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文芹  孙长坤 《北京医学》2006,28(8):464-466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硬化程度,结合患者病史、头颅CT、MRI及生化综合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35例,占32.41%,颅外血管狭窄21例,占19.44%,血管狭窄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次数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血管超声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吕智娴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49-105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04间收治的10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同时期100例于我院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临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中膜增厚的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软斑17例、硬斑56例、混合斑27例,颈部血管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31例、重度狭窄15例;对照组100例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软斑16例,颈部血管轻度狭窄11例。即观察组颈部血管狭窄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所反映出的数据与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所反映出的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后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生率75.00%、45例为颈动脉狭窄,其发生率为56.25%、80例为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其发生率为100.00%与对照组15.00%、0.00%及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价值较高,可充分发挥其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作用,明确斑块及内膜增厚的情况,同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及对临床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经颈部超声检查后分为颈部动脉狭窄组54例(A组)和无狭窄组46例(B组),观察二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及出现斑块的例数,并结合基础疾病、血糖、血脂情况,入院时病情及出院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A组36例(66.7%),B组24例(52.2%);血糖、血脂、异常A组38例(70.4%),B组24例(5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二组颈部血管超声提示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例数:A组36例(66.7%),B组32例(69.6%),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斑块检出:A组38例(70.4%),B组22例(47.8%),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二组中部分病例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合并颅内血管狭窄者:A组18例(69.2%),B组8例(40.0%),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入院时病危例数:A组24例(44.4%),B组14例(30.4%):出院时病情判定:好转A组39例(72.2%),B组40例(87.0%):死亡A组15例(29.6%),B组6例(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普遍存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高.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普遍存在内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出现颈动脉狭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有严重影响.老年人应常规定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人缺血性脑病的价值分意义.方法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0例老年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检测,其中130例经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70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组TIA),140例为同期非心、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对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内膜增厚率、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的部位,数目、性质、检出率、动脉狭窄发生率及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这些特征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及颅内肿瘤的治疗.文章重点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从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基础、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及适应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尚绪娟 《当代医学》2021,27(24):55-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患者中,经DSA诊断检出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34例,闭塞20例,正常11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颈动脉超声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62,一致性良好(P<0.05);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65%(89/109)、81.82%(9/11)、81.67%(98/1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0%(89/91)、31.03%(9/29).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无法完全取代DSA检查,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合理结合两种诊断,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行连续性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将其中存在脑动脉狭窄的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并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结果:108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别为69.4%和66.7%.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间狭窄类型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颅外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有关,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颅内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数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1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和是否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分为对照组和血管狭窄组,血清Lp(a)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脂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血管狭窄组血清Lp(a)水平及血脂( HDL、LDL、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中重度狭窄组以及血管闭塞组患者血清Lp(a)水平分别为(102.83±55.03) mg/L、(173.97 ±93.10)mg/L、(289.54±154.94)mg/L、(344.55±184.38) mg/L,血清Lp(a)水平为:轻度<中度<中重狭窄组<血管闭塞组,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清Lp(a)水平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Lp(a)水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清Lp(a)水平越高.血清Lp(a)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血管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诊断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1 1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 ,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 ,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 ,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 ,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1 2 CT血管造影 (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 ,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 ,如果需要的话 ,在窗宽 85 0HU、窗位 2 0 0H…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尤瑞克林和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均行尤瑞克林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联合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术侧CT脑血流量均比治疗前增高,治疗后1周、2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05±0.26)分、(0.15±0.08)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总并发症率为6.2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尤瑞克林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术侧脑血流和神经功能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群的日趋老年化,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当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难题.现就颅内外血管重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价值作一评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影像学结果,分析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和脑血管狭窄组(狭窄率〉50%)。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I组:单纯颅内狭窄;Ⅱ组:单纯颅外狭窄;Ⅲ组:颅内外合并狭窄。记录所有患者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U)A)等。结果:DSA检查结果:141例患者中,41例(29.1%)未发现大动脉狭窄或狭窄〈50%.100例(70.9%)患者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单纯颅内狭窄者45例(45.0%)。单纯颅外狭窄者32例(32.0%)。颅内外均有狭窄者23例(23.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升高(OR=3.28)、长期吸烟(OR=2.68)、年龄(OR=1.37)、高血压(OR=1.58)、高脂血症(OR=2.68)、LPA(OR=2.47)是脑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同狭窄分布,Hcy(OR=4.49)、长期吸烟(OR=3.86)是I组的危险因素;Hcy(OR=2.54)、Fib(OR=3.78)是Ⅱ组的危险因素;Hcy(OR=2.43)、年龄(OR=2.38)、高血压(OR=1.82)、LPA(OR=2.34)、高脂血症(OR=1.87)、高纤维蛋白原(0R=2.66)及长期吸烟(OR=3.97)是Ⅲ组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是单纯颅内狭窄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年龄、高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其异常所占比率。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者占81.8%,支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早期发现和干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能对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洪柳 《中原医刊》2003,30(12):3-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对照组58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总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1.06%,对照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0%,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IMT)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存在此类症状患者应引起重视,以便做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AS) ,并确定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患者 ,对照组为 82例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检测IMT增厚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 ,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 58.41% ,TIA组 56.0 9% ,对照组为 2 9.2 6%。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 15.84% ,TIA组为 14 .63 % ,对照组为 3 .65%。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由Loge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血浆内皮素(ET)、高血压及吸烟。结论 颈动脉B超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文芹  付立臣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04-1004
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及粥样斑块脱落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颈部动脉粥样硬化除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原因有关外,高同型半胱氨酸(简称Hcy)血症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现对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ey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颈部动脉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120例非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血糖检查。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38.4%)与对照组(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依次为大脑中动脉(70.8%)、椎基底动脉(37.5%)、大脑前动脉(31.3%)、颈内动脉末段(10.4%)。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OR值分别为2.56、3.46、4.12、5.20(均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密度脂蛋白(1.09±0.32)mmol/L比对照组(1.33±0.40)mmol/L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