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免疫比浊法及电极法、速率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5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肠炎组与细菌性肠炎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重型腹泻组与59例轻型腹泻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CRP不能作为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病30~50亿人次,在发展中国家内每年引起500~1,000万患者的死亡。对感染性腹泻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多进展,现分述于后。病毒性胃肠炎目前公认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类病毒是引起腹泻的两种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3.
腹痛病因很多,除外科急腹症外,儿科常见的是:肠、胆道蛔虫症,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大叶肺炎,心脏疾患等。近年来西宁地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增加,而且往往以腹痛为主诉就诊。我科曾以“腹痛待查或急性胃肠炎”收住几例患儿,入院后发现同时有循环不良等休克表现。经详细有关检查,按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经积极抢救,预后各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是最常见的急性非细菌性感染性胃肠炎。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暴发流行为主要流行特点。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急性起病,以呕吐、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呈良性临床经过。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水源和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5.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  王树山 《北京医学》1997,19(3):167-168
肿瘤坏死因子是非常重要的炎症介质。本文为观察小儿感染性腹泻时TNF水平与病原的关系。对1995年6月 ̄1996年8月收治的46例细菌感染性腹泻,35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检测,于入院第一天测定TNF水平记录当天的最高体温及腹泻次数,同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组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细菌性腹泻组较病毒性腹泻组的TNF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63-65
目的 探讨婴幼儿便血性腹泻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76例便血性腹泻患儿,将其按照不同病原体行有效分组,分为细菌性腹泻组(n=24)、病毒性腹泻组(n=25)及非感染性腹泻组(n=27),检测三组患儿的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实验室阳性检查率。结果 采用PCT及CRP水平检测三组患者情况可知,细菌性腹泻组患者PCT及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显著提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PCT、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性腹泻组采用PCT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3.33%,采用CRP水平检测,检出率为79.17%,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采用PCT及CRP水平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便血性腹泻检测中采用PCT及CRP水平进行检测,可显著提升细菌性感染腹泻阳性检出率,PCT及CRP水平均可作为小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4):352-353
目的探讨早期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3-01—2015-12间6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患儿各200例,观察3组外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阳性检测率、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细菌性腹泻组CD64指数、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CD64和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是小儿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它可以造成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临床上,由胃肠炎引起的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惊厥,但是由轮状病毒胃肠炎引起的无热惊厥并不伴有脱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低血糖,称之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我院2006~2009年共诊治此病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4例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小儿腹泻病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分为细菌性、病毒性、消化不良3类。我院儿科实验室1992年10月~1994年4月对104例小儿腹泻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  相似文献   

10.
程蓉  吴成 《安徽医学》2014,(5):613-615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久伶  王晶  涂银萍 《北京医学》2012,34(6):479-481
目的探讨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肠道门诊收治的797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 797例患者中病原菌检测阳性者186例(23.3%),检测出1种病原菌者180例(22.6%),检测出2种病原菌者6例(0.8%)。其中志贺菌81例(43.5%),包括宋内志贺菌66例,福氏志贺菌15例;沙门菌48例(25.8%);副溶血弧菌30例(16.1%);大肠埃希菌7例(3.8%);单胞菌7例(3.8%);其他肠杆菌19例(10.2%)。青壮年组病原菌检出率较中年组、老年组显著增高(26.4%vs.17.8%vs.18.7%,P<0.05)。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较高的月份为7、8、9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0%、54.0%、29.0%。病原菌检测阳性与阴性组比较,伴发热、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0.75、就诊时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的例数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志贺菌;7~9月份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原菌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病情重,临床特点与病原菌检测结果相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曹蕴  李伟  刘传苗 《当代医学》2021,27(6):15-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年龄及热程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4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比较2008年至2012年与2013年至2018年、年龄<60岁与≥60岁、热程<3个月与≥3个月患者病因构成情况。结果540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357例(66.11%),结蹄组织疾病50例(9.26%),肿瘤性疾病41例(7.59%),其他疾病92例(17.04%);不同时期FUO患者病因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FUO患者感染性疾病、结蹄组织疾病及其他疾病等病因构成比均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热程<3个月FUO患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等病因构成比均高于热程≥3个月患者,结蹄组织疾病病因构成比小于热程≥3个月患者(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为FUO的主要病因以咳嗽为主要特征表现,结蹄组织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为FUO的次要病因,临床通过了解FUO的病因及特征分布,可为FUO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情况;分析该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辨治方案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遵照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采用门诊问卷的方式全面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四诊及相关资料,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有专门的医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共收集260例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1)260例患者中,男115例,占44.23%;女145例,占55.77%;年龄最4、1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6.57147±13.6117)岁;年龄段分布以41~50岁年龄段最多。