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免疫组化制片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与整体染色的一致性,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已被广泛使用。作者总结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体会,旨在通过加深对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的了解,以提高免疫组化制片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改进、质控的完善,对于肿瘤的诊断及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免疫组化操作步骤繁多,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不同的修复方法、修复液不同的pH 值、不同的检测系统,以及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染色结果,导致结果的差异。对于免疫组化的室内质控(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目前一些实验室未能规范实施,引起染色结果参差不齐,导致病理医生的误诊,因此,每个实验室只有实现IQC,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才能充分发挥该技术在诊断肿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中的作用[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方法选用乳腺癌组织及ER、PR、P53、Her-2一抗和同种二抗,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与手工操作同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在ER,PR,p53,Her-2/3+、Her-2/2+、Her-2/1+、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自动化Her-2染色不确定率明显低于手工染色;应用全自动染色仪阳性染色着色均匀,定位准确,无边缘效应,背景清晰;手工染色各项指标稳定性差,常见染色不均匀,有边缘效应及非特异性背景。结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使操作程序标准化,可满足病理科免疫组化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其与传统手工操作免疫染色差异,分析其优势、探讨不足。方法选择同一时间段内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消化系统癌、肺癌、肾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免疫组化病例,用机器操作与手工操作两种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实验结果。结果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35种常用抗体中32种阳性染色着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仅3种抗体(CA125、AAT、CD10)机器染色效果不佳,染色满意率:91.4%(32/35)。结论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区别于手工操作,运行过程中对某些细节步骤有特殊要求,其总体优势多:标准化程度优良、工作效率高、染色效果满意,其在临床病理诊断领域中将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已相当广泛,特别是采用免疫酶组化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标本可长期保存,更有利于推广应用[1].据此,我们应用16种单克隆抗体(单抗McAb)和APAAP免疫酶法对45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 APAAP 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例(85%)急性白血病有特征性或相关性标志,其中非 T-ALL10例(Ⅰ、Ⅱ、Ⅲ型为3、2和5例),T-ALL 2、AML 1、AMMoL 及双表型各2例。不能确定表型1例(5%)及无标志者2例(10%),认为免疫组化有利于鉴别形态特殊的白血病。临床(瑞氏染色)诊断、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三项结果一致者9/16(56.25%),临床诊断与免疫组化两项一致者3例,临床诊断与细胞化学结果一致,而免疫表型不能确定及无标志者2例,三项结果均不一致者2例。1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免疫表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WBC测定多种室内质控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自动血细胞分析仪WBC测定多种室内质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德国Bayer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ADVIA 120仪)及进口配套试剂;瑞士AC 970血细胞分析仪(AC 970仪)及特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试剂;日本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KX-21仪)及进口配套试剂;MEK-8118K血细胞分析仪(MEK-8118K仪)及特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试剂.以上仪器经性能评价符合要求,所有试剂在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贴壁细胞片中增强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的方法 ,通过适当延长 S-P法中一抗、二抗和三抗孵育的时间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 4的 CD34和 PCNA蛋白表达进行了比较 ,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评价染色效果。结果显示 ,在一抗分别作用 1h、2 h、3h,二抗和三抗各作用 15 min、30 min、45 min中 ,一抗 3h、二抗和三抗 45 min的细胞内 CD34和 PCNA的光密度值最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相似文献   

9.
10.
