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蓝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160-2162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该院呼吸内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628例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病原学检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91.9%,阳性率为17.0%;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联合用药率为34.4%。DDDs排名前3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头孢克洛的DUI>1,其他药物DUI≤1。结论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院671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填写统一调查表,对我院2007年10月24日的住院患者当天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当天共有671例住院患者,其中289例(43.1%)使用了抗菌药物,属治疗用药127例(43.9%),预防用药135例(46.7%),预防加治疗用药27例(9.3%).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以单病种为主,使用居前三位的是头孢二代、喹诺酮类、头孢三代;嘱合理用药149例(51.5%),基本合理用药103例(35.6%),不合理用药37例(12.8%);使用前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35.7%.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诸很多问题,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5~21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使用5种常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90例,对住院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居前5位的头孢三代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凯斯)43支、氟氧头孢(氟吗宁)28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凯舒特)27支、头孢匹胺(希柏澳)8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仙必他)6支;5种头孢三代抗菌药物中,大多数为每日用药2次,其次为每日用药4次和1次,有3例(1.03%)患者存在每日用药1次的用药频率不足的情况;290例患者中233例(80.34%)患者在规定剂量范围内用药,57例(19.66%)患者在规定剂量外用药,且均为超剂量用药;290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超过10 d者67例,且连续用药最长时间高达21 d。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给药次数、给药频率、给药剂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规律不相符的情况,需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相关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869例患者围术期的抗菌药物的用药种类、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有15种,6大类,总共使用992例/次。384例(44.19%)为不合理用药,291例(33.49%)基本合理用药,194例为合理用药(22.32%)。结论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率较高,不合理用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1~2010年6月2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DDDs排序前五位的药物为奥硝唑、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几乎所有的病例使用了抗厌氧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达43.2%;术后抗菌药物平均应用天数集中在3~4d,35.1%的患者出院带有口服抗菌药物.结论 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足之处,应加强监管,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4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6~12月4种清洁手术归档病例120份,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所使用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6个品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五水头孢唑啉钠44例次(24.72%)、头孢西丁钠24例次(13.48%)、头孢曲松钠24例次(13.48%)、头孢呋辛钠22例次(12.36%);术前0.5~2.0 h首次使用抗菌药物有81例(67.5%),术前未用术后用药37例(30.8%);术后用药均超过48 h。结论该院4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及疗程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对病例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出现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245例次,平均2.99次/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占60.83%(73/120);药物联合应用不当65例次,其中2联用药22例,应用不当17例次;3联用药32例次,应用不当26例次;4联用药11例次,均不合理。结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了解,还可降低由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仲书  兰文英 《华西医学》2010,(12):2241-2243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112月50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资料,填写设计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中,未使用抗菌药物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5例,不合理或欠合理80例(16.0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次为540,其中头孢菌素类453例次(83.89%),青霉素类(包括酶抑制剂)26例次(4.81%),喹诺酮类44例次(8.15%),林可酰胺类17例次(3.15%)。头孢唑啉钠使用178例次(32.96%)居第1位,头孢替唑钠使用151例次(27.9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1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9%(102/140).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102例中,有91例存在不合理现象,占89.2%;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52.9%)、用药时机不合理(52.9%)、无指征用药(35.3%)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结论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0-12月住院患者病历200份,统计与分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0份病历有81份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0.5%。81例患者共使用121例次的抗菌药物,平均每例使用抗菌药物1.5种。一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偏低,二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偏高。同时三代头孢的过度使用诱导了产ESBLs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使用了8种中成药注射剂,在溶媒的选择及药物剂量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结论本院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在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上还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采用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3月的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73例(非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进行干预)、2011年4—6月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62例(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干预),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要求,制定数据统计表,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用药时机合理比例和联合用药比例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药物选择不当、更换药品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百分比,干预组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而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2组均控制得很好。