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气候、气象因素与脑出血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40例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脑出血发作与每次的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降水量等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发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大于女性患者,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多在凌晨发病。脑出血的冬季发病人数明显大于夏季人数,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平均大气压与脑出血患者的发病人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脑出血患者的发病人数呈负相关。结论:气温、气压、昼夜等气候、气象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患者的预防中应综合各种因素,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素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993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发病并在顺义区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并搜集同期顺义区的日气象资料。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7.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病例为460人次,死亡22人,住院病死率为4.8%。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数与日最低气温及相对湿度呈明显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0.108,p<0.01)熏与气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3,p<0.01),以上几种气象因素均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产生影响。结论低气温、高气压天气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993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发病并在顺义区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并搜集同期顺义区的日气象资料.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7.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病例为460人次,死亡22人,住院病死率为4.8%.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数与日最低气温及相对湿度呈明显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0.108,p<0.01),与气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3,p<0.01),以上几种气象因素均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产生影响.结论低气温、高气压天气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以及传染病在特定节气发病的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据地理位置选择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与宿州为研究资料来源,通过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上述地区既往菌痢、流感、流脑与乙脑的发病数据,通过安徽省气象台获取既往气象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气象因素与疾病发病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菌痢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平均湿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P<0.01),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1);流脑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1),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湿度及降水量呈负相关(P<0.01);乙脑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湿度呈正相关(P<0.01);流感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1),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湿度呈负相关(P<0.01)。菌痢发病高峰位于7~10月,发病节气分布为自小暑至霜降;流感发病高峰位于2~4月份,节气分布立春至谷雨;流脑发病高峰分布于1~5月份,自小寒至小满;乙脑发病高峰分布为7~8月,自小暑至处暑。结论气象因素与菌痢、流感、流脑和乙脑发病率存在一定相关性,菌痢、流感、流脑与乙脑均在一年中各自特定的节气发病较高。  相似文献   

5.
陈惠芬  刘素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89-190,192
目的分析气象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10年内在青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病例,并搜集同期青田县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与气温、水汽压呈反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秋、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气温剧降或持续低温天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加。结论气象因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4例轮状病毒肠炎与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本病与气压和风速呈正相关(气压r=0.685,0.01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石家庄地区日最高气温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找出高危因素,进行有效防治。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心脑血管病例死亡报告卡,由河北气象台提供相应期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6项气象要素,运用计算机进行各气象要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单因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气温,气压与死亡的关系显著,全年以夏季病死率最高,8月份是全年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结论夏季日最高气温升高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夏季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天气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关系,根据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发生发展。方法根据青田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而住院的病例,对照同期的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按年龄分组,分别统计各年龄组发病人次及比例,分别统计不同月份、季节发病人次构成比。结果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50岁发病人次较少,51~岁组开始发病人次明显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比例逐步增高;71~岁组发病人次达高峰,81~岁组及以上发病人次又开始减少;11月~次年4月份为发病高峰,盛夏6~8月份发病最低。月平均气温、水汽压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人数呈反相关,而月平均气压与发病数呈正相关,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时,发病人次明显增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与季节及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中老年人群是预防的重点,气温骤降是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出血(CH)后癫痫(EP)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35例CH发生EP资料的临床。结果735例中发生EP85例,发生率为11.56%;以EP大发作为主;7d以内EP发作者明显高于其他发作时间段(P<0.01),且缓解率较高(P<0.05);以出血灶位于大脑皮质者EP发生率最高(P<0.01);血肿体积越大,EP发生率越高(P<0.05);有电解质紊乱者EP发生率高于无电解质紊乱者(P<0.05);应激性血糖升高者发生EP较高(P<0.05);发生EP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发生EP者(P<0.01);CH后14d内发生EP者病死率与14d后发生EP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颅内大量出血、颅内高压、脑组织缺血、应激性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及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是引起CH后发生EP的主要原因。EP是CH主要病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韦素春  张生  张国欣  赵湘萍 《河北医药》2010,32(19):2683-268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同期门诊体检对照组100例。比较2组Hcy的比例;出血组(CH)与梗塞组(CI)组中高Hcy血症比例及血浆Hcy平均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病情程度与Hcy增高程度的关系。结果资料显示急性脑血管病组Hcy血症比例(48%)明显高于对照组(4%)(P〈0.01);急性脑血管病组血浆Hcy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CH(18/28)与CI(30/72)组之间高Hcy血症比例及Hcy平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病情程度与Hcy增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cy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病情轻重,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季节与气温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妙妙  夏晓爽  王林  李新 《天津医药》2022,50(8):836-839
目的 探讨季节与气温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 260例及同期气象资料,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常规血液学检查结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及气温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冬季血压、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总胆固醇及合并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找适用于研究痢疾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 ,探讨邯郸市痢疾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1—2010年邯郸市痢疾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EpiData3.0进行"双重录入",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最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最大达73.264。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痢疾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与其他9个气象因素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月极端最低气温与痢疾月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0.698)。③痢疾月发病率呈对数模型曲线,R2值为0.501,F值为103.303,P<0.01,方程为Y=2 002.554+2.820ln(X)。④痢疾月发病率和月极端最低气温的曲线拟合效果较理想,得到曲线拟合方程=3.272+0.235X+0.011X2。⑤气象参数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本文中的气象参数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做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368+2.724Z1+1.856Z2(P<0.01)。结论①邯郸市10个气象参数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②月极端最低气温是影响痢疾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③非自然水因因子对痢疾发病的影响程度大于自然水因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气象因素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36例AIS患者,发病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转归良好组413例,转归不良组223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入院当天的气象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转归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卒中史比例、入院收缩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肺炎比例、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温差、日平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而转归不良组患者的白蛋白(AL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均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入院高NIHSS评分、入院当日较大的日温差、较高的日最大风速是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日温差、日最大风速与AIS患者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发病1周内脑卒中患者肾功能即尿素氮、肌酐、尿酸,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ICH)组和脑梗死(CI)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CI组(P〈0.05),脑卒中病变部分不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有差异,丘脑、颞叶损害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无丘脑、颞叶损害组(P〈0.05),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SSS评分呈正相关,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程度、年龄、糖尿病、合并昏迷、感染、消化道出血、心功能损害、甘露醇及肾毒性抗生素应用与脑卒中患者发生肾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改变,多因素参与脑卒中合并肾功能损害,检测其肾功能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容量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积极的液体复苏、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鼻饲治疗,均治疗5 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组织灌注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每搏变异度(SVV)平均为(15±8)%,容量反应性阳性率为82.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6)%和9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 tmax)、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功能指数(CF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HR,CO,CI,SI,dp/d tmax,GEF、CFI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Lac、ScvO2显著上升,且治疗组动脉血Lac、CVP、DBP、SVRI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容量反应性,改善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同时缩短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Aims

