmol/L,t=12.33,P<0.01],血钾升高[分别为(5.2±0.7)、(3.4±0.8)mmol/L,t=5.07,P<0.01],白细胞计数增多[分别为(21.0±8.1)×109个/L、(6.0±1.9)×109个/L,t=8.64,P<0.01].结论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免疫反应更加强烈,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T1DM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改变肠壁通透性及免疫功能参与了T1DM的进程.使用一些抗生素或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延缓T1DM的发展,为研究T1DM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5.
Turner综合征患者除了典型的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外,还有发生自身免疫疾病及产生自身免疫抗体的倾向.本文报道1例Turner综合征合并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除了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外,根据病例特点使用了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行免疫治疗,治疗后患者胰岛功能好转,有效减缓了免疫损害导致的胰岛功能迅速衰竭.总结该病例及相关文献,我们推测Turner综合征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该类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除了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等缺陷,尚需关注其他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Turner综合征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早期干预,以防止不可逆转的自身免疫性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和不同类型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67例T1DM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沉淀法(RIP)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6种胰岛自身抗体情况。结果本组T1DM共67例,其中经典型T1DM53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12例和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2例。起病年龄2~77岁,体质指数(BMI)(22±4)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9.7%±2.4%,空腹C肽(0.3±O.4)μ/L。GADA(ELISA)阳性51例(76.1%),GADA(RIP)阳性35例(52.2%),IA2A阳性19例(28.3%),ZnT8A阳性16例(23.9%),IAA阳性16例(23.9%),ICA阳性10例(14.3%)。前4种抗体检测方法至少1种阳性者共56例(83.6%)。51例ELISA法GADA阳性包括了35例RIP检测GADA阳性中的33例、19例IA2A阳性中15例及16例ZnT8A阳性中的14例。经典1型糖尿病在发病初至半年内需要胰岛素治疗,而LADA平均在发病3.9年后需要胰岛素治疗。2例FT1D患者起病急,发病时血糖分别为41.1和23.1mmol/L,HbAlc分别为7.8%和6.5%,空腹及餐后血C肽均小于0.03μg/L或不能测出。结论ELISA检0n.0GAD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联合多种抗体检测对T1DM诊断作用有限。FT1D起病急骤,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WHODiaMond项目中国协调中心在全国建立了登记网络。1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个地区根据该中心的计划和要求,对1988~1996年期间诊断的<15岁的1型糖尿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登记。该研究覆盖<15岁儿童1900余万,登记到我国九个民族,共发现883例1型糖尿病病人。结果显示该时期总的确定校正发病率为0.59/10万人年〔95%可信区间(CI):0.57~0.60〕,其中男0.52/10万人年(95%CI:0.50~0.54),女0.66/10万人年(95%CI:0.64~0.68)。按1990年全国人口构成比例标化的确定校正发病率为0.57/10万人年。结论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民族间的发病率差异达12倍;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明显的南低北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儿童1型糖尿病(TIDM)(n=18),LADA(n=23),疑似LADA(n=46),TIDM患者的1级亲属(n=34)和正常对照(n=30),结果显示:联合分析ELISA检测的GAD-Ab和免疫组化检测的IC-Ab,有助于TIDM和LADA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