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2011年5月妇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风险管理前后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纠纷和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妇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缺陷,投诉,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病房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2012-02-2013-12间对我院骨科50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显示,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药品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药品治疗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在骨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精神科陪护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认识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结果: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辛红艳 《大家健康》2013,(8):179-180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管理对策,降低骨科护理风险;方法:我院骨科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36名护士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成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护理风险明显下降,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护患关系明显好转;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发生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应急预案,降低投诉和纠纷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意识,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护理纠纷明显下降。结论: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得到了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运用风险因素管理办法,对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因素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权益.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 在精神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马晓惠 《吉林医学》2011,(33):7162-7163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病房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结果: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控评分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投诉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低护理缺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以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评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规范安全护理的每个环节.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提高了本科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因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思维、情感、行为异常的病人,其护理工作面对更大的压力;而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不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 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结果 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骨科手术前后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按照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分析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并进行评估,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选择我院小儿骨科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中,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染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传染科病房存在的风险,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问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效果显著。结果各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了26.7%,患者满意度从92%上升至99%。结论在传染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密切了护患关系,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实现安全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兰芝 《甘肃医药》2012,(3):237-239
目的:针对急诊抢救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抢救工作中发生的矛盾、投诉、差错和纠纷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找出其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苗头,并查阅文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抢救工作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急诊抢救工作中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能有效减少护患冲突及纠纷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持医院正常秩序、确保护理人员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纠纷率以及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95%,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预防或减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房搬迁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充分评估病房搬迁中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明确职责,培训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和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细化转运流程。结果:共用6小时40分钟完成六层新大楼搬迁工作,将91例患者(包括15例危重患者)、30余台精密贵重仪器转运至新病区,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病房搬迁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确保病房整体顺利搬迁。  相似文献   

17.
王红志  吕廷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95-2096
目的:探讨精神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判定与归类精神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变化。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结论:应加强精神病房护理风险的识别,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这样可以减少精神病房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分析2007年、2008两年所发生的意外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老年患者住院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唐中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47-1348
目的:减少儿少精神病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根据儿少精神病房患者疾病的特点,对目前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对现存或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科学识别各种护理风险,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分析儿少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保证精神科护理质量,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减少护理纠纷.方法 通过识别和评估精神科病房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价,实施风险管理.结果 病人意外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减少.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