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裴莉  叶虹 《成都医药》2002,28(1):29-3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的179人中发生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4例患。结果:4例病人中3例的输卵管因素不孕,2例既往有异位妊娠史,3例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后确诊,1例在孕6周B超检查发现异位胎心即确诊,3例病人宫内妊娠获得了继续妊娠。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既往有宫外孕史及输卵管积水患,加强B超临测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对IVF-ET后发生HP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F-ET术后HP发生率为1.54%;4例患者均移植3个以上胚胎,3例有输卵管病史;宫内外同时妊娠症状以阴道流血和腹痛为主,1例伴腹肌紧张及低血容量休克,3例伴不同程度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例病人经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确诊,l例经B超检查及阴道后窟窿穿刺而确诊.4例均行输卵管切除术,其中1例已足月分娩双活婴,1例已宫内妊娠7+月,活胎.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盆腔、输卵管病史或移植多个胚胎是高危因素.加强B超监测有助于在妊娠部位破裂前发现,诊断及治疗宫内外同时妊娠,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3.
邢娟  吴大保  汪菁  周颖  张雪芬 《安徽医药》2017,21(9):1605-1607
目的 分析与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异位妊娠(EP)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EP发生部位(只统计手术中证实发生部位患者)、高危因素及治疗方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VF-ET术后EP组较自然受孕EP组宫角/间质部妊娠、合并宫内妊娠发生率高,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盆腔炎史、输卵管手术史、人流及引产史、EP史在EP患者既往史中较常见,IVF-ET组EP患者输卵管手术史及既往EP史多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IVF-ET组与自然受孕组EP在腹腔镜手术及经腹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VF-ET组腹腔镜手术概率稍高.结论 IVF-ET术后EP患者中特殊妊娠包括宫角/间质部妊娠及合并宫内妊娠较多见;输卵管盆腔炎史及输卵管手术史、流产引产史、异位妊娠史是EP的高危因素,IVF-ET术后EP术中发现输卵管结扎后改变及输卵管间质部残留较多见;腹腔镜手术是EP的主要治疗方式,如需切除患侧输卵管应尽量靠近宫角处凝切避免残留.  相似文献   

4.
沈慧  谢静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63-3463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作为临床医生.能否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抢救可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2005年2—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00例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发病年龄为18~43岁.平均27.6岁.其中22~35岁85例,初次怀孕者11例,有流产、引产史及自然分娩史者85例,放置宫内节育器20例,口服避孕药6例.剖宫产或其他盆腔手术史27例(27%),输卵管绝育术后2例(2%),有不孕症史2例,既往有宫外孕史8例,有结核、梅毒、乙肝病史共4例.无相关原因11例。异位妊娠发生部位:输卵管妊娠96例,宫内宫外复合妊娠、腹腔妊娠、宫角、宫颈妊娠各1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处理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总结回顾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住院的3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诊断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除1例中转开腹外,余全部手术成功,成功率96.8%。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异位妊娠1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的有关因素,探讨及时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14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孕产史、避孕方式、妇科疾病史、异位妊娠史、剖宫产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B超检查、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流产史占83.3%,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占17.4%,盆腹腔手术史占23.6%(其中剖宫产术占1.39%).结论 人工流产史、宫内节育器及盆腹腔手术史异位妊娠发病率高,血尿β-HCG检测及阴道B超、后穹窿穿刺是异位妊娠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1995~ 2 0 0 0年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 2 5 6例 ,其中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HP) 5例 ,占异位妊娠总数的 1.9%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中 ,年龄最大 35岁 ,最小 2 5岁。既往妊娠史 1~ 4次 ,3例已足月顺产 1胎 ,1例为原发不孕患者 ,1例为继发不孕患者 ,不孕年限 2~ 4年。3例患者既往有输卵管炎病史 ,1例为带宫内节育器妊娠。5例均无促排卵药物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史。1.2 住院经过 :本文 2例有输卵管炎病史患者分别于停经 4 0天及 6 4天自觉腹痛、肛门坠胀感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拟诊“宫外孕”。剖腹探查时发现 1…  相似文献   

8.
142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也是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使病人转危为安。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14 2例异位妊娠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4 2例中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 1岁 ,发病以 2 4~35岁最多 ,占 6 2 .8%。异位妊娠的类型 :输卵管妊娠 12 7例 ,其中破裂型 79例 ,流产型 4 8例 ;卵巢妊娠 4例 ;陈旧性宫外孕 10例 ;腹腔妊娠 1例。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中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 ,引产史占 72 .1% ,宫内节育器占 8.2 % ,剖宫产史占 5 .2 % ,盆腔炎史占 4 6 …  相似文献   

