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文芹  孙长坤 《北京医学》2006,28(8):464-466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硬化程度,结合患者病史、头颅CT、MRI及生化综合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35例,占32.41%,颅外血管狭窄21例,占19.44%,血管狭窄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次数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血管超声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大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年龄分青中年组及老年组和按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对脑大动脉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52/347(43.8%),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80/152(52.6%),颅外动脉21/152(13.8%),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51/152(33.6%),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s=0.156,P<0.05),脑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处(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1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和是否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分为对照组和血管狭窄组,血清Lp(a)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脂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血管狭窄组血清Lp(a)水平及血脂( HDL、LDL、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中重度狭窄组以及血管闭塞组患者血清Lp(a)水平分别为(102.83±55.03) mg/L、(173.97 ±93.10)mg/L、(289.54±154.94)mg/L、(344.55±184.38) mg/L,血清Lp(a)水平为:轻度<中度<中重狭窄组<血管闭塞组,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清Lp(a)水平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Lp(a)水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清Lp(a)水平越高.血清Lp(a)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正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22-1423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8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狭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7例脑血管正常,175例颅内外血管异常,110例颅内血管异常,65例颅外血管异常,50例血管狭窄程度<50%,85例血管狭窄程度达50%~70%,40例血管狭窄程度>70%;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以及对狭窄程度进行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颈内动脉颅外段(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以及狭窄程度进行明确诊断,并对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侧支代偿以及动脉回流情况进行检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狭窄动脉分布特征。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比例达39.81%,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35.51%),同时大脑中动脉闭塞(13支,35.14%)的发生率也最高。结论: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责任血管,早期对其筛查和干预利于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117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Mets)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7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头颈部CTA(CT血管成像)检查,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Mets组患者和非Mets组患者之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BMI、腰围、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Mets、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年龄及男性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代谢综合征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检出349例(68.16%)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血管736支,其中单支血管受累163例,多支血管受累186例.颅外血管病变135例(38.68%),颅内血管病变154例(44.13%),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60例(17.19%).颅内血管发病率稍高于颅外血管病变.②前循环血管受累156例(44.69%),后循环血管受累51例(14.61%),前后循环血管并存受累142例(40.70%).③中青年组单纯颅内血管病变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后循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④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颅内、颅外、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在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段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段,随着年龄的增加,颅外动脉段及后循环发生率逐渐升高,总之,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全脑DSA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传志 《安徽医学》2011,32(1):87-8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8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5例无高血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和评价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直接征象并分析影像结果.结果 高血压组检出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者86例(97.7%),共累及血管319支(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颈脑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测血管1 989支,颈脑一体化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3.6%,灵敏度76.5%,特异度97.0%,Kappa值0.760,ROC曲线下面积0.865。对不同程度血管狭窄进行分析,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的Kappa值分别为0.813和0.887,与CTA的一致性较好。对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椎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785,与CTA一致性较好。结论: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可准确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与CTA检查一致性较好,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影像学结果,分析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和脑血管狭窄组(狭窄率〉50%)。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I组:单纯颅内狭窄;Ⅱ组:单纯颅外狭窄;Ⅲ组:颅内外合并狭窄。记录所有患者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U)A)等。结果:DSA检查结果:141例患者中,41例(29.1%)未发现大动脉狭窄或狭窄〈50%.100例(70.9%)患者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单纯颅内狭窄者45例(45.0%)。单纯颅外狭窄者32例(32.0%)。颅内外均有狭窄者23例(23.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升高(OR=3.28)、长期吸烟(OR=2.68)、年龄(OR=1.37)、高血压(OR=1.58)、高脂血症(OR=2.68)、LPA(OR=2.47)是脑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同狭窄分布,Hcy(OR=4.49)、长期吸烟(OR=3.86)是I组的危险因素;Hcy(OR=2.54)、Fib(OR=3.78)是Ⅱ组的危险因素;Hcy(OR=2.43)、年龄(OR=2.38)、高血压(OR=1.82)、LPA(OR=2.34)、高脂血症(OR=1.87)、高纤维蛋白原(0R=2.66)及长期吸烟(OR=3.97)是Ⅲ组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是单纯颅内狭窄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年龄、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MAC、ICA颅内段、VA颅内段、BA和PCA。高龄、高血压、高血脂、血Hcy升高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均为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戒酒,通过治疗干预降低血Hcy并改善甲状腺功能,从而缓解或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江  李红燕  朱沂 《新疆医学》2011,41(4):31-3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十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将其中7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2~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77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22.08%)与颅外动脉(35.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动脉狭窄部位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维吾尔族。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低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及种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尚绪娟 《当代医学》2021,27(24):55-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患者中,经DSA诊断检出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34例,闭塞20例,正常11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颈动脉超声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62,一致性良好(P<0.05);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65%(89/109)、81.82%(9/11)、81.67%(98/1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0%(89/91)、31.03%(9/29).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无法完全取代DSA检查,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合理结合两种诊断,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尹萍 《中外医疗》2009,28(20):165-165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血管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结果分析,探讨TCD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与MRA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CD与MRA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89.15%,符合率是86.13%。结论TCD与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相符率高,TCD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及颅内严重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3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动脉弓造影和脑血管造影的表现。方法3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检出在颅内外血管病变298例(92.55%),共累及病变血管460支(762处)。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介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行连续性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将其中存在脑动脉狭窄的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并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结果:108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别为69.4%和66.7%.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间狭窄类型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颅外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有关,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颅内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数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齐珊珊 《中外医疗》2013,32(3):53+55-53,55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例,均行DSA与TCD检查。结果共检查血管913条。以DSA为标准,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6.8%,特异性是97.1%,假阳性是8.1%,假阴性3.1%。结论 TCD在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方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梁辉  谢珊芳 《海南医学》2009,20(12):61-6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DSA检查,并通过TCD检测颈部和颅内Willis环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以及频谱形态的改变,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296例患者中202例患者有不同形式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46例(15.5%),颅外动脉狭窄98例(33.1%),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58例(19.6%);(2)20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TCD显示有396条血管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4条(36.4%)、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6条(19.2%)、大脑中动脉狭窄52条(13.1%)、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30条(7.6%)、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22条(5.6%)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段狭窄危险因素以FIB为主,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性别及高血压为主,颅内段合并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长期吸烟及糖尿病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及FIB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进行探讨。方法:对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9.5%,脑动脉狭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回归性分析与年龄、高血压显著相关。结论:脑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和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