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具成年男性尸体两侧上肢均具有二条肱动脉。左侧:腋动脉距第一肋骨外缘2.94cm即分为两支动脉干,一支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后而下行至正中神经后内侧,较粗,于臂中份稍上,自正中神经背面越过神经,沿其外侧下行,至肘窝分为尺、桡动脉;另一支经正中神经内、外侧头之间穿出,越过正中神经内  相似文献   

2.
1.国人成年男尸,右肱动脉发生变异,肱动脉于正中神经袢上方分为浅肱动脉和深肱动脉。2.肱动脉分枝有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胸肩峰动脉上发出胸最上动脉,肩胛下动脉上发出胸外侧动脉。3.浅肱动脉长268mm,口径3.2mm 沿正中神经腹侧下行,终移行为前臂桡动脉。其分枝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4.深肱动脉长257mm,口径4.7mm,比浅肱动脉粗大,沿正中神经背侧下降,肘窝处与浅肱动脉交叉,终移行为前臂尺动脉。其分枝有骨间背侧动脉,正中动脉。5.桡、尺动脉于肘窝下方有强大的吻合枝,口径1.9mm,其分枝有桡侧返动脉。6.正中动脉长179.9mm,口径2mm、与尺动脉本干吻合形成掌浅弓。  相似文献   

3.
用肘正中静脉移植吻合肱动脉一例崔龙杰1金昌洙21延边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2延边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关键词移植;静脉;肘;肱动脉中图法分类号R622.4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于1996年10月17日因左肘部被汽车撞伤,“丫”型伤口,从肘内侧至...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起始与形态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 6 0岁左右女尸时发现其桡动脉变异 ,此种变异较罕见。其一 ,该变异的桡动脉在腋窝由腋动脉第三段发出 ,起点距第一肋外侧缘 35 .6 2mm ;该桡动脉与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等伴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到肘窝内才分开 ;桡动脉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下方约 2 0 .0 0mm处发出第一条分支 -桡侧返动脉 ,后者在肱二头肌腱和肱桡肌之间向外上与桡神经反向伴行 ;主干继续下行在肱桡肌深面 ,然后后主干到达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之间、在行程中与桡神经浅支、桡静脉之间的伴行关系未见异常。其二 ,变异的桡动脉、肱动脉在臂中部管径有变异桡…  相似文献   

5.
正常的肱动脉在解剖学教科书中记载为腋动脉的直接延续,二者以背阔肌(亦有以大圆肌)的下缘为界。正中神经的内、外侧头夹腋动脉(有时夹肱动脉)合并成为正中神经,伴肱动脉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中。在臂上部,正中神经行于肱动脉的前外侧;在臂中部,正中神经在肱动脉的前方二者逐渐  相似文献   

6.
肘管综合征,又称肘部尺神经卡压、创伤性尺神经炎、迟发性尺神经炎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尺神经卡压病变,也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症之一。其发生的机制为:尺神经受到牵拉、肘管内压力升高、尺神经受到摩擦。病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卡压是指南于各种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的神经卡压,如Struthers弓、滑车上肘肌、上臂内侧肌间隔、前臂深屈肌腱膜、肘管支持带、肱三头肌内侧头、肘部畸形(先天性或创伤后)、局部占位性病变(囊肿、脂肪瘤等)、肘父节骨性关节炎、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内反复向前脱位等,均可成为卡压尺神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上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上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上肢浅静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 解剖观察了手背静脉网、弓的形成和属支的分布,可见形成手背静脉网左侧19例,占(63.3±18.8)%,右侧20例,占(66.6±8.6)%.形成手背静脉弓左侧11例,占(36.6±8.8)%,右侧10例,占(33.3±8.6)%.贵要静脉的深面是由肱二头肌腱发至深筋膜的肱二头肌腱膜,此肌膜把静脉同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也可跨过责要静脉.测量了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的外径,均在1.0 Hnn以上.结论 为在手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静脉置管、穿刺选择血管、预防穿刺引起的神经损伤等提供了局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赵丽亚  ;徐静娟 《现代医学》2014,(11):1374-137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长期血液透析者易出现动静脉内瘘的感染、阻塞、狭窄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解决这些并发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高位动静脉瘘。高位动静脉内瘘指利用肘部或肘部以上血管作动、静脉吻合术后形成的动、静脉内瘘,常用的配对动静脉为肱动脉与贵要静脉、肱动脉与头静脉、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9.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指导学生解剖时遇见一例成年男性尸体 (体长172cm) ,发现其双侧肱动脉均未被正中神经跨越 ,而是行经正中神经浅面 (这种位置较表浅的肱动脉称为臂浅动脉 ) ;其右侧桡动脉走行及位置亦异常 ,下行至前臂中、下份即转至背面 ,现报告如下。左侧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份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分叉处距背阔肌下缘 6 8.3mm ,桡、尺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 2 .9和 3.4mm ;两动脉并列向下行至肘窝 ,在肘窝和前臂前面下行时两动脉距离逐渐加大。尺侧上、下副动脉均发自尺动脉 ,起点距桡、尺动脉分叉处下方分别为 9.5和 43 .7mm…  相似文献   

