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志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68-168,172
目的: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以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本院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9%,对照组复发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切口异物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疝环充填式、平片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组(34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34例)和传统疝修补组(30例)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和术后疼痛、复发率。结果传统疝修补组的手术耗时最长(P〈0.05)。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住院天数最多(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术后出现疼痛率最高30%(9/30)(P〈0.05)。传统疝修补组复发率最高3.3%(1/30)(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住院费用最低;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最高。结论传统疝修复住院费用为3组中最低,疝环充填式疝修复发率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少且费用较低,是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简单,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67例接受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与46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传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高于无张力组(P<0.01)。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局部无张力、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沟股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充填式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术处牵扯感评分以及并发症、复发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可完全替代传统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86例患者分别给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1例患者病情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比较相近,特点均为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但实践过程中,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费用较低,为此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8.
宋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28-2629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国产华利普疝补片行传统平片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和观察组(采用进口赫美补片行疝环充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40.5±9.9)min与对照组(45.0±7.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6.2±2.3)h、住院时间(5.3±1.0)d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适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采用的手术材料和方式都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二者价格相差较大,临床上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疝修补材料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120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修补术,治疗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共5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组及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全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与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等优点。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行传统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36例患者作为对比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组别的均分,常规组(18例)、治疗组(18例)。其中常规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而治疗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住院等时间)短于常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检验,差异呈现P<0.05统计学有分析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腹股沟疝治疗时,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要比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高,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腹股沟疝患者,按不同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980,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效果优于传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就诊的腹沟股疝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1例设立为A组,同期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1例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A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45%,B组无一例复发,复发率为0(P0.05)。B组术后出现阴囊积液、尿潴留、异物感的例数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优势,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价格低廉,更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疝环充填式组,一组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平片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疝环充填式组手术时间为(43.71±4.84)min,卧床时间为(2.75±0.53)h,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27±0.77)d,明显少于对照组(35.42±5.66)min、(8.97±1.57)h、(2.54±0.17)d(P<0.05)。疝环充填式组术后并发阴囊血肿2例(5.0%),尿储留3例(7.5%),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15.0%)、6例(15.0%)(P<0.05)。疝环充填式组术后复发率0例(0.0%),平片组术后复发率1例(2.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周俊  陈育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56-2957
目的采用对比性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加后壁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86%)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无张力式疝修补和传统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组30例和传统组20例.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式疝修补术,传统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无张力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传统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太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脂股沟疝的疗效。方法:203例腹股沟疝病人随机分成两组,97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06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缅环充埃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方法更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元张力修补术是—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疝修补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为腹股沟疝气的治疗优选合理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方法将8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0例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0例,各组实施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治疗时间、随访复发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方式具有操作仔细,解剖清晰,复发率低,但仍注意个体化选择术式和修补材料选择,规范术中操作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及避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68例腹股沟疝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B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患者.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