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用180ppm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最大P波时限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02),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增加(p=0.001),最小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是可以用来评价心房电重构的简便而无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是反映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的差异程度,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本文通过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40例非房颤患者的P_(max)、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的对照观察,探讨P波离散度与左房内径对房颤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阵发性房颤组(1组)40例,男15  相似文献   

3.
P波指数作为一种实用的心电学指标,反映心房电活动的状态.它主要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面积、P波电轴、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等指标.本文主要综述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P波与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表面积、形态、结构改变和非均一电生理性空间分布,P波时限延长表明心房内或心房间存在传导延迟,而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本文重点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探讨不同P波参数是否能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充分应用好P波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是1998年Dilaveris等提出的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新概念。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因心房不协调活动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及较高的病死率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利用心电图可获得的P波离散度、P波终末电势、P波电轴等传统P波心电参数对AF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P波峰值时限是新近提出心电参数概念,其在预测AF发生...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波离散度是指同步记录的 1 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中测定的 P波最大时限与 P波最小时限的差值 ,多数人该值 <40 ms,当其 >40 ms时 ,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进而能引发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 ,是体表心电图诊断的一个新指标〔1〕。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病程中有 1 0 %~1 5 %可出现心房颤动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 46例AMI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 P波离散度 ,探讨 P波离散度对预测 AMI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共 96例 ,均符合 1 979WHO的 AMI诊断标准 ,将其中发生心房颤动的 46例 AMI作为观察组 ,5…  相似文献   

9.
卢喜烈  郜玲 《心电学杂志》2011,30(4):341-343
一、定义 P波代表左右心房包括房间隔除极产生的电活动,正常P波时间<100ms,左心房肥大和心房内传导障碍等病因可引起P波时间≥110ms,称为P波增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选择52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7例无PAF的对照组患者,测定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 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aVR导联P波面积和振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 (PAF)患者P波离散度的作用。方法 观察 5 5例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患者口服胺碘酮前后P波离散度的变化 ,以 40例无心房纤颤、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 ,比较PAF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 3个月后最大P波时限 (Pmax)和P波离散度 (Pdis)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用药前后P波离散度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PAF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胺碘酮治疗有效率为 80 % ,服用按碘酮治疗后有效治疗组前后最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无效者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可作为无创性预测PAF简单有效的指标 ,并可用于胺碘酮治疗PAF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测定65例ASD患者拟行封堵术前1 d、封堵术后3 d内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然后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封堵术前1 d及封堵术后3 d内的Pmax分别为(105.16±12.25)ms、(99.92±13.86)ms,Pmin分别为(86.61±12.41)ms、(84.76±11.75)ms,Pd分别为(18.55±9.77)ms、(15.16±7.99)ms,封堵术后3 d内与封堵术前1 d的Pmax及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封堵治疗恢复了正常右心形态及功能,缩短了心房传导时间,促进了心房电活动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肯定了ASD封堵治疗后的良好临床效果.Pd是ASD患者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P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最短时间(Pmin)的差值,它反映了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1个新指标。本文测量45例阵发性房颤和45例对照组的Pd和Pmax,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12导联体表心电图表明 ,有阵发性房颤史者 P波明显延长。最大 P波时限增加是心房传导时间延长的标志。 P波离散度 (Pdispersion) ,是指同步记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最大 P波时限 (Pmax)与最短 P波时限 (Pmin)间的差值。P波离散度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 ,P波离散度异常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有房内传导延迟、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因此本文分别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同步描记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  相似文献   

15.
自主神经对P波振幅和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自主神经对正常、异常心脏的功能及电生理特征的调节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评估和检测自主神经对心室肌的影响,如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T波电交替等。相比之下,自主神经对心房影响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Af)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可引发房性心律失常和Af。P波离散度(Pd)反映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是预测阵发性Af的心电图新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伴左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左房扩大作为高血压病早期心脏受累的指标引起人们的关注。既往研究表明,利用心电图P波宽度和P波终末电势(Ptfv1)亦可作为判断左房扩大的指标。P波离散度(Pd)是指12导联同步记录时,不同导联中测量的P波最大时限(Pmax)减去P波最短时限(Pmin)之差。它的异常往往提示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作者对30例高血压病左房扩大者的Pd进行测量和分析,并与健康组做对照。旨在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扩大与P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将高血压患者分为 2组 (各 4 0例 ) ,运用 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 2组的最大P波间期(Pmax) ,最小P波间期 (Pmin)及P波离散度 (Pd)Pd =Pmax-Pmin;运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2组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Pd[(5 5± 11)vs (2 9± 8)ms],Pmax[(116± 9)vs (10 5± 9)ms],Pmin[(6 1± 12 )vs (75± 10 )ms]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P波离散度可作为心房心电不稳定性及心房颤动易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 (Pd)是指同步记录的 12导联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 (Pmin)间的差值 ,多数人该值 <40ms,当其 >40ms时 ,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是体表心电图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1个新指标[1] 。本文对 40例伴有房性心律失常者的Pd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我院就诊病人中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者 (A组 )男 2 1例、女 19例 ,年龄 2 5~ 85 (65 95± 13 3 8)岁 ,以窦性心律为主导节律 ,同时伴有反复短阵房颤(Af) 2例、短阵房扑 (AF) 4例、短阵房速 7例、频发房早 2 3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它和最大P波时限一样是预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本研究在体表心电图的基础上 ,结合食管导联心电图 ,探讨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最大P波(Pmax)、P波离散度情况。1996年~ 2 0 0 0年 12月就诊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46例 ,男 36例、女 10例 ,年龄 46± 8(2 6~ 6 9)岁 ,房颤病史 8±3 .0 4(1~ 14)年 ,每年发作 1~ 16次 ,持续约 4min~ 4天。对照组 38例 ,男 2 7例、女 11例 ,年龄 44± 6 (16~ 70 )岁 ,均无房颤病史。两组患者经病史、体检、X线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