11.
肘部迟发性尺神经炎亦称肘管综合症,常继发于其它病变。在肘内侧,尺神经行于尺神经沟内,肘部的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有筋膜存在,形成一骨纤维鞘管。当肘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致使尺神经受到牵拉、磨擦、压迫,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进而使神经变性。早期不易引起重视,待晚期有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时,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追寻观察及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观察腋窝胸大肌外侧缘处,臂丛各分支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特征,为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实施提供超声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并拟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333例,所有阻滞均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实施。将超声探头置于腋窝近端垂直肢体长轴放置,采集胸大肌外侧缘与肱二头肌交汇处的横断面图像,通过近远端移动超声探头追寻明确各组织结构的位置及形态;使用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并记录各分支神经的位置;记录腋动脉上缘距离皮肤深度及腋鞘内静脉数量。结果腋窝处臂丛神经分支可呈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平状高回声或低回声结构。333例患者中胸大肌外侧缘处正中神经主要分布在腋动脉的前外侧紧邻肱二头肌走行(250例,75. 1%),尺神经主要分布在腋动脉的前内侧(306例,91. 9%),桡神经主要分布在腋动脉的后内侧走行于肱三头肌表面(299例,89. 8%),正中、尺、桡神经总是按顺时针顺序分布。大部分情况下肌皮神经位于腋鞘外(254例,76. 3%),部分患者位于腋鞘内(71例,21. 3%),并与正中神经伴行,有8例患者在此处未找到明确的肌皮神经结构。163例(48. 9%)患者可在尺神经的尺侧视及一细小神经,该神经可能为前臂内侧皮神经。333例患者中,腋鞘内静脉数量为1~4条,腋动脉上缘距离皮肤深度为(0. 7±0. 3) cm。结论腋窝胸大肌外侧缘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在腋鞘内围绕腋动脉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分布,其相对于腋动脉位置存在高度解剖变异,在尺神经附近部分患者可视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位于腋鞘内,肌皮神经在腋鞘内外均有分布,腋动脉周围有多条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13.
双侧肱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男尸 ,其双侧肱动脉走行均有异常。 (1)右侧 :右浅肱动脉在胸小肌上缘处由腋动脉内侧壁发出 ,夹角 32°,发出点距喙突 31mm,根部直径 6 mm。发出后在正中神经浅面并与之伴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 ,距喙突约 130 mm处远离正中神经 ,并向外下斜越肱二头肌前面 ,经肱二头肌腱浅面下行于前臂外侧移行为桡动脉 ,桡动脉在前臂行程无异常。浅肱动脉在行程中还发出胸肩峰动脉和尺侧副动脉 ,其中前者发出点距浅肱动脉根部 8.5 mm ,直径 4 .5 mm,后者距浅肱动脉根部分别为 2 4 mm(近侧支 )和 134mm (远侧支 )。右肱动脉位于正中神经后面 ,由臂丛、外…  相似文献   

