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雪梅 《家庭中医药》2004,11(8):31-31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保健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75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率竞高达50%,在美国,每年有约15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这些数字是惊人的。最新的研究发现: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绝经前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抽取到我院就诊的200名绝经前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知道骨质疏松与激素有关仅占2.20%,知道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方法仅占1.10%,知道女性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预防骨质疏松仅占0.70%;40~岁年龄组的认知情况最好,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呈下降趋势;患者是否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社区是否宣传、是否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是否晒太阳和年龄成为影响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加强骨质疏松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绝经后妇女能够积极地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主动地正确地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张雪琳 《双足与保健》2017,(10):128-129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绝经在1年以上的50~80岁的155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应用骨质疏松性骨质相关危险因素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55例女性中有66例骨质疏松患者;体重指数、青少年时爱好活动、规律运动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限、生育个数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是否有规律性运动、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青少年时期是否爱好运动、生育个数等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的因素,绝经后女性避免低体重指数、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运动前热水浴预防末端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证实运动前热水浴预防末端病的作用。选取了1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预处理组,以“跳跃电刺激法”训练8周后,取双后足做HE染色和HSP70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前热水浴能明显诱导跟腱末端区HSP70的表达,明显减轻末端病的病理性变化,但对适应性变化影响不大。说明运动前热水浴是预防末端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避免骨质疏松重在预防,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很多人以为,所有运动都对缓解骨质疏松状况有好处。其实不是这样的,像游泳、骑自行车这样的运动,增加骨密度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改善骨质疏松,关键是要通过外力缓解骨密度不断下降的趋势。美国专家曾指出,多做负重运动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负重时,压力作用于骨骼上,会使骨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加骨密度。常见的负重运动包括行走、跑步、举重等。在行走、跑步等运动中,人体自身重量给骨骼一种压力,锻炼时相当于承担了人体自身的重量;而在举重等运动中,人体还要克服哑铃、杠铃等器械带来的重力,负重更…  相似文献   

6.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由此引发的骨折发生率也在增加.雌激素能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丢失,保持骨量,减少骨折发生率是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本文就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珠海某城区老年人锻炼方式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为股骨颈骨折的预防提供循征依据,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调查珠海某社区126例,在近1年内曾遭意外受伤的60岁以上老年妇女。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及所进行锻炼方式的问卷。结果:经常进行一般负重运动的老年人,意外受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为38.7%,而每天进行原地跳跃运动的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为28.1%,只做家务没进行锻炼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为55.5%。结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是多个因素的累积作用结果。但每天进行原地跳跃运动能大幅度减少老年人因意外导致的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替代疗法具有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作用,这已为公众所周知,而这种疗法的另一潜在作用——保护心脏,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仍值得深入了解与评价。 早在40多年前就有文献指出绝经前的妇女发生心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在全球常见病中居第6位,是一种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防治重点。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中老年妇女更甚。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本研究以中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获取知识途径、具体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需求状况,旨在为寻求中老年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IL-6和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当女性进入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骨吸收的速度明显超过骨形成,骨量迅速减少,最终导致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apausal osteoporosis POP)。雌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雌激素在诱发生殖系统肿瘤,引起深静脉血栓等方面的副作用,使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争议。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且副作用少。为了探讨静脉使用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IL-6和雌激素的影响,自2003年4月-2004年7月,作者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0例进行了葛根素针剂静脉点滴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专 《广西中医药》2001,24(3):185-186
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质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1941年Forbes等[1]首次提出了绝经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造成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骨丢失明显增加,使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前,骨质疏松(OP)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人,而中国目前OP患者已超过9000万。即每14人中有1人患不同程度OP。其中50~60岁发病率为21%,60~7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几乎为100%,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全世界用于OP及其并发症治疗的费用约250亿美元,其中美国超过100亿。今后50年,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全世界OP患者将增加3~4倍,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在过去的30年中,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当前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关爱乳房     
预防乳腺癌的五大常识1.经常运动:运动可以使更年期前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60%。挪威一研究机构对25624名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周至少运动4小时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37%。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而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向的整体调节作用,故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人数,近年在香港呈上升趋势。香港医学专家近日提醒人们,应该正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注意通过增加运动、多摄取钙质等措施预防。 有关统计显示,与1966年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护理经验。方法:以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64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他们的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和防止并发症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好转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医的护理方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非常重要,能使患者充分认识本病的原因,诱因,症状,治疗,预防,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药对不同年龄女性多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肾方药对不同年龄女性多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刘和娣,李恩,崔灵光,佟晓旭,王桂香,陈永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ClinGeriatrMed1993;9(1):69-74]。鉴于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和骨的强度降低的疾病。它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代谢性骨病。已有研究证明,骨质疏松症在白人及亚洲人群中发病率高。据保守估计,该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总风险性为39.3%。比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还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症的患病人群正日益庞大。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南的调查表明,50岁以上人群中20%的有骨质疏松,其中以绝经后妇女尤为严重。因而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其发病特点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下降和骨组织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临床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缓慢的、逐渐加重的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腰背及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生骨折.我国现已有8400万至1亿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当骨质疏松癌的发生率降低,那么骨折的发生率也会随之下降,故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便显的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基于骨密度的测量,因此骨密度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疏松的发病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骨代谢的多个环节.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涉及对骨代谢的干预,提高骨质量,改善临床症状,还涉及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不能仅限于药物治疗,许多康复护理,指导方法能很好降低骨质疏松的骨折发生率.腰部配戴腰围,平衡训练,运动训练及其他各种提高骨密度的训练方法都是一些非直接预防疗法,对于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跌倒骨折,提高运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