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颞浅动脉反流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轴型皮瓣早期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轴型皮瓣是指皮瓣纵轴内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静脉的皮瓣,具有以轴心动脉供血,以轴心静脉回流的完整的区域性循环系统,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皮瓣移植是指皮瓣在保留持续血供或短暂时间的条件下移植到受区,与受区创面建立血运的方法。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5月,应用轴型皮瓣修复因各种原因造成四  相似文献   

3.
皮瓣移植是皮瓣在保留持续血供或短暂时间的条件下移植到受区,与受区创面建立血运的方法。我院于2001年1月-2002年8月,应用轴型皮瓣修复因各种原因造成手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29例,由于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1例局部坏死和感染,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行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存活,其中22例患者一期愈合,3例患者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术后给予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皮瓣血液循环良好,且患者感觉良好;修复创面消失,修复效果满意,且供区愈合良好。结论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治疗成功率高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9例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利用该皮瓣中的桡动脉掌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动脉,恢复指体血运,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中1例皮瓣近端部分皮肤血泡形成,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一期闭合,瘢痕较隐蔽。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做为血流桥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动脉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莫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516-517
目的总结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皮瓣修复的经验。方法设计、制作腹部脐旁及髂腹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进行修复。脐旁皮瓣以肌皮穿支为血供的采用“圆形”超薄法;髂腹部皮瓣以直接皮肤血管为血供的隐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采用“U形”超薄法切取。结果12例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修复后,皮瓣成活,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结论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明显的优点,在烧伤及创伤创面修复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8例,皮瓣面积为12cm×7cm-5cm×3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是皮瓣在保留持续血供或短暂时间的条件下移植到受区 ,与受区创面建立血运的方法 ,在美容整形外科应用非常广泛。它可用来修复深层组织外露的创面 ,如外伤性骨、关节、大血管等组织外露的创面 ,以及耳、鼻、口腔、手指等器官的再造。我院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8月 ,应用轴型皮瓣修复因各种原因造成手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2 9例 ,由于护理措施得当 ,无发生 1例局部坏死和感染 ,效果满意 ,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9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3例 ;年龄 15~ 5 6岁。手深度电击伤 11例 ;手指挤压伤 18例 …  相似文献   

9.
<正>严重创伤后所致的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坏死后创面形成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创面内常伴有骨骼、肌腱的裸露,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骨骼、肌腱的坏死及感染,给临床处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通常需要及时移植皮瓣来修复创面。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应用较多,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1,2]。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由于血管细,变异较大,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3,4],但是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一期就可以完成手术,无需二次手术断蒂,修复后皮瓣外形好,而且对供区破坏小,切口可直接缝合,一般不需植皮闭合。笔者所在科2008-07~2010-06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对30例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进行修复,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横支及蒂重建皮瓣血供,以股外侧皮神经重建感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踝创面得到有效修复,随访3个月到2年,7例臃肿3个月后整形,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两点辨别觉12-14mm,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营养血管相对恒定,血供丰富,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腹股沟轴形血管或腹壁浅动脉为蒂,髂腹股沟多叶皮瓣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髂腹股沟轴形带蒂多叶皮瓣转移,对25例手部多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断蒂后皮瓣不臃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下腹部多叶皮瓣是修复多手指软组织撕脱伤的理想供区,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跟腱区由于局部软组织少,血供不良,修复及抵抗感染能力差。损伤、感染后皮肤容易坏死,跟腱外露,修复困难。1992年Masquelet等首次报道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以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逐渐成为一种新方法[1]。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以来,用腓肠神经营血管皮瓣对跟腱区皮肤组织缺损22例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8~60岁。跟腱闭合断裂术后皮肤坏死6例,外伤缺损12例(跟骨及跟腱缺损创面2例);慢性溃疡创面4例(合并Ⅱ型糖尿病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6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扩张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对22例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应用VSD负压装置吸引,同时小腿后侧置入皮肤组织扩张器,待创面整洁、扩张组织量充足后对创面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22例患者中一期愈合的患者为18例,4例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对症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随访观察两年以上,局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组织扩张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改良菱形皮瓣对58例圆形或椭圆形的创面进行修复,利用创面邻近处的皮肤,采用旋转和推进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覆盖创面。结果58例均得到一期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基本与周边皮肤色泽一样。供瓣区术后疤痕不明显,不需要植皮。结论认为采取改良菱形皮瓣对修复一定范围内的创面是一种简单易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应用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两种方式进行手部创面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8例,2例皮瓣坏死,但经换药处理后,瘢痕修复愈合,供区与受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术后一年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评价优良,患者对现功能评价满意率95%。且供区伤口外形优良。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血管口径小、变异多等缺点,虽存在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但整体效果较好,皮瓣血供好,质地薄,成活率较高,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部岛状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89例手指及虎口区不规则创面。男71例,女18例;年龄6~52岁,平均26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切除术后11例,病程2.5~16年,平均5.5年;急诊创伤7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5~12h,平均5h。创面大小:6.5 cm×3.2 cm~1.0 cm×0.8 cm。分别采用6种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斜三角形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斜行缺损23例、指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横行缺损8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皮肤缺损11例、第1掌骨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及虎口区缺损13例、指动脉蒂岛状皮瓣(顺行)转位用于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16例、邻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用于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18例。皮瓣面积最大为7.0 cm×3.5 cm,最小为1.2 cm×1.0 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 89例中88例成功,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1例失败,成功率为98.8%。随访(1.5~2年)46例,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或相近,皮下组织适量,无干裂。两点辨别觉手指部4~7mm,虎口区8~9mm。均可正常使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行标准评定,优82例,良7例。结论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部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指动脉血管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采用顺行、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覆盖指端、指腹皮肤缺损创面9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结论:该皮瓣裁取方便、供受区接近、不影响手指活动,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皮瓣有感觉功能,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优势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质地和色泽与颈面部皮肤相似,具有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一次转移完成的轴型筋膜皮瓣修复颌面颈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14例28侧尸体标本上从颈横动脉起始端注入红色乳胶.在直视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下追踪解剖观察颈横动脉颈浅皮支的走向和分布.发现其终末支在锁骨下胸前区、上臂前后外侧近3/5、项根部肩胛骨上缘范围内在深筋膜层与胸肩峰皮动脉、胸廓内动脉皮肤穿支有丰富的吻合形成广泛血管网。临床应用以颈浅皮支浅出点为旋转轴点,在上述范围内切取含完整深筋膜的轴型皮瓣,即时转移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颌面颈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3例。最大切取面积27-14cm,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颌(颏)颈角逼真,功能恢复。结论以颈横动脉颈浅皮支为轴型血管,在颌面颈缺损邻近范围可切取足够组织量的筋膜皮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瘢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分3期进行,第1期根据上肢瘢痕部位及面积,选择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腹壁下动脉的脐旁穿支、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中的一组腹部轴型皮瓣预先扩张;经过3~4个月的注水扩张后行第2期手术,将预扩张的腹部轴型皮瓣以带蒂转移的方式修复上肢瘢痕切除后的皮肤缺损;3周后再行第3期手术,即皮瓣断蒂。结果本组12例患者应用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15例,其中3例患者应用双侧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皮瓣全部存活,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患肢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是修复上肢大面积瘢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取得外形及功能均为满意的结果;但治疗周期长,需分次手术为其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