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孙健 《山东医药》2003,43(9):31-31
1997~ 2 0 0 1年 ,我们应用吻合神经的尺神经手背支皮瓣急症修复小指皮肤缺损 9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6~ 45岁。其中电锯伤 5例 ,电刨伤 2例 ,挤压伤 2例 ;伴小指开放骨折 4例 ,伴指深屈肌腱缺损 1例。所取皮瓣面积为 2 cm× 2 .5 cm~ 2 .5 cm× 4cm。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 ,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先按显微外科清创原则彻底清创。根据缺损大小于手掌尺侧设计略大于创面的皮瓣 ,皮瓣轴线在小指掌指关节尺侧与豌豆骨上4cm处连线 ,皮瓣的旋转轴点在掌指关节近侧 1.5 cm处 ,不超过掌指关节。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手部热压伤患者16例,采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处理创面,术后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全部愈合。10~14 d治疗后创面愈合9例,其余7例治疗10~14 d后创面未完全愈合,经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后均愈合。随访3~12个月,手外形满意,功能优良率高。结论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有利于促进创面痊愈。  相似文献   

3.
魏勇  路世勇  李福东 《山东医药》2003,43(21):23-23
20 0 1年 3~ 12月 ,我们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前臂、手背、虎口、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拇指皮肤脱套伤等 1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8~ 4 9岁 ,平均 32岁。 12例均因外伤所致 ,肌肉、骨骼或肌腱外露 ,其中 7例合并骨折及肌腱断裂。软组织缺损部位 :前臂 1例 ,手背 3例 ,前臂及手联合损伤 2例 ,虎口 3例 ,指背 2例 ,拇指脱套伤 1例。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 :以腹股沟韧带远侧 1.5 cm股动脉搏动处为点 ,与髂前上嵴做一连线 ,即为该皮瓣纵轴线。以此线设计皮瓣 ,蒂部在股动脉搏动点外侧 ,皮瓣的下界可距…  相似文献   

4.
颞浅动脉筋膜瓣修复面部深度创面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山东医药》2005,45(23):67-68
近年来,我们采用颞浅动脉筋膜瓣修复面部深度创伤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6~52岁,平均26岁;伤后1~21d入院。其中电击伤7例,车祸伤3例;均累及骨质,清创后创面大小为3cm×5cm~7cm×9cm。方法:1皮瓣设计:以耳屏前颞浅动脉搏动处定点为a,用多普勒超生血流仪测得颞浅动脉走行方向与顶部矢状缝交点为b,以ab连线为颞浅瓣的纵轴,筋膜瓣设计在纵轴的两侧,根据是否合并眉缺损决定是否携带部分头皮以一期完成眉再造。2手术操作:新鲜创面应尽早手术;感染创面应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咬除部分坏死骨质至基底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8岁,因右中指挤压伤,疼痛流血4h于2013年4月29日入院。查体见右中指末节指骨及甲床部分缺损,创面大小约1.5cm×1.5cm。在左足躅趾腓侧设计躅趾腓侧动脉皮支供血的微型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手术方法:受区清创后,解剖游离出双侧指固有动脉,保留末节指动脉弓及小分支,末节指掌侧正中解剖出皮下浅静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7例上肢毒蛇咬伤后皮肤坏死患者先行感染创面清创加VSD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处理,然后选择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大小为8 cm×13 cm~14 cm×19 cm。结果17例中2例皮瓣术后出现部分边缘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15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爆裂性眶骨骨折7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8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76例单纯性爆裂性眶骨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单纯性爆裂性眶骨骨折患者76例(76眼),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9~63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硬物击伤16例,坠落后摔伤10例,拳击伤2例。就诊时间:伤后最短20分钟,最长1个月。7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早期手术29例,晚期手术18例(其中有13例为保守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8.
吴伟 《山东医药》2011,51(14):72-73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20例,18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2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术,均于患肢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患者创面均闭合,骨缺损均获得重建,骨折愈合,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2 mm;创面经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经皮瓣修复覆盖创面1例,余均未经额外手术修复。结论 Ilizarov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988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以皮瓣侧筋膜组织为蒂的V-Y皮瓣修复11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18~40岁。拇指1例,食指5例,中指3例,小指2例。电刨机伤4例,冲床伤1例,切割伤2例,挤压伤4例。创面最小1.0×0.8cm,最大2.0×2.0cm。术后皮瓣血供及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丛海波  孙文学 《山东医药》1992,32(10):22-23
四肢开放性损伤皮肤缺损并骨关节、肌腱外露者颇为常见。对此类患者清创时如何有效地封闭创面,减少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恢复四肢功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急症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治疗86例,取得了满意结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9例,女27例;年龄为7~58岁,平均39岁。其中挤压伤20例(热压伤6例),碾挫伤15例,撕脱伤23例,炸伤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以下简称抗生素链珠)对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胫骨、肱骨中段骨干感染24例,胫骨干骺端骨感染18例.骨缺损3cm×4cm~8cm×5cm,软组织缺损6 cm×4 cm ~ 10 cm×4 cm.42例患者均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的骨组织及软组织,截除骨折端坏死骨质,反复冲洗创面后予抗生素链珠充填,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24例骨干感染者待创面炎症反应消除后取出抗生素链珠,行植骨术;18例干骺端感染者待创面脓性分泌物较少后再次清创(取出临时抗生素链珠),永久植入抗生素链珠.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X线表现、感染复发情况等.结果 本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21 ~39 d、平均29 d.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痂生长良好,植骨部分已融合,未再发现死骨及空洞.结论 抗生素链珠充填联合VSD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8~2017-09收治的15例严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 1例不全断肢患者急诊行游离皮瓣移植并桥接血管以恢复血供; 14例患者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覆盖创面,二期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桥接动、静脉并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30 cm×12 cm。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2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经及时探查后血管复通; 1例因局部感染创面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皮瓣及肢体血运良好,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在覆盖小腿创面的同时能修复保留肢体的主干血管,可改善肢体外观,增加远端血供。  相似文献   

