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许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716-1717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测定的诊断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分别检测154例肝病患者及7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按血清MAO活性,并以MAO>40U者认定为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MAO为(22.7±10.2)U/mL,154例肝病患者MAO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AO活性测定,对肝硬化、各类肝病所致肝纤维化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与ALB、TB之间无明显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hE 活性与TB无明显相关,与ALB呈显著正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血清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 C级明显低于B级、A级及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三级之间血清ChE活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两项指标均呈现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其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的患者.结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和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与急性期蛋白(APP)变化的相关性,比较它们在反映病情严重度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伤后24 h内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监护室的多发伤患者共81例.排除标准:(1)有慢性肝病、有机磷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或肿瘤病史;(2)伤前有主要脏器感染;(3)存在肝脏损伤;(4)年龄<18周岁者.其中男57例,女24例;年龄(46±18)岁,损伤严重度评分(34.0±11.9).另选择76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44±16)岁.排除标准同患者组.2组性别、年龄构成均具可比性.患者组在伤后第1、3,7天抽取静脉血常规方法检测血清ChE活性、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Ⅲ(APACHE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测定血清ChE、ALB、PAB、TRF、CRP,并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别与患者组各时点相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患者组血清ChE及各APP指标在伤后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ChE与各APP的相关性及它们与APACHEⅢ的相关性.根据患者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2组,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它们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结果 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ChE、ALB、PAB、TRF均比各对照组显著降低,CRP则明显升高,其中血清ChE活性都比对照组下降超过25%(42.3%~50.2%),并与PAB、TRF一样呈下降趋势;血清ChE活性在各时点与ALB、PAB、TRF都显著正相关,与CRP第3、7天负相关.患者APACHEⅢ在各时点与血清ChE、TRF均显著负相关,与ALB仅第1天负相关,与PAB仅第1、7天负相关,与CRP仅第7天正相关;各时点死亡组血清ChE活性和TRF都显著低于存活组,而死亡组ALB仅在第7天、PAB仅在第1天和第7天显著低于存活组,CRP仅在第7天显著高于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血清ChE和PAB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血清ChE可视为负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在反映多发伤病情严重度和预测患者转归中的综合价值要优于其他主要APP.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脱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酶(TBA)的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我院已经确诊的肝病住院患者250例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进行ChE、ADA、队、TBA的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208例各类肝病患者及83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慢性延性肝炎患者外,其余各类肝病患者CH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BA和A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CHE、TBA和ADA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对各类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测定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211例肝病患者血清MAO活性,MAO>40U者为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AO为(22.5±9.5)U,211例肝病患者MA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MAO为(75.5±30.5)U,急性肝坏死MAO为(61.2±12.7)U,与其他各类肝脏、疾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AO活性测定是反映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腺苷酸脱氨酶(AD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5例,肝硬化29例,肝癌14例)及98例健康者血清TBA、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各种肝病患者TBA、ADA及ALT血清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BA、ADA及ALT的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淀粉酶(AMS)、血糖(BS)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AOPP患者250例(中毒组)按照临床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AOPP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 mL分别检测ChE、AMS、BS及CK-MB。结果:中毒组血清AMS、CK-MB及B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清AMS、CK-MB及BS水平递升(P0.05),且不同程度中毒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ChE下降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AOPP患者血清ChE、BS、AMS及CK-MB对判断AOPP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Fe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患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与肝功能常用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疾病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价值。随机选取急性肝炎患者3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g G、Ig M、Ig A进行检测。急性肝炎组Ig 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g G、Ig 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Ig G、Ig M、I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为肝病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用于观察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汁酸活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胆碱脂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在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碱脂酶活性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汁酸在Child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有显著差异性,在A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在肝硬化早期评估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和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对12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TBA水平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肝硬化组和梗阻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0%、100%,并且明显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酶学检测项目,对肝胆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在危重症患者病情预判中的作用以及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对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136例危重患者(A组)的入院24h内的血清ChE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B组)的血清ChE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A组136例患者依照APACHEⅡ评分分值的高低分成三组(〈15分组、15~20分组、〉20分组),比较三组间血清ChE水平的差异。并比较死亡病例的ChE与APACHEⅡ的关系。【结果】①A组血清ChE平均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1)。②A组血清ChE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分值成负相关(r=0.2251,P〈0.01):病情越危重,APACHEⅡ评分的分值越高且死亡率越高,相对应血清ChE的水平越低(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危重症病情严重性及评价预后的一项重要临床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效价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清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水平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分析Ⅳ-C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Ⅳ-C水平,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献血者血清Ⅳ-C水平差异,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Ⅳ-C水平在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慢性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动态测定血清Ⅳ-C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观察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胆碱酯酶采用速率比色法,血清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级,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且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与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在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划分中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血清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38例重度AOPP病人人院第1、3、7天血清ChE、CK—MB和LDH活性,以1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OPP组病人血清ChE降低,CK—MB、LDH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42.515~513.542,q=4.505~42.764,P〈0.05、0.01);与第1天比较,人院第3天、第7天AOPP组病人血清ChE升高,CK—MB、LDH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17.665~45.655,P〈0.05、0.01)。随治疗进展,血清ChE、CK—MB和LDH活性呈逐渐恢复趋势。结论 血清ChE水平不能作为临床评价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的有效指标,而CK—MB和LDH可作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君  谢劲松  臧桂珍 《检验医学》2013,(12):1112-1115
目的评价酶抑制法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的性能,并探讨m—AST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抑制法检测m—AST活性[即采用蛋白酶完全抑制AST细胞质同工酶(c—AST)的活性,然后用速率法进行检测],并与免疫抑制法比较。采用酶抑制法检测259例肝病患者(包括急性肝炎4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95例、肝衰竭20例、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代偿期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9例、原发性肝癌41例)及2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m—AST活性,并与AST比较。结果酶抑制法批内变异系数(CV)为0.59%~2.23%,批间CV为5.24%~6.23%;回收率为101.6%~108.0%,平均为104.97%;线性方程Y=0.997X一1.51,r=0.9999,m—AST活性在450U/L内线性良好;可完全抑制1500U/L的c—AST活性;与免疫抑制法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998);溶血对m—AST检测结果干扰较大;以95%可信区间(孟±1.96s)初步确定m—AST参考区间男性为3.1~9.5U/L,女性为2.5~8.7U/L。肝病患者m—AST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与AST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m—AST/AST比值为0.30±0.07,肝病患者m—AST/AST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变化不如m—AST活性明显。结论酶抑制法测定m.AST活性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m—AST活性能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肝脏疾病的临床分类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AFU在PHC术后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5月PHC患者93例(其中术前40例,术后53例),肝硬化患者1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和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血清AFP 和AFU 同步测定,并对PHC患者进行术前、术后AFP和AFU检测。结果 PHC患者术前血清AFU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PHC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PHC 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FU、AFP单独检测,以及AFU联合AFP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8、0.858。结论AFU联合AFP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FU可作为PHC术后治疗监测,病情转归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