9.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近20年尽管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增加了5倍之多犤1犦,但随着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彩色多普勒的运用,提高了异位妊娠的确诊率,使异位妊娠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犤2犦。本文总结了100例输卵管妊娠B超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共100例,年龄19~45岁,平均28岁;停经时间36~89天,平均47天;阴道流血72例;下腹痛伴肛门坠胀30例;19例有异位妊娠史,23例有既往不孕史,38例为初次妊娠,其余均有正常妊娠史。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检查,先排除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10.
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研究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45例。结果:5例宫外孕,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38例,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2例,均与B超诊断相符。2例B超诊断为腹腔妊娠,手术证实为卵巢妊娠,1例B超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手术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B超诊断符合率93.3%。结论: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后致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加深临床医师对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的认识,减少移植后异位妊娠的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2年间助孕中心辅助生殖技术后致异位妊娠并行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的异位妊娠类型、高危因素及手术治疗方案。结果:输卵管妊娠是辅助生殖后致异位妊娠最为常见的类型,单纯输卵管妊娠和复合妊娠中输卵管妊娠者占85.71%。其它类型包括宫角妊娠、卵巢妊娠及腹腔妊娠。辅助生殖技术后致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包括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及其他妇科手术史、人流史、子宫因素等。各高危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8,P<0.001),其中输卵管因素占42.86%,为辅助生殖后致异位妊娠的最主要因素。输卵管妊娠者多行腹腔镜下患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宫角妊娠依据胎囊部位,可行腹腔镜联合腹部超声下吸宫术,或腹腔镜下宫角部分切除术。49例患者术后均无持续性宫外孕,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结论:ART后致EP的高危因素中输卵管因素为最主要的因素。对于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建议ART前行输卵切除术,以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的概率。在移植前需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准备和疏导。异位妊娠提倡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复合妊娠不提倡期待疗法,应立即手术治疗。既要去除异位妊娠灶,又要力争宫内活胎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妊娠的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生育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详细收集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并选择以下辅助检查:后穹隆穿刺,超声检查,血β-HCG及血孕酮实验检测,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或阴道排出物送病理确诊。开腹或腹腔镜下切除妊娠侧输卵管或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治疗195例,全身或局部的甲氨蝶呤(MTX)等药物治疗38例,期待疗法13例。结果195例行保守手术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病例,开腹手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和再次异位妊娠率分别为61.4%和15.4%,腹腔镜术后为61%和15.5%。50例保守手术后持续输卵管妊娠的患者随诊36个月,宫内妊娠率为59%,无再次异位妊娠发生。163例切除输卵管的患者和32例行保守手术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9.3%和53.0%;再次异位妊娠率为9.9%和14.8%。输卵管切除与保留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3.8%和60.0%;再次异位妊娠率为7.7%和18.3%。结论随着血β-hCG放射免疫测定敏感性的提高、阴道超声的广泛应用和腹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保守治疗成为趋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输卵管妊娠术后不孕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9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自身基本情况、并发疾病情况和治疗情况患者的重复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及不孕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的重复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及不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有盆腔炎、不孕史、盆腔粘连、输卵管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重复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及不孕率高于其他患者,而开腹手术患者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术后不孕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炎、不孕史、盆腔粘连、输卵管粘连、子宫内膜异位及开腹手术,应给予此类患者的这些因素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德红  王玉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43-1944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及腹腔镜保守治疗后输卵管再通及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患者按照异位妊娠治疗的标准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65例,药物治疗51例,分别于治愈后第2~3个月在经净3~7天行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并随访其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中输卵管完全通畅47例,再次妊娠38例;药物保守治疗中输卵管完全通畅24例,再次妊娠21例.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及再次妊娠率较保守治疗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患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10例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异位妊娠与输卵管结扎术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生的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妊娠,以30~36岁为发病年龄高峰。术后4~6年为高发时间,结扎方法以输卵管折叠结扎切断法发病率最高,异位妊娠部位以壶腹部着床者居多。结论:严格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全面稳定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正确适宜的结扎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异位妊娠保留输卵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以及垂体后叶素保留输卵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术后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保留输卵管治疗中局部应用甲氨蝶呤能够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对于有生育需求孕妇来说是一种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4年12月的输卵管妊娠患者418例进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1998年1月至2001年7月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82例进行开腹保守性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情况,术后官内妊娠率及重复异位妊娠率。结果 腹腔镜组418例中仅1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开腹组182例中有6例(3.3%)发生了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宫内受孕情况,腹腔镜组随访216例,宫内受孕138例(63.9%,138/216);开腹组随访86例,宫内受孕54例(62.8%,54/86);术后再次异位妊娠率,腹腔镜组2.3%(5/216),开腹组为3.5%(3/5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血β-HCG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血β-HCG变化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5例行甲氨蝶呤(MTX)单次剂量50ms/m^2/周,治疗1~2周,保守治疗成功(B组)87例,失败(A组)8例。治疗同时测定血β-HCG水平。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β-HCG值下降〈15%的病例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监测血清β-HCG水平变化有助于判定药物治疗的效果,在用药物1~2周后血清β-HCG值下降仍〈15%者,应适时放弃保守治疗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