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温氧合血与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探索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对持续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和间断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两种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方法 心瓣膜直视术患者33 例,随机分为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组( W B C组)和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组( C C C组)。观察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起搏器的使用情况,测定主要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释放,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磷酸腺苷的含量以及能量储备值,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起搏器使用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释放, C C C组均较 W B C组多;丙二醛释放和心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消耗, W B C组较 C C C组减少;能量保存 W B C组较 C C C组多;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损伤以 C C C组为重。 结论 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在心肌保护方面较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将120例病人均分为常温氧合血连续灌注组与低温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组。研究结果显示:常温组心室纤颤率、手术死亡率及心功能改善率均明显优于低温组;低温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严重,常温组则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和 4℃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将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等分成温血组和冷晶体组 ,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 ,测定停搏前、复跳后 0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 4小时和 4 8小时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 ,对心肌线粒体作量化计分。 结果 温血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冷晶体组 ;体外循环后温血组 c Tn I明显低于冷晶体组 ,温血组 c Tn I高峰出现时间较早 ;线粒体量化计分分数反映复跳后温血组心肌损伤较轻。 结论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不同灌注方法改善心肌保护的效果,用杂种犬21只,随机均分为3组:I、I组分别用冷晶体、冷氧合血停搏液间灌,II组在I组基础上加用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于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90分钟再灌注30分钟期间,观察心脏电机械活动、转流前后左心功能、心肌CPK释放量及摄氧量、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I、II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左心功能恢复优于I组,CPK释放量、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损害程度明显低于I组。II组心肌停搏及复苏极少出现室颤、自动复跳率高、心肌摄氧量高于I组;再灌注30分钟时,心肌CPK释放量明显低于I组,心肌水肿及超微结构损伤较I组略轻。表明冷氧合血停搏液间灌法具有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的心肌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用冷停博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组,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然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60分钟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时取心肌行超微结构检查及ATP,MDA测定,IPC组还监测缺血预适应期间的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1)CPB后IPC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升主动脉开放时IPC组心肌超微结构;ATP等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A的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C组阻断升主动脉期间ST段降低(阻断30秒时发生),开放升主动脉后ST段在15秒内完全恢复,此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IPC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博液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至1996年,我们采用温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行各种心脏瓣膜替换术176例,与同期采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行瓣膜替换术的134例病人比较,疗效好,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310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分为温血停搏液组(简称CWBC组)176例和冷晶体停搏液组(简称CCC组)134例。CWBC组男84例,女92例;心功能II、Ⅲ、Ⅳ级者分别为14例(8%)、88例(50%)、74例(42%);伴房颤者152例(占86%);行二尖瓣替换术1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9例、双瓣替换术31例。CCC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犬在高钾停搏10分钟后行心肺转流术(CPB)复苏,并与常规心肺复苏(CPR)比较其自主循环恢复和脑复苏的效果。方法:将杂种家犬12只,以10%KCl静脉给药致心脏停搏(CA)10分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组1;用常规CPR法复苏;组2:用自行研制的心肺转流装置复苏。两组于CA前、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复跳时间、瞳孔大小、72小时存活率和动静脉血气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O2)脑氧耗量(Ca-jvO2)。结果:组1中6只犬仅2只在CPR后10分钟、15分钟恢复自主心跳,但不稳定,并在60分钟内死亡;组2均于CPB后6-10分钟恢复自主心跳,CPB10分钟后MAP>80mmHg,明显高于组1(P<0.05),其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明显大于组1(P<0.05)。两组CEO2和Ca-jvO2在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和10分钟均明显升高(P<0.05),且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时组1明显高于组2(P<0.05)。组2犬的瞳孔于复苏后第9-19分钟开始缩小,30分钟后恢复至正常,全组均存活72小时以上,72小时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组1(P<0.05)。结论:CA10分钟后,用CPB复苏其自主循环恢复明显优于常规CPR,并有益于脑复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氧合冷血与St.Thomas心脏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74例,其中双瓣膜置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0例。74例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St.Thomas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B组:40例,氧合冷血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即刻、主动脉开放即刻、术后2、6、12、24、48和72h测中心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并将两组间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cTnI、CK、CK—MB、LD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2h开始升高,48h后缓慢下降。两组间开放主动脉后2、6、12、48和72h,cTnI、CK、CK—MB、LDH测定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脏自动复跳20例(58.82%),B组40例(10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t.Thomas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相比,氧合冷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冷氧合血停跳和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冷氧合血停跳组(I组)和心脏不停跳组(Ⅱ组),每组2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多个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肌肌钙蛋白I(cTnI),CK,CK-MB,缺血前后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cTnI,CK和CK-MB均在正常范围内,开放主动脉后1小时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小时心脏不停跳组CK水平明显低于冷氧合血组(P<0.05),各时点cTnI,CK-MB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超微结构于体外循环后两组间或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提示冷氧合血停跳液与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单独应用冷停博液与缺血预适应及冷停博液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7只),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5分钟-10分钟方案的缺血预适 ,对照组只进行转机和冷停博液灌注,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阻断循环后阻断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冠脉梗阻模型,在开放主动脉交楹开前降支阻断带,模拟CABG过程。结果:缺血预  相似文献   

12.