(2)患者中中医证型的分布中,脾虚气滞者最多85例,占32.69%;其他依次是肝胃不和证占24,61%;脾胃湿热证占19.64%;寒热错杂证占13.46%;脾胃虚寒证最少占9.6%。(3)患者中医主症的分布中胃脘胀满的症状最多,占93.08%;伴随症状的分布中排名在前7位的依次是口苦、口干、泛酸、睡眠欠佳、嗳气、身体困重、乏力。舌苔的分布占前三位的是:舌淡红为主,占76.92%;薄苔占58.85%;腻苔占46.15%;脉象占前三位的是:细脉占70%;弦脉占68.46%;弱脉占61.54%。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以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中医证型的分布中,脾虚气滞者最多85例,占32.69%;其他依次是肝胃不和证占24.61%;脾胃湿热证占19.64%;寒热错杂证占13.46%;脾胃虚寒证最少占9.6%。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研究了 1 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 2 5例 )的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 ,建立一个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单因素分析发现 :血清尿素氮、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代谢性酸中毒、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 9个指标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1 )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以血清Na+ 等 4个指标建立评分系统 ,总分≥ 5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临界值 ,回顾性判断 1 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预测存活 5 7例 ,实际存活 4 5例 ;预测死亡 1 1 3例 ,实际死亡 1 2 5例 ;符合率为 80 %。研究结果提示 :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该评分系统的建立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预防、治疗其危险因素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流行情况,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嘉峪关市2011年各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嘉峪关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7种2822例,报告发病率为1217.13/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1.73/10万,报告发病率低于2010年。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肠道传染病,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染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和丙肝。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待业为主,其次为工人和散居儿童。结论我市应加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其次为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重点要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丙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感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情蔓延。方法:对涉疫地区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自2009年7月26日以来所有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对涉疫地区的供水系统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面访部分患者。结果:2009年7月26日至8月3日某地区共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651例,罹患率为7.45%;病例分布在同一供水系统的19个居民小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A17小区(91例),最少的是A5和A16小区(分别为8例);发病时间集中在25-29日,占86.6%;发病人群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2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采集32份患者吐泻物、肛拭子,在2份中检出沙门氏菌E4群,9号井水源水样检出沙门氏菌E4群,1-9号井水质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采取消毒饮用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细菌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是因某水厂受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病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2008年广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医院儿科临床及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08年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科住院所有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恙虫病、伤寒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发病首位,占79.8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16.97%,再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1.74%。传染病发病以麻疹居首位,占49.67%,其次为水痘,占14.50%。年龄最大分布在1~6岁,占72.16%。人均住院8.13 d。10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以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前三位,出现梅毒、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论广州市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新发传染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巴基斯坦瓜达尔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就诊患者疾病分布情况,为当地居民和驻巴中资建设人员的疾病预防与防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全部就诊病例。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患者分别进行疾病比例和主要疾病的排序分析,对当地接诊的主要流行病和传染病进行登记并统计分析。结果   6个月内共诊治963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手指开放性伤口及足开放性创伤是接诊的主要常见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9.00%、9.97%、7.17%、6.54%和6.23%。中、巴方患者的疾病谱在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腰肌或胸肌劳损、眶内异物及偏头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用药方面以抗感染药、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解热镇痛药为主。结论   对就诊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和用药频次的分析可为当地药品采购、医疗机构建设提供可靠参考,并可提醒中方建设人员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和防疫。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天柱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天柱县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832例,死亡7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97.62/10万、1.66/10万和0.84%;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发病1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病例总数的88.23%。呼吸道传染病占62.31%、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4.4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0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40%、新生儿破伤风占0.10%、丙类传染病占17.71%。结论:2008年天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呼吸道和丙类传染病为主,肺结核和菌痢等是重点监测防控的传染病,农民、学生和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4 281例,年发病率112.44/10万。<2岁发病70.89%。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4位的地区依次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和白云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73%,其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57.81%、25.78%和5.63%。结论广州市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2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且存在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交叉感染。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是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