Antiplatelet therap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ischaemic stroke. Platelet-mediated thrombosis contributes variably to the major subtypes of stroke as defined by the TOAST criteria: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cardioembolic (CE) and small vessel occlusion (SVO). The effect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the incidence of each subtype is unknown and is the subject of this meta-analysis.

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articles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ccording to aetiological subtype. Studies containing subjects prescrib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or solely investigating subjec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excluded. Pooled odds ratios (O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fixed effects model.

Results

Nine studies were included (n = 5739). In patients who had an ischaemic stroke, pre-event antiplatelet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cidence of LAA (OR 0.88, 95% CI 0.79, 0.99; P = 0.026),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E (OR 1.23, 95% CI 1.08, 1.41; P = 0.002) and no effect on SVO (OR 0.99, 95% CI 0.88, 1.11; P = 0.806). Concordant non-significant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primary prevention populations (n = 751): LAA (OR 0.81, 95% CI 0.57, 1.15; P = 0.240), CE (OR 1.29, 95% CI 0.89, 1.87; P = 0.179) and SVO (OR 0.99, 95% CI 0.73, 1.36; P = 0.970). Subgroup analysis of aspirin monotherapy (n = 3786)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LAA (OR 0.87, 95% CI 0.76, 1.00; P = 0.046), but non-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cidence of CE (OR 1.17, 95% CI 0.99, 1.39; P = 0.068) and SVO (OR 1.04, 95% CI 0.91, 1.20; P = 0.570). Probability of publication bias was low (P > 0.05).

Conclusions

Antiplatelet therapy preferential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LAA stroke compared with CE and SVO subtypes.  相似文献   

17.
毕伟轩  张宇  王仲言  董琪  崔宏艳  王林  李新 《天津医药》2022,50(11):1196-1200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对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24 h动态血压数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佩戴动态血压计当日的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季节血压值及血压波动情况,分别探讨气温和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男性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脉压指数(24 hPPI)均高于女性,男性的脑卒中病史比例高于女性。季节分组结果显示,24 hSBP表现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冬季24 hSSD、24 h PPI高于其他季节。低温组中,H型高血压组24 hSSD较高,24 hSSD与Hcy呈正相关。春、夏、秋3个季节日平均气温与24 hSBP呈线性负相关。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24 hSBP降低0.641 mmHg。结论 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存在季节性波动,其中H型高血压病患者对寒冷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指标(空腹胆囊容积、胆囊最小剩余容积、胆囊收缩指数)变化情况;分析胆囊收缩功能指标与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卒中发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提出预防脑卒中的建议和方案。方法:选用201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某城市各家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以及相应期间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用Excel和SPSS9.1软件统计发病人群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分布情况,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用SAS 9.2版本中的glimmix过程做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20072010年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以及相应期间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用Excel和SPSS9.1软件统计发病人群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分布情况,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用SAS 9.2版本中的glimmix过程做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20072010年间该地区脑卒中发病男女比值平均为1.173,发病人群年龄呈偏态分布,发病人群职业集中在农民、退休人员及工人。另外,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平均气压与发病数呈正相关(P<0.05),平均气温与发病数呈负相关(P<0.05),平均湿度与发病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冬季气压偏高、温度低、空气干燥是脑中卒的发病高峰期,所以冬季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疾病的宣传与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