间断冷血与持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患者用含钾冷氧合血间断灌注与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含钾温血持续灌注与含钾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法行心内直视手术各20例,分别对复跳情况、心肌酶谱(AST,CK,CK-MB,LDH)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持续温血组与间断冷血组自动复跳率分别为18/20和7/20(P<0.05),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功能参数(手术前TTE结果与停机拔管后TEE结果之差):射血分数(EF)分别为8.69±6.2%和-1.30±12.73%(P<0.05);短轴缩短率(FS)分别为7.6±10.7%和-1.73±6.8%(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分别为1.37±0.31cm和0.6±0.88cm(P<0.05)。两组心肌酶谱无差异(P>0.05)。结论间断冷血灌注心肌保护法在临床上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吡那地尔预处理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肺转流(cardiopulmonory bypass,CPB)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KCOs)吡那地尔(pinacidil)预处理分别对常温和低温高钾停跳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犬均分为三组,CPB心脏高钾停跳,全心缺血60 min,恢复灌注30 min.常温吡那地尔组(NP组)、低温吡那地尔组(HP组)CPB前主动脉根部灌注浓度为10 μmol/L的吡那地尔5 min.对比观察阻断主动脉前、后心肌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血清心肌酶含量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电镜:HP组除阻断60min外的其他时点心肌的正常线粒体及糖原含量均接近缺血前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NP组;(2)心肌MDA的含量:HP组阻断30 min和开放20 min以及NP组开放20 min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3)血清心肌酶:HP组,除阻断30 min,CK-MB均明显低于同期C组;(4)血液动力学变化:HP组开放循环后心输出量(CO)、左室搏出功(LVSW)恢复比C组迅速.结论吡那地尔明显增强低温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超微结构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冷血心肌麻痹液温度与保护效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冷血心肌麻痹液(CBC)心肌保护的温度效应关系。方法:离体工作鼠心模型,观察CBC 4℃,8℃,12℃,16℃和20℃停搏12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对心功能,超微结构、心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的改变。结果:4℃ ̄12℃组心功能,超微结构及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均优于16℃和20℃组。结论:温度为影响CBC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 的水平,评价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 方法将36例均为稳定型心绞痛、3支血管病变、首次施行CABG患者随机分成3组缺血预处理组、温血组、对照组, 观察临床结果和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情况,并于转流前、术毕、术后6~12 、24 、72小时和第6天分别抽静脉血测定 CK-MB、cTnI. 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的自动复跳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 cTnI 和CK-MB的水平从术后6~12小时开始升高(P<0.05),在24小时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天恢复.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在术后6~12、24、72小时时cTnI 和CK-MB的水平明显低(P<0.01). 结论多次短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和"温-冷-温"技术在低危CABG患者中较常规方法更有利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温和低温心肺转流(CPB)期间门静脉血流量(PBF)和氧代谢的变化。方法:测定11号杂种犬在常温(N组)或低温(H组)CPB期间PBF和氧代谢指标。结果:CPB中低温组SpO2升高,PDO2、PVO2降低(P<0.05或P<0.01);常温组PpO2、PDO2降低,而PERO2和PBF升高(P<0.05或P<0.01)。CPB后两组SaO2、PaO2、SpO2、PpO2、PBF、PDO2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而PERO2明显升高(P<0.01),常温组PVO2减少(P<0.05)。两组相比,CPB中低温组PaO2、SaO2、SpO2高于常温组,PVO2、PERO2、PBF低于常温组(P<0.05或P<0.01)。CPB后低温组SaO2、PDO2、PVO2和PBF都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常温和低温CPB期间门脉系统都存在氧代谢障碍,但常温CPB期间PBF、门脉组织氧利用明显优于低温CPB,CPB后PBF、门脉组织氧代谢低温组优于常温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ABG患者312例,男220例,女92例,年龄29~80岁(平均62岁);其中顺逆灌结合温血灌注188例(研究组),间断顺灌124例(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顺行灌注2 min冷血停搏液600 ml,再逆行灌注2 min停搏液400 ml,之后每隔10 min进行顺逆灌各1 min停搏液200 ml,在开始吻合前降支时持续温血逆灌300 ml/min直至开放。记录搭桥数、心脏自动复跳率、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BG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