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进食困难和饮水呛咳是造成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鼻饲饮食是解决进食困难的主要措施。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需鼻饲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及时给予鼻饲营养,无1例因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而导致死亡。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长期鼻饲出现食物返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鼻饲出现食物返流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及鼻饲液的温度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对不同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采取预见性护理,从而减少食物返流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由口进食,鼻饲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氮平衡,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鼻饲,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饲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8例应用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目顾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对168例应用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发现采取一定的插管技巧、合适的体位、插管长度、有效的固定方法及适时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鼻饲的保证.结论 通过改进,有选择性地、科学地应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饲液温度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以此间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鼻饲液温度39℃-40℃)和研究组(鼻饲液温度30℃-31℃)。分析不同鼻饲液温度对病人亚低温状态的影响。结果相对比参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少,P0.05;相对比鼻饲前,鼻饲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小P0.05,肛温及颅内压变化大P 0.05。结论相对比鼻饲温度39℃-40℃,30℃-31℃的鼻饲温度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状态影响小,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用注射器分次鼻饲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35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13例中,便秘6例,腹泻2例,食物返流2例,消化道出血3例,经处理,10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病危自动出院3例.结论: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鼻饲饮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予以处理,可以有效维护肠道正常功能,避免营养不良发生,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陈星慧 《中外医疗》2010,29(10):165-165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54例脑卒中鼻饲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观察,分析并发症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本组脑卒中鼻饲营养支持主要并发症为腹泻、反流误吸、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及胃管堵塞,经对症干预处理后好转。结论鼻饲是脑卒中患者摄入营养的主要方式。加强心理护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胡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755-4756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需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8例,分别采用传统及改良的鼻饲插管法,对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观察患者鼻饲后的效果。结果采用改良方法,67例患者插胃管一次性成功,且患者插管时痛苦小。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通过改良鼻饲插管法,一次性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大幅提高,有效维护和利用了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注射器分次鼻饲、输液管缓慢滴注或连续经泵滴注鼻饲饮食,注意对鼻饲液、鼻饲管的管理,并加强对患者及其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鼻饲后的效果。结果98例患者中,76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22例中出现胃液返流7例,消化道出血9例,便秘和腹泻6例,经处理后21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1例胃液返流者停止应用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鼻饲时间7~35 d。98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93例,死亡2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通过尽早鼻饲饮食,并适时进行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连 《中外医疗》2010,29(7):160-160
脑卒中病人常伴有意识丧失或吞咽障碍,致患者不能自行进食。临床上一般禁食48~72h后需鼻饲,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及能量供给。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3例脑卒中鼻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央微  徐洛丹 《吉林医学》2014,(15):160-3357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4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鼻饲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鼻饲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介入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返流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实施鼻饲的患者62例为干预组,回顾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鼻饲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及间歇重力滴注营养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增加胃管插入深度,抬高床头30°~45°,使用输液泵滴注营养液,气囊的适时充气。结果干预组返流发生率3%,对照组返流发生率21%。两组返流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鼻饲返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陶中英  刘沁怡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81-198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372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营养状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提高营养状态,为患者预后提供了保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剖析脑卒中患者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以为脑卒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鼻饲患者33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1(12人)和实验组2(11人)以及对照组(10人),3组均行鼻饲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常规鼻饲,7次/d,200 ml/次,q2 h;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利用改进方法实施鼻饲。3组鼻饲的体位、速度、日总鼻饲量与鼻饲液的组成成分以及置管方法均具有一致性。观察3组餐后返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以及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实验组2为45%,对照组为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法单次鼻饲量350和间隔时间为4 h对脑卒中鼻饲者更适宜,并能减少护士和家属的工作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对颅脑损伤中、重型病人,施行早期鼻饲以补充营养和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现将对336例置鼻饲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次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高能营养素合剂鼻饲,对照组鼻饲4次/d,观察组鼻饲3次/d。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0 d 营养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鼻饲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0 d 时血清白蛋白及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5.00%( 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次数3次/d,相对鼻饲次数4次/d 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但鼻饲次数不同对患者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琴 《中外医疗》2013,32(3):161-162
目的探讨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该院从2010年1月—2012年6月100例患者分别进行输液器缓慢滴注,注射器分次鼻饲,加强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00例中,80例能正常进食,另20例中,事物返流5例,消化道出血4例,便秘5例,腹泻6例,经过处理15例能继续鼻饲饮食,5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提供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护和利用肠道正常功能,同时护士周密细致的观察,严格按操作规程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鼻饲出现并发症的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胃管脱出20例,堵管5例,误吸9例,口腔炎、口腔溃疡、腹泻各10例. 结论鼻饲是脑卒中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鼻饲放置后,经常会出现胃管脱出、堵管、误吸、口腔炎、口腔溃疡、腹泻等并发症.若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将减少其出现,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是建立在机体内环境正常、脏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的,这些都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了进食困难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鼻饲营养支持对其自身营养状态改善、感染并发症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探讨早期鼻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鼻饲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月娇 《华夏医学》2006,19(5):912-91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较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往往需要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所以作好鼻饲管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