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在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早期饮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呛咳、便秘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采用饮食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呛咳、便秘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饮食管理能有效地减少急性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呛咳、便秘等发生率,有利于防止因误吸而加重肺部感染,并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饮食管理对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饮食管理,比较两组预后及呛咳、便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预后及呛咳、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饮食管理能有效减少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呛咳、便秘发生率,防止因误吸而加重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饮食管理在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早期饮食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呛咳、便秘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采用饮食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呛咳、便秘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也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饮食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呛咳、便秘等发生率,有利于防止因误吸而加重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玉敏 《全科护理》2013,11(8):686-68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97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压疮、便秘、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压疮、便秘、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出血病人压疮、便秘、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气管黏膜损伤、气管痰液阻塞、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切开置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血氧指标,降低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在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2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泌尿外科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病人满意度,并观察两组病人开始进食后2h内呛咳、误吸、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开始进食后2h内出现呛咳、误吸、恶心和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占位手术病人采用FTS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促进病人术后早期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104例,其中观察组48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对照组56例接受传统围术期护理,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直至恢复肛门排气,鼻饲饮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经口进食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咽喉水肿、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经口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两组咽喉水肿、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不仅加快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肺部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阶梯式进食管理的方法应用于住院吞咽障碍病人,减少误吸呛咳的发生率。[方法]对70例脑损伤病人采取入院进行24h吞咽筛查,加强从全鼻饲管食、半鼻饲管食至经口进食的安全进食阶梯式管理。[结果]实施阶梯式饮食管理后,吞咽障碍病人个体化进食执行率从71.4%提高到91.4%,误吸/呛咳发生率从18.6%降低到7.1%,护士对进食安全知晓率从75.2%提高到95.6%。[结论]应用阶梯式进食管理能有效降低院内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呛咳发生率,保证病人安全进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早期雾化吸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5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其中154例进行早期雾化吸入治疗,98例未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早期雾化吸入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早期雾化吸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孙丽凯  周雁琼  陈俊春 《护理研究》2015,(11):1336-1338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在老年病人误吸风险分级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2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预防误吸宣教,干预组病人入院后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根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误吸风险等级划分,并据此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比较住院期间两组病人误吸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误吸22例,其中吸入性肺炎3例,呛咳12例,噎食6例,窒息1例,干预组共发生误吸3例,其中吸入性肺炎1例,呛咳2例,无噎食、窒息情况发生,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SSA评定结果对病人行误吸风险分级,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完善了护理安全预警系统,保障了老年病人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晓芬  李林枝  肖素萍 《全科护理》2013,11(12):1067-1068
[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92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护士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耗时、病人的舒适度、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护士健康教育耗时、伤口疼痛、腰背疼痛发生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人并发症(尿潴留、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增加了舒适度,减少了住院天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了病人髋关节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根萍 《全科护理》2013,11(2):109-110
[目的]复方氯已定溶液用于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用复方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病人使用复方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或控制口咽部寄居的细菌数,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培花 《全科护理》2012,10(19):1774-1774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1例,发生率24.4%,死亡7例(15.6%);对照组肺部感染21例,发生率为46.7%,死亡16例(35.6%)。[结论]对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在高龄病人误吸预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给予常规误吸宣教;观察组(n=54)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误吸风险分级的基础上,设计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进行误吸预防,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进食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共进食3 238次,发生误吸38次,发生率为1.17%,其中呛咳36次,噎食发生2次,窒息发生0次;对照组病人共进食2 883次,发生误吸165次,发生率为5.72%,其中呛咳142次,噎食22次,窒息发生1次,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警惕性、科学性,针对性,病人易于接受和理解,有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叶维霞  高震 《全科护理》2013,11(19):1786-1786
[目的]探讨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改良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后24h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内误吸率,效果优于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在高龄病人误吸预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给予常规误吸宣教;观察组(n=54)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误吸风险分级的基础上,设计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进行误吸预防,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进食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共进食3 238次,发生误吸38次,发生率为1.17%,其中呛咳36次,噎食发生2次,窒息发生0次;对照组病人共进食2 883次,发生误吸165次,发生率为5.72%,其中呛咳142次,噎食22次,窒息发生1次,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误吸警示标志及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警惕性、科学性,针对性,病人易于接受和理解,有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活动计划在腹腔镜胆总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腹腔镜胆总管术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活动计划干预。记录病人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排气时间19.44h±4.03h、首次下床时间12.54h±4.58h、住院天数7.54d±2.3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40h±6.82h,20.80h±5.05h,10.84d±3.22d),观察组病人非常满意18例,满意10例,满意度93.33%,对照组满意度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1例,术后出血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活动计划能够显著改善腹腔镜胆总管术后病人的恢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9-3680
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时间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型湿化装置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氧疗湿化装置给氧。观察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满意度、有无血性痰液、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占91.1%,对照组湿化满意占46.5%,观察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痰细菌培养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传统加湿给氧,可降低病人气道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徐枫兰 《全科护理》2012,10(28):2621-262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56例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后第10天并发症发生情况、第21天致残程度、第3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第10天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住院第21天致残程度轻于对照组,第3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