结论医院制定和实施的规范化围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及采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和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6月出院患者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89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是50.10%,共应用11类19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啉(29.47%)、头孢替唑(11.26%)、头孢噻肟(9.2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合理(19.22%)、无指证用药(18.4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11.25%)、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1.25%)、溶媒体积过大(10.0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错误(6.13%)、联合用药不合理(4.09%)。结论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陆晓霞  陈怡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19-242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各科室2438张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选取抗菌药物的处方468张,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分析。结果本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20%(468/2438);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和普外科,使用率分别为44.44%、30.56%、29.45%;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所占比例分为26.67%、16.67%、16.67%;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不合理使用率为10.47%;诱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腹胀、心悸等。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应制定措施对抗生素的临床使用进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经对我院符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的切口愈合良好的234例病历的适应症、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方法及给药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病历所涉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共计271例次,给药时机及给药持续时间合理225例次(83.03%),不合理46例(16.9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一代头孢101例(37.27%),广谱青霉素类49例(18.08%)、β-内酰胺酶抑制剂40例(14.76%)。其中单用、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206例(88%)、25例(11%)和3例(1.28%),平均疗程为2.3天。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足之处,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通过临床医师、药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度。方法 对医院2013年分离的53株非重复性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抗生素使用等信息,并对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所有菌株均分离自痰标本,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66.7±9.1岁。50例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的慢性病史;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过大环内酯类的仅11例。53株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4.2%)、头孢吡肟(60.4%)以外,其它药物敏感率均高于70%。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为老年有呼吸道感染慢性病史的患者,体外培养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1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最多,占60.3%(130/216),次为抗肿瘤药物,占15.7%(34/216);肝损害以肝细胞型多见,占49.5%(107/216),胆汁淤积型次之,占29.6%(64/216),混合型占20.8%(45/216);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黄疸、上腹部不适、皮疹、发热.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16例(100.0%);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09例(50.5%);总胆红素(TB)升高58例(26.9%).临床治愈165例,好转35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5例.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23所医院2011年6月25日00:00 -24:00的在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3所医院27 144例住院患者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4%,各医院日使用率范围为24.3%~63.3%。以治疗用药为使用目的者占63.8%,使用1种抗生素的占72.2%。36.9%的治疗性用药患者送标本培养。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χ^2=411.834,P=0.000);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χ^2=500.093,P=0.000)。抗菌药物种类使用前3位依次为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论 四川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较为合理,仍需继续降低住院患者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329例汶川地震妇女儿童伤病员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329例汶川地震妇女儿童伤病员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集329例伤病员病历、处方及用药记录中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数据,按照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根据WHO合理用药指标:限定成人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用药例次数、人均费用等回顾性分析评价成人用药情况。同时,根据DDD评价原理设计儿童合理用药评价指标:CDDD(children defined daily dose)和CDUI(children drug utility index)来分析儿童用药情况。结果329例伤病员共使用25个类别的389种药物。应用例次数最多的是大输液类药物;用药金额最高的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和大输液类药物;用药总天数最多的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物。其中妇产科用药频度(总限定日剂量数,DDDs)排序最高的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物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物;DUI大于和小于1的比例分别为32.3%和47.2%,即同时存在用药过量和不足。109例0~1岁患儿用药过量情况严重,有40种药物CDUI〉1,以强的松龙注射剂最高(CDUI=40~80)。结论震后妇女儿童伤病员医疗救治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亟需制定灾后紧急救治中药物治疗规范,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儿科用药合理性评价方法是否适用于儿童用药合理性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黄浦区3家二级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送检的各类标本检测,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369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标本中共检出17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67.0%,革兰阳性菌38株占21.2%,真菌21株占11.8%;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分别达到11.1%、14.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耐药性逐步上升。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真菌感染所占比例上升较快。因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01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按细菌耐药监测方案要求,收集17家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数据,用CLSI2010标准,用Whonet5.6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集阴沟肠杆菌39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分离量的第5位,大多数为呼吸道标本.阴沟肠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50%),对头孢吡肟(29.0%)、头孢噻肟(20.1%)的耐药率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头孢哌酮/舒巴坦(9.0%)、碳青霉烯类药物(<9%)的耐药率最低,可作为临床重症感染首选药.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应警惕阴沟肠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