13.
1986~1989年我们应用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现举2例介绍如下。 例1:男,18岁。左前足底挤压致前足底软组织严重撕脱,跖筋膜、屈趾肌腱撕脱裸露,创面污染严重。为覆盖创面,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彻底清除挫伤和严重污染的组织,清创后足底部皮肤缺损17cm×10cm。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马树杭  谢波 《山东医药》1994,34(4):28-28
自198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骼骨块移植治疗四肢长粗管状骨骨折不连接29例,均获成功。 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7~43岁,病史15个月至3年。原始损伤为开放性骨折18例(其中感染7例),闭合性骨折11例,曾经手术治疗1~3次,或行闭合复位夹板及石膏固定。 2.手术方法: (1)切取带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髂骨块:自髂嵴中点经髂前上棘至腹股沟切口,先显露髂前上棘内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在其内上方2cm处找到旋髂深血管束,再沿腹侧向远端游离结扎终末支,在不损伤进入髂嵴  相似文献   

15.
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较少 ,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暴露 ,并多伴有感染 ,再生和修复均很困难。传统的修复方法为游离皮瓣修复和交腿皮瓣修复 ,术中需吻合血管 ,创伤大 ,风险高 ,且牺牲主要血管。近年来 ,我们研究设计了以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9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5~ 5 5岁 ,平均35岁。受伤时间在 1.5年以内。创面最小 3cm× 4cm,最大8cm× 9.5 cm。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裸露创面 ,彻底清创 ,创口彻底止血 ,有骨折者先固定 ;取创面布样 ,临时纱布压迫。皮瓣切…  相似文献   

16.
1996~ 2 0 0 1年 ,我院收治严重损伤所致的手掌背软组织同时缺损患者 1 1例。全部应用下腹部双叶状皮瓣转移覆盖创面 ,同时应用剔除多余皮下脂肪修薄皮瓣的方法 ,术后手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4~ 48岁 ,平均 31岁。热压伤 6例 ,机器碾压伤 5例。均为手掌背部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其中伴肌腱断裂 5例 ,缺损 2例。伴多发性掌骨骨折 4例 ,骨缺损 1例。皮肤最大缺损面积 1 2cm× 8cm。扩创后Ⅰ期手术 9例 ,Ⅱ期手术 2例。手术方法 :患侧上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彻底清创。注意保留患手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膝部、小腿中下段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1/2的软组织缺损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6例,年龄17~59岁。软组织缺损部位在膝前2例,小腿中、下部前侧缺损伴骨、钢板外露4例,踝部6例,足7例。急性开放创面10例,慢性溃疡3例,慢性感染6例。病程半小时至17年。 手术方法:①皮瓣设计:以外踝与跟腱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轴线,顺行转移修复创面时以腘窝中点下方5cm为轴点,逆行转移时则以外踝后上方6~7cm为轴点。以创面长轴方向的近心端至轴点长度确定为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在供区  相似文献   

18.
烧伤残余创面是大面积烧伤后期的常见并发症 ,创面反复溃烂不愈给救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 ,我们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 ,促进了创面修复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8例 ,女 6例 ,年龄 16~ 4 2岁。烧伤面积 10 %~ 95 % ,多为深 °与 °混合创面 ,多位于下肢、躯干前、前臂。伤后至残余创面时间为 4 2~ 84天 ,且反复不愈。残余创面大小为 1cm× 0 .5 cm~ 3cm× 4 cm,平均 2 .4 9± 0 .89cm。 2 8例同时有 2处以上残余创面 ,位于同侧肢体或躯干18例 ,对侧 10例。 2 8例做自身…  相似文献   

19.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胸壁袋状皮瓣包埋游离植皮治疗拇指套状撕脱伤 ,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 7指 )均为男性 ,年龄 2 0~ 5 0岁。拇指3例 ,拇指 食指 2例 ,均为机械碾挫伤 ,均行 期手术完成。手术方法 : 期手术 :患者入院 6小时内急症清创后 ,根据皮肤缺损范  相似文献   

20.
吴红军  丛海波 《山东医药》2004,44(18):50-51
多组皮肤撕脱伤是手外科中常见的严重性损伤,如伴有肌腱、骨外露则需多次手术,且修复后患手功能差。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多组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组皮肤缺损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0~56岁;共有86组手部皮肤缺损。其中19例为轧面机滚轴伤,8例为机床压砸伤,7例为绞车绞伤,4例为车祸伤。手指皮肤脱套伤合并手背皮肤缺损15例,合并手掌皮肤缺损8例.多指皮肤脱套伤9例.多指末节皮肤缺损6例。本组38例患者清创后手部均有肌腱及骨、关节外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