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将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3%(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操作时间、切口大小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损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腋前线和锁骨中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轻自发性气胸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腋下组病人疼痛程度较锁骨中线组有所减轻,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前线第4肋间的胸腔闭式引流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与传统方法相类似,但疼痛程度有所减轻,病人容易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的体会.方法 对3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保证有效的引流及伤口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病情治愈,无并发症发生,2例复发性气胸患者伤口无法愈合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配合,加强病情观察,保证有效的引流及伤口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次性导尿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3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套针穿刺,一次性导尿管置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 38例气胸患者均痊愈。结论 采用本改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64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气胸治愈率99%,均未出现胸腔逆行感染。结论:对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陈元姝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41-741,F0003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好发于健康青年人及继发于基础肺部疾病,如COPD、肺结核等。以往对该种疾病多采用粗大的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其中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8例,均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常规使用的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理星  夏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80-2781
目的比较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23例)和静脉导管组(23例)。改良组给予患者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静脉导管组给予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指标(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气胸闭合时间、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总有效率为73.91%(17/23),静脉导管组为82.61%(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气胸闭合时间、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静脉导管组[21.74%(5/23)]低于改良组[52.17%(12/23)](P<0.05)。结论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大泡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好,但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中的护理要素分析.方法:对该院收治的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5分钟内,呼吸平稳且憋喘现象有所缓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8.63%.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闲式引流术后,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赵林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601-2602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60例,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呼吸在5 min内平稳,喘憋现象有所缓解。158例患者在术后36 h后,肺部完全复张,气胸现象消失,拔除引流管;其余2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后采取重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数日后得到缓解,治愈率98.7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中,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姚小英 《浙江医学》1995,17(6):362-363
本院1989年4月~1993年4月收住自发性气胸20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75例,女25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发病时间2小时~364天;肺压缩程度15%~98%;引流时间1~45天,平均7.2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990年我院共收治自发性气胸84例,其中7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97例次,现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67例,女8例,男:女为8.4:1;年龄17~68岁,平均41.5岁。原发病:特发性气胸33例(占44%),慢支、肺气肿23例(占31%),肺结核10例(占13%),肺炎3例,肺癌2例,肺脓肿、肝脓肿、肺弥漫性疾病、外伤各1例。气胸类型:经气胸器测压的55例中,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4种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初发自发性气胸146例,根据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分为4组,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及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肺膨胀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组疗效较低,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膨胀时间特别在<36 h、>120 h时间段,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心静脉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疼痛程度≥7的小口径引流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与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大口径引流管组(开花引流管组与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猪尾巴引流导管组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性气胸,具有微创、效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气胸是结核病和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来势多凶险,尤其张力性气胸更为凶险,如延误诊断或抢救不及时,往往可导致死亡。我院2003-2009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55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且随访达1年以上,现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5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16%,其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16~91岁。男女之比2.99∶1。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80岁,平均55.8岁,其中50~80岁29例(52.72%)。1.2气胸发生部位及类型气胸分布右侧30例(54·55%),左侧23例(41·82%),双侧2例(3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自发性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72例,其中发生复张性肺水肿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72例(均为单侧),肺压缩在40%以上,年龄17~72岁,平均40.2岁。1.2治疗方法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均未用负压吸引。发生肺水肿的6例患者中有5例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15 m in~7 h后发生,有1例置管后即刻出现。1.3复张性肺水肿判断标准一是观察临床症状,表现在置管排气术中及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气短、呼吸浅表、咳嗽频繁、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体检发现口唇及末梢发绀,单肺或双肺布满  相似文献   

17.
唐振祥 《华夏医学》2001,14(6):813-814
自发性气胸是肺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 ,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细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已成为现时国内外的研究方向。我院自 1997年以来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 ,采用细穿刺套针及配套细硅胶管接水封瓶进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42例 (简称硅管闭式引流术 ) ,并与同期肋间切开应用橡胶管接水封瓶进行闭式引流 19例进行对照 ,获得满意结果 ,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器械与方法1.1 器械套针采用上海注射厂生产的不锈钢穿刺套针 ,外套针总长 8.5 cm,外套管穿刺部分长 5 .4cm,外径 2 .7mm,内径2 .5 mm ,内芯针长 6 .5 cm ,硅胶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气体排出和吸收;促进裂口愈合;防止气胸复发,方法:对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闭式引流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死亡1例,病死率5.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做胸腔闭式引流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加快了气休排出和吸收,裂口愈合较早,病死率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