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笔者随张笑天老师临证期间所见从湿论治验案三则,整理介绍如下:一、发热案官×,女,24岁。一月前因恶寒发热不退,周身关节疼痛而住某院诊治。血沉90mm/h,抗“O”、粘蛋白正常,乳胶试验一,肥达氏反应一,肾功能正常,肝功能示  相似文献   

3.
汗证的辨证论治多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邪热偏盛等方面论治,本文初步探讨汗证从湿论治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黑苔从湿论治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功铮 《中医杂志》2001,42(9):533-533
1 病例介绍例1:赵某,女,72岁。1990年1月23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近日口干欲饮,头晕,胸闷,纳呆,大便秘结,需服泻药始得解。苔薄白、中焦黑,脉细弦。证属久病之躯,中运乏力,津液输布无权,致大便秘结,郁热内蕴,湿浊中阻,上泛为焦黑之苔。治拟芳香化湿以解郁,甘寒清热以生津。处方:苏梗10g,佩兰  相似文献   

5.
6.
吾师伍炳彩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名中医姚荷生先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40多年,笔者有幸伺诊于侧,今整理其临床从湿论治肝病验案2则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7.
姜睿 《江西中医药》2011,42(10):31-3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可归属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现举从湿论治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霞  韩晓  王少贤 《新中医》2005,37(2):79-79
汗证多因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致肌肤腠理开阖失常,汗液从玄府外泄。笔者随师临证,发现汗证常虚实夹杂,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尤其长期出汗者,多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临证若辨证准确,悉心调治,可收意外之功,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癌痒性皮肤病的病机,往往主要责之于“风”,有风邪侵袭,阻子肌肤之间,诸痒属风之说,治疗以疏风或养血熄风为主。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湿邪也不可忽视,并以“利水渗湿”为治则,自拟了皮疹三方,取得了较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0.
皮肤或粘膜肿烂溃疡称为“疮”。文中的口疮、痤疮虽病位各异,但其病机变化多与湿有关,或为湿热,或为寒湿。口疮治疗应注重温化,温阳为主,药如肉桂、巴戟、吴茱萸,再加升麻、半夏升清降浊。痤疮治疗多用清化,虚实均与湿相关,分为湿热在血和脾虚生湿两类。前者治疗多用清利湿热,解毒消痈法,后者以补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皮肤或粘膜肿烂溃疡称为“疮”。文中的口疮、痤疮虽病位各异,但其病机变化多与湿有关,或为湿热,或为寒湿。口疮治疗应注重温化,温阳为主,药如肉桂、巴戟、吴茱萸,再加升麻、半夏升清降浊。痤疮治疗多用清化,虚实均与湿相关,分为湿热在血和脾虚生湿两类。前者治疗多用清利湿热,解毒消痈法,后者以补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性干眼症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临床以眼睛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为主要特征,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对此多从肝肾亏损、肺阴不足、热炽津伤等论治[1]。现撷取张娟教授从湿论治糖尿病性干眼症的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汗证从湿瘀痰论治柴可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杭州310007)王德玉杭州下城区人民医院汗证无论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症状。且汗与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的盈亏、营卫的和谐与否、腠理的开合、疾病的进退紧密相关。张...  相似文献   

15.
<正>经行头痛许多医家认为其发生与阴虚阳亢、血虚和血瘀~([1-2])、脾肾亏虚~([3])、痰浊内阻~([4])有关,对应的方药有杞菊地黄丸、八珍汤、通窍活血汤、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合逍遥丸、温胆汤加减~([5]),但临床上常常碰到一些顽固性经行头痛的患者,按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取效,我们从湿论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汪丽娟 《河北中医》2000,22(1):52-52
例1陆某,男,50岁,干部.1998-07-21初诊.患者四季少汗,心悸而烦,失眠多梦1年余.西 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常服谷维素、安定等药,疗效平平.今时值暑季,患者周身无 汗,皮肤灼热、痛痒而红,心悸不安,烦躁失眠,精神疲倦,大便干燥.舌质淡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诊断: 无汗证.辨证:心阴亏虚,汗源不充.治宜滋阴养心.处方:太子参30 g,生地黄、玄参、天门冬、柏子仁、麦 门冬各15 g,百合、丹参各20 g,当归12 g,茯苓25g,制大黄10 g,灯心草2 g,五味子10 g,甘草10 g.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5剂.药后周身微有小汗出,皮肤痛痒大减.又服7剂,遍身汗出如常人,惟心 悸时作.原方加何首乌20 g、酸枣仁10g、合欢花25g,又服5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已有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程益春教授在治疗汗证时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理论指导,并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相阳 《江苏中医药》2016,48(10):100-101
正王滨主任医师是镇江市首届名中医专家、镇江市首届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近4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师基于《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的理论,强调汗为心之所主,临床上许多汗证与心有关。在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联系,也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王师临证中发现汗证患者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系症状,治疗时从心论治常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列  相似文献   

19.
阳萎一证,多是肾元虚衰、宗筋失养,常以温肾壮阳为治则。然而单纯温肾未必奏效,甚至反可加剧症状。我们在临证中发现,患者往往兼夹湿热为患,用祛湿补肾法随证加减治疗,常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举验案2则如下:万××,男,37岁。结婚二年多,阳萎偶有阴茎根隐痛,伴腰酸怕冷,神疲乏力,脉细沉,舌淡胖,苔薄白微腻。查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白细胞(+)。证属气虚湿热。宜温肾清利。药用川断、杜仲、熟地、补骨脂、仙灵脾、仙茅、枸杞子、菟丝子、  相似文献   

20.
李蕊 《四川中医》2014,(4):140-141
更年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而汗证临床又证型较多,故更年期汗证变证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上根据证候不同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及调和营卫为主。本文是随师出诊所见更年期汗证治疗案例2则,同病异治,源于经典又不拘于常法,临床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