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光眼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42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小粱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好,前房形成快,功能滤过泡形成佳,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 52例52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小粱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手术后有38只眼压为优,有6只眼压为良,优良率为84.62%。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56例92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以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但对泪膜的影响仍较大。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治疗效果、滤过泡形成情况、视力与视野、并发症发生情况、前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治疗优80眼,良14眼,差6眼[眼压最高<24 mm Hg(1 mm Hg=0.133 kPa)]。Ⅰ型滤过泡61眼、Ⅱ型滤过泡30眼、Ⅲ型滤过泡5眼、Ⅳ型滤过泡4眼。6眼术后视野有不同程度的缩小,94眼术后视野仍保持稳定;7眼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93眼视力保持术前水平或有所提高。5眼术后前房内少量出血,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第l天患者均形成良好前房,第14天有7眼发生Ⅱ级浅前房、6眼发生Ⅰ级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均恢复。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性高,是治疗青光眼手术的理想术式,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0例84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小梁切除+前房穿刺+巩膜瓣隧道式切口+丝裂霉素C+可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形滤过泡形成、前房形成及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滤过泡瘢痕化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手术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76例82眼行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9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结膜切口渗漏、视力、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76例82眼术后2周眼压3.9~18.86 mm Hg,结膜切口渗漏为3.67%,滤过泡及早期形成前房满意.结论 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设计合理,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肖其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8-28,83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49眼),对照组46例(46眼),分别行改良小梁术与小梁切除术。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术后早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前房形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远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较小梁切除术具有良好的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和形成良好的功能性滤过泡,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8%,术后发生功能型滤过泡为96.2%,术后眼压在17mmHg以下占92.3%,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少滤过泡穿破,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能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有效地挽救和保留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5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术后观察并随访眼压、前房、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态,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126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40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7例(37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观察。探索一些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1例(35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随访1年。结果 31例(35只眼)除2例前房延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前房恢复正常,大部分病例术后炎性反应轻微,有2例(3只眼)术后炎性反应较重,用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使炎症控制,术后眼压控制在12.22~20.55mmHg,全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随访1年期间,均未发现前房消失或变浅和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8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中国医药研究》2005,3(3):177-178
目的 探讨结膜瓣链状缝合结合前房穿刺技术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穷窿为基底的结膜环切术,术后连续链状缝合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行前房穿刺。结果 结膜瓣链状缝合前房穿刺技术可使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快,浅前房发生少,低眼压发生率少,结膜滤过维持良好。术后产生结膜渗漏,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结膜瓣连续链状缝合前房穿刺技术可使术后组织缝合牢靠,对位良好,渗漏少,前房形成早。能明显减少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滤过泡形成有促进作用。手术创伤少,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效果,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实施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手术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7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术前前房深度在2 mm以下者36例42眼,实施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前房深度2 mm及以上者42例50眼,实施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眼压过高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其中,玻璃体抽吸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2.13±0.58)kPa,前房穿刺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2.21±0.74)kPa,两组术后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玻璃体抽吸组形成率为97.62%,前房穿刺组形成率为96.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玻璃体抽吸组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前房穿刺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情况,且两种方法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较高,但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术后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对2004~2008年收治的43例(53只眼)青光眼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无Ⅲ级浅前房发生,1~2周内出现Ⅰ级、Ⅱ级浅前房,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滤过泡形成良好,无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在21mmHg以下(2例在21mmHg以上,加用抗青光眼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明显地降低了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术中对小梁切除口进行缩小,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采取前房穿刺,注射平衡液,促使前房及滤过泡的形成。采用此改良术式对44例(50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1眼(22%),保持不变36眼(72%)视力下降3眼(6%)。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4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8%;术眼经加压包扎,散瞳处理后前房恢复正常。出院时,50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1个月,仍在正常范围。术后1d,44眼形成大而扁平的滤枕,呈半透明状;有3眼滤区不明显,经按摩眼球后滤区明显;另有3眼术后半年滤过泡壁薄、大,其中2眼滤过泡破裂,后经修补恢复,1眼滤过泡不明显。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解决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分为对照组(42眼)与试验组(80眼)。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该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是经典的抗青光眼术式。浅前房、低眼压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8~70%。而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最重要的原因。近3年来,本研究在小梁切除术中巩膜层间植入生物羊膜和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意义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例6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行现代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方法,术后观察前房形成时间、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可松解缝线拆除时间的选择和方法、并发症。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24小时前房形成,未出现低眼压或前房出血,1例发生脉络膜脱离。随访4—6个月,所有术眼术后眼压都得到控制;大部分病人有异物感及角膜散光。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法,可以减少术后浅或无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等并发症,不影响降压效果,适合于基层等无激光断线设备单位开展青光眼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