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真真  吴诗品 《医学综述》2008,14(2):202-204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研究表明,它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相关,且在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成为肝癌诊断新的肿瘤标志物。现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结构特点、与肝癌发生及其在肝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检测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60例PHC,60例转移性肝癌,50例肝硬化,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囊肿,20例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20例药物性肝炎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HC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并对治疗前后PHC患者血清中GPC3及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GPC3水平与甲胎蛋白水平及肝功能状况无关.GPC3与甲胎蛋白诊断PHC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56.7%,两者联合检测可将PHC的诊断率提高至85%.在23例治疗有效的PHC患者中,15例患者血清中GPC3水平较治疗前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而仅有10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呈现与疗效相似的下降趋势.结论 GPC3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有望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同时血清GPC3的不同阈值或可在PHC及其他各类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GPC3具有较甲胎蛋白更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或可成为判断PHC治疗疗效的一种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其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为56.25%(18/32),GPC3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87.50%,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密切联系,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的表达水平,比较原发性肝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GPC3的表达差异,分析GPC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组织GPC3表达评分[(10.3±2.5)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间GPC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在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低及远处有转移的患者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C患者肝癌组织中GPC3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远处有转移等因素紧切相关(OR=0.623~0.960,P<0.05).结论 GPC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对于其病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C3蛋白水平,了解GPC3蛋白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探讨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为(196.76±112.24)pg/mL,肝内良性占位组为(248.56±123.35)pg/mL,原发性肝癌组为(678.23±325.22)pg/mL.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高于肝内良性占位组和正常对照组(F=18.76,P<0.01).根据ROC曲线,若外周血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界值为412.6 prdmL,则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9.3%,健康对照者GPC3蛋白阳性率为2.50%,肝内良性占住病变组阳性率为14.1%.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为65.0%.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28,P<0.01).若AFP诊断肝癌的截止值为400 ng/mL,AFP的阳性率为46.3%,联合检测AFP和GPC3的阳性率提高至77.5%. 结论GPC3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GPC3和AFP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申东  李莉  高建 《重庆医学》2013,(25):2969-2971,2974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诊断PHC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2例PHC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水平,并分析其与PHC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GGT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 患者血清GPC3、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81.8%、90.9%、74.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GPC3检出率最高;两个指标联合检测,AFP+GPC3最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度虽有所升高,但特异度明显较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单独及联合检测AFP、GPC3、AFU。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FU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PC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C3、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47.3%、23.6%、29.1%。血清指标AFP联合AFU或者AFP联合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8.2%和6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78.1%。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AFU阳性率分别为60.0%(23/39)、30.8%(12/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U、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对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朴云峰  吴洪磊 《吉林医学》2003,24(6):486-488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远东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我国是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对肝癌早期治断的研究有特殊意义。最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作为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标记物被国外许多作者提出,现综述如下:1分子结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GPC)是一类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聚糖,是通过一个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lo,GPI)连接在细胞膜上的,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六个家族成员(GPC1~6)。蛋白聚糖是一类由核心蛋白和糖胺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MP-3、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04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52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MP-3、Glypican-3的表达,探讨IMP-3、Glypican-3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阳性率分别为62.50%和76.92%,对照组为37.5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具有相关性。 IMP-3、Glypican-3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47(P=0.01)。结论肝细胞癌中IMP-3、Glypican-3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酰甘油脂肪酶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易  连峥嵘  覃飞  王晓波  龚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746-2749
目的探讨单酰甘油脂肪酶(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MAGL的表达,比较MAGL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AGL在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MAGL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在低分化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组织(P<0.05)。(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高分化、低分化以及癌旁组织中MAGL的mRNA水平均较正常肝组织中显著增高(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组织中MAGL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高分化及低分化癌组织中MAGL的蛋白水平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GL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恶性表型呈正比,它可能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与人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occludin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结果: occludin主要定位于肝细胞膜,且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P<0.01).癌旁肝组织occludin表达++~++级强度显著高于肝细胞癌(P<0.005)。occludin在10例分化较好(Ⅰ、Ⅱ级)的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3例分化较差(Ⅲ、Ⅳ级)的肝细胞癌中,occludin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组织(P<0.05)。结论: 肝细胞癌与癌旁肝组织相比,occludin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均明显下降,其改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 TOR和e IF4E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45例原发性肝癌中m TOR和e IF4E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图像采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结果的染色标记强度用平均灰度值表示,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m TOR与e IF4E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m TOR和e IF4E在组织中的表达均为远癌肝组织组<癌旁组<肝癌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TOR和e IF4E在组织中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 TOR和e IF4E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中起着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2例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TRAF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TRAF3在肝癌高分化细胞系HepG2、低分化细胞系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TRAF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100%)及癌旁组织(91%)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52%)。TRAF3在肝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癌灶数目、肿瘤大小、瘤栓有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阳性、甲胎蛋白(AFP)、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均无关。TRAF3总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系,且在肝癌高分化的细胞系中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细胞系。结论 TRAF3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且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侵袭程度相关,提示TRAF3可能抑制肝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PHLDA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 PHLDA3mRNA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HLDA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 PHLDA3mRNA 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邻近非瘤肝组织,PHLDA3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的 AFP、结节数目、血管侵犯、TNM 分期和 BCLC 分期紧密相关。结论:PHLDA3在肝细胞癌中低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验证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各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规律 ,以研究它在肝病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5 0例慢性肝病患者、2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48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EGF。结果 :各肝病组患者血清EG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而且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 ,肝癌组患者血清EGF含量最低 ,与各肝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中EGF含量变化对衡量肝病严重程度及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0例、肝硬化30例、肝炎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LAT的表达。结果 LAT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LA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4.00%(27/50)、33.33%(10/30)、33.33%(10/30)、10.00%(1/10), 4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8.90 , P< 0.05),且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6.31, P< 0.05)。结论 LAT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阳  喻红波  黎健 《铁道医学》2014,(2):128-131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5例肝细胞癌(HCC)、26例肝硬化和50例健康人血清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分析比较两者对原发性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分别为(4.16±2.35)、(3.13±1.19)和(1.92±1.23)ng·ml^-1,HC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8和P〈0.001)。对于诊断HCC,GPC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AFP为0.803;GPC3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56.5%;AFP的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8.9%。GPC3与AFP联合应用诊断HCC则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45.6%。对于I期和Ⅱ期HCC,GPC3的阳性比例(11/14)高于AFP(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GPC3是一个敏感且特异的HCC标志物,检测血清GPC3有助于HCC的诊断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