14.
尺神经前移术的解剖及其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必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4 8侧成人上肢标本对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伴行长度及其分支 ,屈肘时尺神经拉长长度、移位和摩擦点等进行观测。2侧上肢标本摹拟手术。结果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 14 .8± 1.1cm、4 .9± 1.0cm、6 .3± 1.1cm ;尺神经在肘部发出 1~ 2支关节支 ,2~ 3支肌支 ;肘关节自伸直位至屈曲 135°尺神经平均向近端拉长 5 .2mm ,向远端拉长 3.4mm ,并有向前移位和拉紧 ,以肱骨内上髁为固定摩擦点 ,以尺骨冠突内侧结节为活动摩擦点。结论 :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行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静脉内瘘的不同口径对血液透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用7-0无损伤丝线修补裂口和0号线结扎动脉小分支,然后将尸体血管放入肝素盐水中备用。将桡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吻合,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做U形吻合,异体血管移植时与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A组病人中,桡动脉与头静脉搭桥5例,与贵要静脉搭桥27例,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搭桥2例,其中行U形搭桥术5例。1年通畅A组94.2%,B组97.8%。结论采用异体血管移植制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方便,止血容易,是作为生物支架理想材料,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观察记录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以腋动脉为中心4支主要神经的解剖位置及变异,为上肢局部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07年12月-2009年3月行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67例,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胸大肌和肱二头肌交界部位放置,采集横断面图像,明确各组织结构位置及形态;使用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记录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在以腋动脉为中心划分的4个象限内的位置;记录腋动脉距皮深度及周围腋静脉数量。结果: 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均靠近腋动脉,在腋鞘内按顺时针方向分布在神经血管束中。正中神经(83.8%)主要分布在第Ⅳ象限(腋动脉的前外侧),尺神经(72.5%)主要分布在第Ⅰ象限(腋动脉的前内侧),桡神经(61.7%)主要分布在第Ⅱ象限(腋动脉的后内侧),且3支神经间相对位置固定。肌皮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89.2%),有10例(6%)肌皮神经位于腋鞘内,在腋动脉的头侧。有8例患者在腋窝处未找到肌皮神经。4支神经距离皮肤表面的距离由深到浅依次为肌皮神经(1.58±0.59)cm、桡神经(1.33±0.69)cm、正中神经(0.62 ±0.13)和尺神经(0.59±0.22)cm,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间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2支神经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7例患者中,47.3%腋鞘内静脉为2条,平均为(2.4±0.8)条。结论: 在腋窝顶点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围绕腋动脉按顺时针排列分布,其相对于腋动脉位置存在高度解剖变异。肌皮神经在腋鞘内外均有分布,腋动脉周围有多条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2003年10月,我科对2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改良手术,经6个月~2年随诊,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儿,男18例,女7例,年龄5~11岁,平均8岁。左上肢10例,右上肢15例。新鲜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19例;伸直型骨折20例,屈曲型骨折5例,1例为开放骨折伴肱动脉损伤。5例伴正中神经麻痹。1.2手术方法本组均在臂丛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下取斜俯卧位。患肢在上,取肘后正中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后,游离两侧皮瓣。为保留肱三头肌完整性,于外侧肱三头肌与肱肌及肱桡肌间隙钝性、锐性分离显露肱骨下端。于肘内侧显露尺神经,保…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例 1,男性 ,6 0岁 ,已行桡动脉 -头静脉内瘘手术 2次均失败 ;例 2 ,女性 ,6 5岁 ,糖尿病病史 2 0余年 ,前臂静脉纤细、动脉硬化 ,行动静脉内瘘手术 1次失败。彩色 B超示 :左侧肘正中静脉内径分别为 2 .8mm和 2 .6 m m,左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 3.6 m m和 3.3m m,血管内膜连续光滑 ,内透声好。彩色多普勒示 :左侧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内见色彩一致的层流 ,血流峰值 :左侧肘正中静脉为 0 .12~ 0 .16m / s,左肱动脉为 0 .5 0~ 0 .5 6 m/ s。表明二者适合行左侧肱动脉 -肘正中静脉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肱动脉穿刺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肱动脉穿刺的进针部位、深度方向等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选取17具婴幼儿童尸体解剖暴露肘窝及其中的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及其分支,观察其位置关系,并选取正常婴幼儿57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肱动脉、肱静脉的内径、位置关系及皮肤距肱动脉前壁的深度、肱动脉可供穿刺的暴露段等有关内容进行观测、记录。结果:正常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的位置关系者男女共31侧,占91.2%,即肱动脉居中,两侧为伴行的肱静脉,肱静脉的内侧为正中神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测肱动脉及相关结构的测量数据为肱动脉、肱静脉内径、皮肤距肱动脉距离及肱动脉暴露段长度分别为:6个月~12个月者是(2.31±0.17)mm,(2.36±0.17)mm,(5.82±0.28)mm,(14.77±1.25)mm;13个月~24个月者是(2.70±0.19)mm,(2.80±0.15)mm,(7.04±0.99)mm,(21.3±3.13)mm;25个月~36个月者是(3.35±0.18)mm,(3.45±0.22)mm,(9.52±0.81)mm,(32.81±2.38)mm。结论:肱动脉穿刺术适用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20.
女尸,年龄15岁左右,身高135cm。本例异常左侧高值尺浅动脉起自腋动脉远端的前壁,走在深筋膜与肌肉之间,达腕远侧横纹,全长32.5cm。自起点处发出后沿肽二头肌表面下行2.8cm,越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前方,下行于肽动脉与正中神经的内侧。在肘窝处走行于尺侧腕屈肌的表面,在前臂下三分之一处走行于掌长肌肌腹的深面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越过腕横韧带的表面。此动脉的外径在起始处为3.5mm,中部为2.5mm,末端为2.0mm。本例的左侧骨间总动脉直接发自于肱动脉下端,下行于指浅屈肌之间,到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