丰宇芳  严俊  徐蓉  倪蓉 《江苏医药》2008,34(4):363-36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观察36例GIST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34、CD117、vimentin、SMA、NSE、S-100蛋白在GIST中表达.结果 本组GIST镜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或两种混合存在,成束状、栅栏状、旋涡状或巢状排列.36例中良性12例,交界性14例,恶性10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34和CD117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0.5%和94.4%,而vimentin、SMA、S-100蛋白在肿瘤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时阳性.结论 GIST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形态多变,但免疫表型完全一致;CD117及CD34阳性可作为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前列腺癌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在病理学研究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04S、P63和CK34βE12在各类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结果50例前列腺癌,病理形态学表现结构异常,基底细胞消失,核仁明显增大,间质浸润,出现腺腔内黏液,嗜酸性结晶体等;免疫组化显示:P504S阳性率96%,CK34βE12阳性率16%,P63均阴性。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存在基底细胞层;P504S均显示阴性,CK34βE12阳性率94%,P63阳性率98%。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20例,可见少数腺上皮细胞核仁增大,基底细胞程度不同的间断缺失;P504S阳性率为20%,CK34βE12阳性率70%,P63阳性率为90%。结论前列腺癌临床病理诊断中,联合检测P504S、P63和CK34βE12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的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确保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低、高质控样品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6月-2010年7月进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随行的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低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高质控监测结果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表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准确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QBASIC语言编制源程序,编译医学生化检验室内质控处理系统,实现了生化检验室内质控资料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启动QBASIC或其它任何一文本文件编辑工具编制源程序,完成后在QBASIC下调试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结果:该系统除具有基本的血清检验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对检验数据的绘图和分析功能,结论:利用微机处理和分析医学生化检验室内质控数据,初步实现了对医学生化检验数据的计算、绘图和分析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可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出具生化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原发于睾丸的恶性淋巴瘤极少见。本文报告经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例。根据Collins及1985年修订分类方法,3例均属B系分别为小裂细胞型、大小细胞混合型及大细胞为主型。本文结合文献着重对本病的组织起源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型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4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川  刘汉均 《云南医药》1998,19(4):247-248
对40例垂体腺瘤进行免疫组化激素定位分类,将其分为单一激素分泌性腺瘤、多激素分泌性腺瘤及免疫且化阴性腺瘤,结合临床分析,并对15例腺瘤进行电镜观察 。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讨操作及改进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免疫组化病例1 238例,总结分析操作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染色结果良好,与临床病理相符或基本相符1 126例(90.9%);脱片42例(3.3%);非特异染色37例(2.9%);染色弱29例(2.2%),阴性者5例(0.4%).结论影响免疫组化结果的因素很多,需注意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才能获得满意的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多种免疫试剂一抗及同种二抗,采用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分析两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法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染色效果更佳。结论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具备操作规范、标准化程度高、结果精准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所致的人为误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QBASIC语言编制源程序 ,编译医学生化检验室内质控处理系统 ,实现了生化检验室内质控资料的计算机化管理。方法 :启动QBASIC或其它任何一文本文件编辑工具编制源程序 ,完成后在QBASIC下调试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结果 :该系统除具有基本的血清检验数据计算功能外 ,还具有对检验数据的绘图和分析功能。结论 :利用微机处理和分析医学生化检验室内质控数据 ,初步实现了对医学生化检验数据的计算、绘图和分析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 ,可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出具生化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临床病例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54例前列腺癌根据WHO(2004)前列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SA、34β E12、P63及AMACR,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54例前列腺癌中年龄最小54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67岁。背外侧42例(78%),移行区11例(20%),中央区1例(2%)。腺泡腺癌50例(93%),导管腺癌3例(6%),尿路上皮癌1例(1%)。形态学观察发现肾小球样结构18例(33%),神经浸润18例(33%),胶原性小结12例(22%),前列腺类结晶21例(39%),粘液性分泌物23例(43%),发现一种形态学特点的8例(15%),两种的21例(39%),三种的13例(24%),四种的4例(7%),五种的3例(6%),没有的5例(9%)。54例前列腺癌PSA53例阳性(98%),34βE12阳性5例(9%),P63阳性3例(6%),AMACR阳性43例(80%)。结论:结合病理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染色及临床资料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关键词】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0.
吴红艳 《江西医药》2010,45(5):474-475
目的使人们认识病案质控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病案质控管理,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结论完善的病案质控管理制度与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